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娜+杨芳+骆斯莹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 1600 例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 随机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800例。实验组出生后先母婴接触5 min, 再按医院常规进行新生儿脐带处理;对照组出生后按医院常规进行结扎脐带, 常规进行母亲皮肤接触。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脐带残端干燥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 出生后第2、3天两组新生儿脐残端全部干燥。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3天脐残端渗血、脐红、脐残端产生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27±2.13)d短于对照组的(9.96±3.1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先母婴接触5 min再行断脐, 可以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加速脐部愈合,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断脐时间;脐部并发症;脐带脱落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44
断脐带意味着新生儿正式成为这个世界一个独立的个体, 然而操作的最佳时间, 却是近年来临床产科重点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是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胎儿应在没有剪断脐带之前尽早与母体进行皮肤接触[1, 2]。本研究意在探讨在不同时间断脐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情况,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2 月1 日~2016年12月31 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600例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足月妊娠、自然分娩, 无孕期合并症、孕妇高危评分为0分, 新生儿体重均>2500 g, 1 min阿氏评分为10分。将新生儿随机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800例。
1. 2 方法 实验组新生儿头部娩出后立即进行清理呼吸道, 等待身体完全娩出后用吸球吸净口鼻黏液, 然后诱发新生儿的自主呼吸。1 min阿氏评分为10 分的新生儿不必剪断脐带, 只需在距离新生儿脐轮6 cm 处用断脐止血钳钳夹阻断脐部血流。然后让母婴皮肤早接触, 同时将棉质襁褓盖在新生儿身上。母婴接触5 min后再按医院常规进行新生儿脐带处理(脐带的断脐、结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先按常规进行脐带的处理(断脐、结扎), 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具体母婴皮肤接触方法与实验组相同。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均在产房观察2 h, 然后由产房一同送回母婴同室病区。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 护士去除包裹新生儿脐部的纱布, 使脐部暴露并保持干燥。住院期间均由护士在新生儿洗浴后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脐部。住院期间, 每日观察新生儿脐部愈合情况(脐带残端干燥、脐残端渗血、脐红、脐残端产生分泌物等)并记录;出院后, 通过电话联系获得脐带脱落时间及是否存在脐部并发症等研究资料。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前3 d脐部残端的干燥状况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脐带残端干燥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 第2、3天两组新生儿脐残端全部干燥。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前3 d脐残端渗血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均无脐残端渗血发生, 第2、3天脐残端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前 3 d脐红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天均无脐红发生, 第2天的脐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前 3 d脐残端产生分泌物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脐残端均无分泌物产生, 第2、3天脐残端产生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 5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新生儿的脐带直径约2 cm长, 常规包含有1条静脉和2条动脉, 脐带血管的周围包裹者含丰富水量的华通氏胶质。临床护理中断脐后的脐带被无菌纱布覆盖, 残端干燥慢, 愈合时间长。延迟断脐则由于脐带停止搏动, 从而使脐带静脉内血液量减少, 断脐后则不易发生渗血, 这可以加速脐带残端干瘪收缩, 与腹壁表皮相连处出现裂口, 完成了生理性结扎, 脐部无血液及渗液, 脐部感染风险降低[3]。而过早地结扎脐带, 可造成脐带中残留部分血液, 脱落过程中易发生渗血和炎性分泌物产生, 残存的血液易引起脐部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早接触, 母亲通过视觉(对新生儿的凝视)、听觉(倾听婴儿的哭声)、触觉(怀抱及对新生儿哺乳、抚触)后产生强烈的母爱情感。分娩后尽早进行母婴皮肤的早接触, 这不仅能够让母亲在分娩后心理上迅速得到安慰, 而新生儿在依靠母亲皮肤后会立刻表现出安静。早接触不仅可以促进增强母婴感情, 也可以引导新生儿的早吸吮能力[4]。血迹和羊水的迅速蒸发将快速带走新生儿身上的热量, 这会使新生儿的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可能。而新生儿与母体皮肤的尽早接触, 可以使母亲的身体成为新生儿保温的温床, 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因体温下降而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研究表明, 在健康的新生儿群体中, 产后1 min可通过胎盘增加80 ml的血液, 3 min增加的血液量约在100 ml左右, 延迟脐带结扎, 可以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减少脑室出血的发生[5-7]。脐血液中的造血干细建立了充足的免疫补偿, 减少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同时减少脐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 出生后立即将母体与新生儿进行皮肤的早接触、5 min后再断脐, 使新生儿脐带残端易干燥、脱落快, 加速脐部愈合,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4-30.
[2] 金汉珍. 实用新生儿学.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4.
[3] 姜梅, 张丽华. 出生后立即与母亲皮肤接触有利于新生儿保温.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2):140-141.
[4] 姜梅, 宋莉莉. 不同断脐时间对脐部并发症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 中華现代护理杂志, 2005, 11(8):583-584.
[5] 施维妙, 韩翠存. 延迟断脐对母亲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4):582-585.
[6] 黄蕾, 储友群. 新生儿断脐时间研究现状. 中国卫生产业, 2015(4):170-171.
[7] 马力凤, 戴红芳, 瞿伟莉. 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全科护理, 2012, 10(26):2410-2411.
[收稿日期:2017-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