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2017-09-14 17:53阎新英阎玉召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学老师阶段教材

阎新英 阎玉召

小学和中学阶段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到了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迫切。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衔接如何让学生实现小升初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教材、老师、学生三方面入手,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剖析

1.教材方面

教材内容本身存在脱节的问题。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在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小学教材要求相对比较低,内容简单,具象性强,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一些基础的运算。而初中教材相对要求比较高,内容复杂,抽象性强,增加了几何、有理数、代数式、方程等。中小学数学教材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跨越。初中老师如果没有考虑两种教材的结构特点,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则会造成教学进度过快,学生理解跟不上,进而导致教学衔接问题的产生。

2.老师方面

(1)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把握不到位。很多中学老师在授课中,只注重对中学教材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小学教材内容、大纲的了解。即缺乏“大数学观”意识,未能从全局视角来系统把握九年义务教学阶段数学教材的体系,导致不能有效架起中小学数学的桥梁,引导学生顺利实现过渡。

(2)教法单一,吸引力不够,授课速度过快。中学老师受课时量、升学等压力的影响,通常会加快授课速度。一些年纪大的中学老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依旧沿用老一套的讲解方法。让学生觉得课堂十分枯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生方面

(1)学生自身心态的变化。升入初中后,学生开始走向青春期,越来越渴望独立,张扬个性,对老师的依赖性降低,自我意识增强。加之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思想上松懈,没有紧迫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方法没有做出调整。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很多学生习惯了小学阶段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到了初中阶段,学习方法上没有做出适度的调整。此外,小学阶段知识简单,时间充裕。老师的讲解速度很慢,讲解地十分详细和具体。中学阶段知识增加,时间紧张,老师讲解的速度加快。很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高强度、自主的学习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对策

1.老师应该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1)在教学内容上中小学老师切不可各自为政,要互相听课,做好沟通交流。小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渗透一些中学的知识,教会学生动脑,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中学老师要准确把握小学阶段的内容和体系。理清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和编排意图。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快知识迁移速度,提升知识高度。将中小学数学基本知识、概念、方法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系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初中的老师在讲方程移项问题时,便可以利用小学数学中的“减数=被减数-差”等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而言之,中小学老师要相互协作,彼此学习,小学老师要“顾后”,中学老师要“瞻前”,这样才能实现方法上的统一,知识上的融合。

(2)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转变,采用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种转变。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灌输的过多,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以机械的识记为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意识,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探索,研究对象的联系和内部起因,找出规律。这种转变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很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演示法,即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者教具演示出来。初中阶段,知识内容大多抽象。为了实现教学方法上合理有效的衔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适时、有针对性地使用直观教学方法。例如,在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活动教具给学生演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理论。这样抽象的关系式就在生动的演示中得到刻画。再比如,老师在讲解“同号相加,异号相减”法则时,可以亲自示范,规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例如,老师可以前进3步,后退5步,问学生老师一共走了多少步。学生们肯定回答后退了2步。算式为3+(-5)=-2。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的法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需要把握演示教学法的度,不可过量依赖教具,要多多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信息技術高速发展的时代,老师可以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改变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采取小组讨论,探索征解,讲练结合等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2.老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

方法的掌握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围着老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总结归纳。所以,学生升入初中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改变,在授课的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归纳”等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便会得到提升。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3.老师引导学生做好非智力因素的衔接

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环境的改变,学习压力的增大等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衔接。创设情境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业余时间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等,愉悦身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握授课的节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学校的温暖。

三、总结

总之,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环节是一项很平常和有意义的工作,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值得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田龙.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与教法初探[J].中等教育,2014.

[3]鲁教版中学数学课本[M].山东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老师阶段教材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教材精读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马健培
马健培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马健培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应尊重博士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