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传播中叙事的角色研究

2017-09-13 23:15安陆飞孙炜
读天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叙述者话语权段子

安陆飞+孙炜

摘 要:对媒介话语影响力要有客观的认识,媒介有其独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媒介话语权和影响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公共事务与其他公共性话题方面享有的客观、公正地描述与表达的自由权利。

关键词:角色;转变;舆论传播

一、 叙述角色——从媒体到个体的转变

互联网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在新闻时间的发布和舆论事件传播上与新媒体相比稍逊一筹。长期以来中国的媒介议程都受到政府政治议程的影响与支配。但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媒介的议程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政府的议程。媒介的意义呈现功能逐渐转为权利赋予功能,新媒体打破了“媒介接近权”的原有格局,几乎成为公众最有效的话语表达渠道。同时人们也在关注话语权的问题。一些人将媒介的话语影响力无限扩大,认为媒介是中国发声的主要载体,其实,对媒介话语影响力要有客观的认识,媒介有其独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媒介话语权和影响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公共事务与其他公共性话题方面享有的客观、公正地描述与表达的自由权利。虽然媒介话语权看似是一种集体的表达权利,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个体话语权的延伸,是个体或者多个个体在媒介这类载体上以公共话语的形态表达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信息源来源于主流媒体,甚至是电视媒体,但是流行起来却是在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之所以能成为舆论的聚集地也是有自身的优势的。首先是它的迅速反应,它能够在数万条信息中自觉地发现那些具有新闻特点的事实,并迅速反应将它传播。其次是它的传播模式便利。以新浪微博为例,它拥有的认证用户和网络大V以及自媒体和营销号,这些人拥有着大量的粉丝以及独特的话语体系。自媒体编辑视频和文字,营销号进行病毒刷屏与传播,大V转发点评,主流媒体跟进,以这种方式的信息筛选和传播轰炸,捧红一个人,炒火一件事并不困难。

二、 舆论传播中的个体叙述者与媒体叙述者

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媒的话语权从媒体逐渐下移到每一个拥有传播载体的个体手中。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拥有两个叙述者即个体叙述者与媒体叙述者。

叙事的角色应该是指叙述者在其叙述过程中,所充任的叙述者身份,也可以说它是叙述者留给叙事文本的角色意识表征,或可以按以往的说法,叫做叙述者的叙述角度。对于叙事作品(属于艺术范畴的叙述文本)而言,它的叙述者在从事叙述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就被我们称为叙述角色。

以雾霾段子为例来分析其个体叙述者的叙述方式。雾霾从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到人们谈霾色变最后到调侃雾霾讲各种段子,只不过才过去了三四年的时间。在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以“雾霾段子”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雾霾段子最早出现在2013年初,峰值阶段出现在雾霾高发期,即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囊括整个冬季,不定期随着雾霾的严重性而间歇流传、转发。2015年和2016年,雾霾污染范围扩大,并持续、连片、高发多达5天,雾霾段子也借雾霾肆虐之势,掀起了新一轮创作和流行风潮。

从一开始由雾霾当地的同叙述者进行雾霾自黑,到其他没被雾霾污染的城市的异叙述者共同参与,这场关于雾霾互黑的狂欢里,每个参与网络传播的个体都享受了参与讨论和发表言论的快乐。借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来说,在“雾霾狂欢节”上,先前存在的等级关系和社会地位差别统统暂时取消,人们仿佛为了新型的、纯粹的人际关系而得到了再生;狂欢是全民性的,没有观众,所有人都是演员。生活本身成了表演,而表演则暂时成了生活本身。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不再相信宏伟叙事中那些拯救世界的hero,而是以一种反权威主义的姿态来颠覆、消解正统的思想权力话语。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关雾霾的各种段子主要的发布者是自媒体和营销号,主要参与者是众多网民。叙述者为了增加自己的粉丝,扩大自己的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需要不断地探索人们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讨论。对于这些叙述者来说,找准了那个这段时间的热点,并運用网络语言和各种传播符号进行整理,最后加以刷屏式的传播。三步走就可以成功设置议程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雾霾作为我国每年冬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必定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但是每次人们的关注点都会变化,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可能火太久,更不可能引发新的舆论。所以在网络发言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自媒体的先发制人很重要,再加上网络语言和各种各样的表情包这种新式传播符号的出现,自媒体拥有在舆论传播阶段的很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与大多数个体声音不同的是一些主流媒体和某些知名人士。他们认为雾霾段子化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它会转移人们的关注重点,模糊雾霾问题。这类叙述者组成是主流媒体的评论员、舆论监测者或者是某些专家,这些叙述者将自己从那个狂欢的人群中剥离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叙事。客观叙述者与外叙述者的共同参与,他们一方面将雾霾段子化现象进行归纳分析,一边提出自己对这种现象的观点和建议。这类声音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他们会在舆论升温即将到不可控的时候进行降温,在舆论偏离正常轨道时进行方向引导,在舆论未引发时进行议程设置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某种目的。

参考文献:

[1]你也在段子里追了一场霾吗?社交网络“吐槽式狂欢”的传播迷思.腾讯传媒全媒观,2016年12月21日.

[2]詹静,新华网.舆情观察:雾霾言论“段子化”.治霾当需走出“娱论”误区,2016年12月26日.

作者简介:

安陆飞,孙炜,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叙述者话语权段子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家中段子手(二)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段子手”老李
漫画段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