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祥永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开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那么,面对不同的教学问题,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创设设置,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又有哪些普遍实操的策略呢?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小学数学 有效问题 情景 策略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上可谓千差万别,对数学问题的创设情境也比较随意和任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有教学模式的漏洞逐渐显现,如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的集中,部分情境的设置脱离生活,這对目前的小学数学启蒙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代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所谓趣味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实,很多教师已经对教学中的趣味性有着比较明确且一致的认识,毕竟从学习的普遍性角度来看,寓教于乐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也能更好提升学习效率。以此看来,我们应该重视创设有效问题的趣味性原则。
(二)思考性原则
为什么数学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必学科目之一,这离不开数学是一门极其实用且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数学教育的精髓在于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来得灵活有弹性,这也决定了数学教学更加考究教师的表达能力和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不妨引入比问题更多的信息,甚至是无用的信息,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又是无用的,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三)有效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数学和其他科目没什么一样,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毫无效果的。毕竟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形,他们不清楚这些知识学了有什么用,也很难分清和理解这些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有什么价值,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提升趣味性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处在普遍好动的年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上可以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越学越轻松。举个例子,在小学加减法换算中,可以结合游戏的方法来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道具,道具可以是学生认识的物品,比如草莓等,老师可以通过这些道具辅助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加减法的学习,最后这些小道具还可以送给学生们。游戏的设计对教师来说也是触类旁通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最快速度下掌握所学知识。
(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很多数学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埋头苦记笔记。这样,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吗?结果很明显,可能理解能力稍好的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其实,数学教学并没有这么复杂,很多数学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举例说明,关于分数概念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整数“1”换成学生们感兴趣和能理解的物品,如“蛋糕”,教师提出,蛋糕分成两份或四份应该怎么分,以此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等分数概念。通过将数学换算成学生接触过的生活经验,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奇妙之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改变思路,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同样与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分不开。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对小学数学情境的设计时,同样可以掺入声、像、影、音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同样,以加减法换算为例,一个长2米,宽1.5米的长方形菜园,需要用多长的篱笆建成?这样的题目,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立体地展示采样的结构,通过图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的概念,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在以后遇到类似题目时,他们完全可以触类旁通。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只有结合上述原则和策略时,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林丽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6,(09).
[2]于清华,张文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3]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