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2017-09-13 21:37刘翠玲林玉珍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应用

刘翠玲+林玉珍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中药提取方法逐渐的出现,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这些新型的药物提取方法中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使用的范围较广,通过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简洁、方便的对中药中的物质进行提取,提升提取质量和效率,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使用中需要关注较多的方面,因此需要对该项技术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使得微博辅助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微博辅助提取技术以及在中腰提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博辅助提取技术;中药提取;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265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在进行重要物质提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完成工作,不需要通过化学反映提取物质中的成分,是一种使用便捷的方式,使用在重要提取中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将中药中的物质提取出来,并且在提取过程中更加的便捷高效,为物质的提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基础。

1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概述

(1)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含义。微波是一种波长在1-0.01m、频率在300MHz至300GHz的电磁波,主要是利用微波思维热特性,通过介电损耗的方式,使得分子得到高速的旋转,促进温度的升高,然后通过离子传导,将离子化的物质进行超高速的运动,通过摩擦形成热效应。同时,微波辐射可以导致细胞内的水等极性物质吸收微波使得细胞温度迅速的出现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使得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原本的束缚,形成一些微小的孔洞,这些孔洞在细胞内积累可以使得细胞内的一些物质成分有效的流出,进入到提取溶剂中,方便进一步的分离。

(2)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特点。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穿透能力和选择性:微波对金属不能全面的穿透,但是对于一些塑料物质可以进行穿透,因此可以将其使用在制作物料的容器、谐振腔内的运转机件中,也可以对极性分子进行选择性的加热,通过分子极性的选择,提升选择的质量;似光性:这是对金属进行反射的作用,可以使用到一些金属作谐振腔中,为了防止微波出现泄漏的情况,可以使用金属做屏蔽装置;较强的内热效应和极高的频率:通过溶剂与溶质分子同时通过无热阻、无热惯性进行加热,可以将温度提升到原本的10-100倍,更好的实现物质加热的需要。

2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优势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节能高效。加热设备除了在电源部分以及电子管系统自身消耗部分能量外基本不辐射热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私用效率,使得设备的占地位置较少,避免了环境的高温,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通过MAE所需要的溶剂为药材量的近6倍,并且可以实现一次性的提凈,这样可以将药物消耗降到最低,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

(2)实验环境优化。溶剂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实现溶剂量显著的减少,进一步降低药渣及有机溶剂废水的排放量,并且这种过程可以实现封闭性的操作,大大的降低了空气中的有害七天溶度,进一步防止对于空气的污染。而且通过介质从内部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保护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因此纯度方面的萃取度较高,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长时间的高温造成的样品分解,实现热不稳定成分的萃取。

(3)安全高效。微波产生的能量只能达到切断细菌生物结构氢键的目的,不会造成物质分子结构所需要的能量,这样食品和药品的整体结构成分不会被破坏,使用起来更加的便捷。同时微波设备在设计和加工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证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微波泄漏量。同时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成本的适当降低,达到原本成本的30%-40%,收效率较好,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展望

虽然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技术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对于热敏性物质,微波加热可能导致其变性失活,造成物质的毁坏,同时,微波处理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微波干燥要求被处理物质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对于一些物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技术进一步进行完善。

4 结束语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解决中药传统提取技术的周期长、效率低等不足之处,可广泛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参考文献:

[1]郭景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10(04):63-65.

[2]席彩彩,张文芳,侯明月,张永萍.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4(03):94-96.

[3]王赛君,伍振峰,杨明,王雅琪,王芳,柯刚,黄居敏.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的转化应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08):1360-1367.

[4]徐冰,徐昕,王鹏龙,龚晏,田雨菲,王明希,张华铮,贾小慧,李强,雷海民.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8.

作者简介:刘翠玲(1981-),女,河南永城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提取、药物制剂。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