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2017-09-14 23:35耿军恒
魅力中国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大学生

耿军恒

摘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前并未经受过挫折,即使碰到什么困难,也能得到家长、老师的帮助,所以对自己真正面对社会工作的能力往往估计不准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就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踏入纷繁的社会,与校园环境及家庭环境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全面正确的评估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参加择业、就业竞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

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专业机构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创出新高,达到765万,高校就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历史新高,还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调整。因此,201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问题也就成为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使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产生了或焦虑不安,或心神不宁,或情绪低落,或各种抱怨、或瞻前顾后等情况。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也影响了正常的就业。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信心缺失,依賴他人心理;自卑自荐,封闭自我心理;举棋不定,犹豫观望心理;缺乏主动,从众跟风心理;怨天尤人,怀才不遇心理;孤芳自赏,自高自大心理等。

要避免或消除那些不良心理,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前做好角色转换并进行合理角色定位的心理准备

首先,需要做好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大学校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及相互交流都具有稳定性、规律性。现代的职场,则是一个充满竞争、充盈着个性、较量、征服与被征服,在这里生活的人必须时刻警惕,大脑里的发条越上越紧。从大学校园到职场,不论是周围环境、任务还是接触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从校园到社会,也就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变成了职业人后遇到不顺的。

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准备”。大学毕业生许多都自恃才华,但是并非都能顺利进入职场,也并非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成功。过硬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成功固然重要,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

二、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准备

但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在一些行业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的现场。 “今年是最难毕业季”,这句话似乎每年都在说,不过也是,自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从2001年的114万人,到2015年的749万人,差不多翻了七倍。根据统计,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95万,比上一年又增加30万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作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求职道路上将可能遇到的艰辛和曲折的心理准备。其实所谓的人才“相对过剩”,也只是在局部地区,或某个行业的相对过剩,其实大学生并非多的用不完了,而是呈现出需求不平衡的状况。如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仍苦于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处于“无米下锅”的局面。所以希望回报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学生,应该审时度势,做好到边远地区或基层单位的心理准备。

三、知己知彼,正确自我认知的心理准备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种种的不同,决定了适合自身的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不同。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求职者,只有在知己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从而作出适合自己的求职决策。科学地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测量。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及早认识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与老师、家长、同学的交流,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也是一个有效的渠道。了解自己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从而可以客观的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匹配的职业岗位。

四、克服依赖心理,实现真正自立的心理准备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基本都已经是成年人,在心理上已经足够成熟。在我国因为社会传统因素,青年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普遍仍过多的依赖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就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立。因此,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 “走后门”、“拉关系”上。有的毕业生由家长代替报名考试,陪同到用人单位面试,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就业事宜,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用人单位会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最终事与愿违。

因此,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实现自主择业,靠自身实力叩开职业大门,充分做好不依赖任何人的心理准备,实现真正自立。

五、就业后期望值与现实有差距的心理准备

大多数毕业生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些差距和偏差的,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经过几年大学学习后,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毕业后理所当然的应该到一些工作环境优美、岗位技术与专业对口、丰厚的薪金报酬、正常规律的生活工作时间等等,但现实可能是面对的岗位是环境条件差、与专业不对口、对技术要求低、报酬与理想差距大、经常要加班出差等情况,而且要从最基层做起,与电视剧当中的白领有天壤之别,此事心理上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波动。一些不冷静的学生开始自暴自弃,甚至一气之下,“跳槽”走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以往的成败得失只能代表过去,新的起点需要重新开始,以自己的实际表现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大学毕业生要对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宠辱不惊,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总之面对人生的转折,大学毕业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顺应社会时代发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胸有成竹,对求职就业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有心理上的准备,不自乱阵脚,正确合理的处理应对。在2017年的毕业季节,希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并能经受住社会的洗礼不断的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兆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 . 教育与职业 ,2016 ,(15)

[2]张震,李焕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0-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