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鹏
内容摘要:《汉语大词典》对“细节”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中,只有高度关注细节,才能让教学行为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推动教学深入进行。
关健词:阅读教学 细节关注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空白处、插图、关键字词等细节处细细地品读一番,就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思想,享受语言的风格,达到对文章由点到面的认识过程。
一.关注教学中的倾听细节
学会倾听在阅读教学中似乎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老师的语言是否接近学生?老师的问题是否能够让孩子听明白?老师到底要让学生听出什么?听懂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只顾沿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往下走”,全然不顾学生听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能够有实效呢?
如:某位老师执教《荷叶》一课,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有所思,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出问题:“荷叶有哪些朋友?它们把荷叶当成自己的什么?它们又是以怎样的姿势出现在荷叶身边的?”听着这么多的问题,孩子们一脸茫然。老师到底让学生听什么?低年级的孩子能记得住这么多信息吗?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听的习惯,首先要注意训练他们听得懂、听得不累,这样才可能有效。
另外,就是如今的一些阅读课的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所谓对话真个是“让你一次听个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之上是极有可能思想游走的。如此说来又何谈听的效率和质量呢?给他们这个年龄段要听的东西,给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听懂的东西。世事的纷繁与复杂,历史的谬误与正确,自然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有自己的认识。
二.关注教学中的观察细节
还是先看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放了一段西沙群岛风光录像片。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同时播放录像,要求学生一边欣赏风光,一边看看书中的文字,哪些地方写出了录像中的景色。同学们的眼睛不知该看哪儿,只得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又看看录像,既不敢大胆地看书,又不敢大胆地看录像,在书本和录像之间忙个不停。
我们的教学应力求简明,实用,拿教学中让学生读书来说,就应该给足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可是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读书总是浅尝则止,总怕耽误了时间,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于是采取“齐头并进式”,既要大声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要带着问题思考,有时还要同步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动画等课件,使得学生顾此失彼,眼花缭乱。
三.关注教学中师生的融合细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光要看教师教得是否有效,还要看学生学得是否有效。教师必须通达教材的体系,知了语文学习的能力结构,在教学中根据学习规律与教材实际,适时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有效的学习。如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有“一边读,一边想;边读边画;学习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学习读懂一段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句子或文章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老师有步骤地进行方法的教授和对学生有层次地进行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不能够得以提高。一位老师教授《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关注到了学生学的细节,从而改进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次设计:教师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功能,以三、四自然段的写法为例,重点讲授了什么叫“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到的关于恐龙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重点介绍一种恐龙的特点,体现“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事实表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们尽管已经弄懂了什么叫“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尽管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同时还要模仿课文的样子说话、写话的确很难。很多学生依然只是“认真地介绍资料”,根本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第二次设计:前面教师的讲授过程相同,后面学生自己练习围绕一个意思说具体、写具体的时候,教师给了学生几段自己已经查阅好并进行了加工和整理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说出或写出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真正“跳一跳,够得着”,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