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2017-09-14 17:25王永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铁球耳朵生活化

王永伟

小学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源泉,小学科学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他们的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力求把科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科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用生活经验演绎科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生活、感受科学生活、提高和感受生活质量、体验科学之魅力,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方法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科学课的活动准备内容来自于生活,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做好课前的准备。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课时,课前我搜集了学生熟悉的各种树叶,上课时学生能对各种各样的树叶进行观察,感觉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出各种树叶的特点。所以,要上好科学课,做好课前准备是前提,是关键,并且这些准备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课前准备不仅包括课前教师的准备,还包括学生的准备,也可以说,课前准备是双方的,缺少哪一方都不能顺利进行。例如我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时,就可以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泡沫屑、钢尺、饮料瓶、保鲜膜、豆子等材料。再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木块、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材料。熟悉的生活化材料,拉近了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发现问题。

二、创设情境“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科学,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及时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样也能减少学生学习科学的恐惧心理,明确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四年级下册《温度计的秘密》教学片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教学情境(课件出示):一天,刘凯把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等水烧开后,刘凯发现壶里的水从壶口不断地溢出来。刘凯想:我并没有往水壶里加水,壶里的水怎么会多出来呢?

烧水时水从壶里溢出来,这是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也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且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而把这一生活问题引入到科学课堂中,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三、设计问题“生活化”

科学课堂应当充满“科学味”,科学活动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设计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实践。例如,五年级上册《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片断:

教师: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如果我们要探究这个问题,先必须搞清楚什么问题?

学生:首先要知道耳朵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教师:要知道耳朵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请同学们相互观察一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说一说。

生甲:耳朵里可能有血管。

生乙:耳朵里面可能有耳膜。

生丙:耳朵里面也许有一些经络。

生丁:耳朵里面还有刚才哪位同学说的耳屎。

教师:耳屎看得见吗?

学生:看得见。

教师:谁继续说,耳朵里还可能有些什么东西,能直接看到吗?

学生:还有耳骨、耳蜗。

教师:还可以继续看一看,并把你看到的描述出来。

学生:我还看到了耳朵有耳把。

(学生指示所说位置“耳垂”,教师纠正说:耳垂)

学生:耳朵好像从这里开了一个洞(边说边指)。

教师:这个洞,你看得见吗?

学生:看得见。

教师:耳朵就是由这一部分(指耳廓)和这个洞构成的吗?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呢?

学生:还有一个像收音机一样的东西。

教师:是这样吗?你们想不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呢?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探究问题,感受到科学的生活化。

四、拓展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学生内在之创造力。”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不可忽视。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科学又不同于其它学科,不能单纯地抄抄写写就算了,想让课堂延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应该让学生在生活这本大书上继续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续,真正的科学不可能只局限在短短的40分钟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后,同学们对身边的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找来纸杯子、线、火柴盒、尼龙绳等等,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电话”,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潜移默化的加深了對声音产生的理解,并且为学习《声音的秘密》其他内容打下了基础。我在上完《科学》课后,经常带领学生经常做一些科学调查活动,并写出科学小报告。我班的刘萌和李涛等同学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声音》后,又在一起做了一个实验,并写出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索声音的变化

实验用具:大铜盆、水、直尺、分别为20克、150克的铁球、实验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先在铜盆内装15厘米深得水。

2.将2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20厘米高处落下,并击中铜盆沿,发现铜盆内的水纹变化非常小。

3.将2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50厘米高处落下,并击中铜盆沿,发现铜盆内的水纹变化比上一次多了一点。

4.将2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100厘米高处落下,并击中铜盆沿,发现铜盆内的水纹变化更大了。

5.将15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20厘米高处落下,并击中铜盆沿,发现铜盆内的水溅起了水花,波纹变化比上一次更大了。

6.将15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50厘米高处落下,并击中铜盆沿,发现铜盆内的水溅起了更大的水花,波纹变化比上一次更大了,时间更长了。

7.将150克的铁球从离铜盆沿100厘米高处落下,发现铜盆内的水溅起了很大的水花,水波很久才平息。

实验结论:同一铁球,位置越高,铜盆振动越快,声音越大;在同一高度,铁球越大,铜盆振动越快,声音越大。

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实施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教”与“学”的归真,让学生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真正让科学教学走近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回归生活的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天地,学生会在这片天地里长出科学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球耳朵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大小铁球会同时落地吗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敲打铁球的方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耳朵在哪里?
乒乓球与大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