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不同种源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2017-09-14 01:50买尔亚木玉苏甫
草食家畜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芽势发芽率特性

买尔亚木·玉苏甫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草原工作站,新疆 哈密 839200)

光照对不同种源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买尔亚木·玉苏甫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草原工作站,新疆 哈密 839200)

为了探索遮光处理与对不同种源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以遮光处理为主区、采集地为副区,研究光照(遮光和不遮光)对不同采集地(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白石头野生和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得。结果表明:不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遮光处理;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野生一枝蒿;就相同采集地,沁城野生第二次采集的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第一次采集。综上所述,一枝蒿种子宜浅播,以易透光为最佳。野生一枝蒿种子成熟后期可能种皮硬实,影响发芽。

遮光;采集地;一枝蒿;发芽特性

10.16863 /j.cnki.1003-6377.2017.05.012

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为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 L.)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的森林草原带,海拔1 600~4 500 m之间,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各国亦有分布;一枝蒿为新疆民族医药的主要药材[1-3],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钩端螺旋体病、荨麻疹等,具有活血、解毒、抗过敏等作用[4-6]。相关学者对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有一枝蒿酮酸、异一枝蒿酮酸、针叶春黄菊酸、栀子素丁等[7-10]。近年来,随着药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一枝蒿需求量迅速增大,导致野生资源被大量滥采乱挖,野生资源迅速减少。同时,大面积的采挖严重破坏了天然草地的植被,对草地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从缓解野生资源匮乏和保护草原生态的角度考虑,一枝蒿人工栽培在今后农业发展中势在必行。对一枝蒿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是进行驯化繁育和人工栽培的前提基础,对一枝蒿栽培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一枝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活性、药理和临床应用[11],对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驯化繁育和栽培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研究遮光处理对不同采收时间和地点一枝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一枝篙的驯化、种子的采收及规模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来源

供试的一枝蒿种子2016年8月16日和8月27日采集于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小堡村 (东经94°43′50.3″,北纬42°52′31.2″)、2016年8月29日哈密市伊州区白石头乡(东经93°40′3.0″,北纬43°20′47.6″)和2016年8月30日天山乡板房沟试验站(东经94°04′8.7″,北纬43°12′12.3″),均有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采收、室温保存方法。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常规培养皿发芽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不遮光和遮光处理,副区设4个处理,分别为沁城乡小堡村8月16日采收种子,沁城乡小堡村8月27日采收种子,白石头乡8月29日采收种子和天山乡板房沟试验站8月30日采收种子,副区处理依次命名为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白石头野生和板房沟栽培;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随机数20粒一枝蒿种子,将各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排列在装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间保持一定距离,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记录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数。

1.3 测定指标

当有种子发芽时开始记录,每天观察、记载1次,试验时间为7 d;保持发芽床湿润,及时添加水分,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发芽标准为胚根露白,长度为种子长度的一半,统计每日正常发芽粒数,计算发芽率。发芽率测定时间为7 d,发芽势为4 d。

计算公式:

1.4 统计分析

将3次重复收集的参数采用SPSS17.0与Excel2007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Duncan法(P<0.0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遮光处理与采集地一枝蒿种子发芽率差异

发芽率指植物种子在发芽试验期规定的天数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它是鉴定种子活力整齐度的重要指标(图1)。在无遮光处理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白石头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沁城野生,沁城野生2种子发芽率微高于沁城野生1,差异不显著。与板房沟栽培相比,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2一枝蒿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15.79%、47.37%和57.89%。在遮光处理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与板房沟栽培相比,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2一枝蒿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33.33%、46.67%和53.33%。只考虑是否光照处理,即主区的结果显示不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为66.25%,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为50.00%。因此,一枝蒿种子可能感光,播种时不宜深播。

图1 不同遮光与采集地处理一枝蒿种子发芽率差异

2.2 不同遮光处理与采集地的一枝蒿种子发芽势差异

发芽势是测试种子发芽速度与整齐度的重要指标,是计算种子从发芽开始到发芽高峰时段内发芽种子数所占总数的比例。其数值越大,说明发芽势越强,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图2)。在不遮光情况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白石头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沁城野生,沁城野生第二次采集一枝蒿种子发芽势微高于沁城野生第一次采集,差异不显著,与相比板房沟栽培,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2一枝蒿种子发芽势降低21.05%、63.16%和68.42%;在遮光情况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势差异不显著。

图2 不同遮光与采集地处理一枝蒿种子发芽势特性

2.3 不同遮光与采集地处理一枝蒿种子发芽指数差异

发芽指数是指种子在失去发芽力之前已发生劣变的数量。由表1可知,在不遮光情况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白石头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沁城野生,沁城野生第二次采集一枝蒿种子发芽指数微高于沁城野生第一次采集,与板房沟栽培相比,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2一枝蒿种子发芽指数降低25.22%、70.35%和 71.20%;在遮光情况下,板房沟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野生一枝蒿(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和白石头野生),野生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排列次序为: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沁城野生2,与板房沟栽培相比,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1一枝蒿种子发芽指数降低23.25%、64.60%和 69.77%;就不同遮光而言,不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为6.26,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指数为3.91,即遮光处理发芽指数低于不遮光处理。

表1 不同遮光与采集地处理一枝蒿种子发芽指数差异

3 讨 论

种子是种子类植物的繁殖体系,对延续物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宋碧清等[12]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烟草种子发芽特性发现,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光照强度超过3730 lx后,又逐渐降低,发芽时间则呈相反趋势。本试验研究发现,一枝蒿在不遮光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遮光处理,即一枝蒿种子可能是光敏感型种子,但是不是绝对的光敏感型种子,因此,驯化繁育播种一枝蒿时,不宜深播,以易透光为最佳。本研究发现,栽培一枝蒿(板房沟栽培)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野生一枝蒿(白石头野生、沁城野生1和沁城野生2),这与杨子仪研究结果类似[13];就野生一枝蒿而言,白石头野生一枝蒿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沁城采集野生一枝蒿,同时,沁城野生第二次采集的一枝蒿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沁城野生第一次采集,即野生一枝蒿种子成熟后期可能种皮硬实,影响发芽。

研究发现,不遮光处理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遮光处理;栽培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野生一枝蒿;就相同采集地,沁城野生第二次采集的一枝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第一次采集。因此,一枝蒿种子宜浅播,以易透光为最佳;野生一枝蒿种子成熟后期可能种皮硬实,影响发芽。

[1]阿丽艳,古力米热.维吾尔药一枝蒿的应用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4):19.

[2]王燕,吐尔洪·阿西木,堵年生.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4):361-363.

[3]梁永红,谭英,孙颖.一枝蒿的药理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5,23(2):67-68.

[4]汪豪,杜慧斌,朱峰妍,等.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2011,42(4):310-313.

[5]He F,Nugroho A E,Wong C P,et al.Rupestines F-M,new guaipyridine sesquiterpene alkaloid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J].Chem.Pharm.Bull.,2012,60(2):213-218.

[6]Su Z,Wu H K,Yang Y,et al.Preparative isolation of guaipyridine sesquiterpene alkaloid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L.flowers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Sep.Sci.,2008,(31):2161-2166.

[7]张洁,顾政一,何承辉.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一枝蒿中木犀草素和一枝蒿酮酸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4):1-4.

[8]杨建波,吉腾飞,宋卫霞,等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J].中草药 ,2008,39(8):1125-1127.

[9]Su Z,Wu H K,He F,et al.New guaipyridine sesquiterpene alkaloid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L.[J]. Helv.Chim.Acta,2010,(93):33-38.

[10]肖威,斯拉甫·艾白.新疆一枝蒿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36(7):61-66.

[11]宋碧清,郑昀晔,马文广,等.光照强度对光敏感型和光不敏感型烟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3,36(7):36-42.

[12]杨子仪.野生型和栽培型马齿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抗逆性比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The Effects of Shading and Collecting Area on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

MARYAM·Yusup
(Hami Grsaaland Station,Xinjiang Hami 839200,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ading and the germination on Artemisia rupestris L,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research Shading(Shading and no Shading)and Collecting Area(White stone wild,Qincheng wild1,Qincheng wild2 and Banfanggou cultivation)on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The results shows: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Artemisia rupestris L.seeds on no Shading was higher than Shading treatment.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cultivation Artemisia rupestris L.was higher than wild Artemisia rupestris L.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Qincheng wild2 Artemisia rupestris L was blower than Qincheng wild1 Artemisia rupestris L..Summary,Artemisia rupestris L.seeds sowing was no deeply and can receive light.Wild Artemisia rupestris L.seed may be harden and affect germination.

shading;collecting area;Artemisia rupestris L.;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S812.8

A

1003-6377(2017)05-0065-05

买尔亚木·玉苏甫(1969-),女,新疆哈密,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和人工草地相关研究。E-mail:1525136251@qq.com

2017-06-03,

2017-07-16

猜你喜欢
发芽势发芽率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5种草坪草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色彩特性
5种植物激素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耐旱耐盐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初报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分析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