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丹
内容摘要:捭阖作为《鬼谷子》的开篇之术和全书主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阴阳四时变化的理解,也展示了中国哲学中朴素辩证法的运用之道。其中蕴藏的心理学知识既是联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也是探究中西方文化异同的切口。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捭阖之术,不仅能够探明其科学育人价值和生活意义,还能更好地塑造自身,培育健康心理。
关键词:捭阖 弗洛伊德 心理学
鬼谷子曾用十二术游说诸侯、安身立命,这与当下中国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欧美国家的公民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对象和目的因时代变迁而全然不同。捭阖之术在浅层上可以给予我们 “方法论”的指导,若以精神分析理论来理解它,则是对“世界观”的补充和完善。
一.捭阖之术的含义与现代价值
捭阖之术既是《鬼谷子》的开篇之道,也是贯穿全书的主线,灵活变通地用好这一哲学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捭阖词意为张开和闭合,是鬼谷子结合阴阳学说总结出的具有辩证法色彩的为人处事之道。在他看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以阴阳开阖之理对待事物,因为万事万物的变化虽是无穷无尽的,但都以避亡趋存为其归宿,阴阳、刚柔、开闭、张弛只是其表现方式。“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天下”,运用捭阖的方式就是反复试探,与品德高尚之人说阳类(正面)之事,与品德卑劣之人说阴类(反面)之事,以低下顺应志向渺小之人,以高大求合志趣高远之人,照此进行,可出可入,无所不能。除此之外,还必须信守一条重要原则,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鬼谷子的理论意在告诫我们阳动产生道德,即人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外界道德的约束;阴静产生形体,即人会形成内在的心理品质和人格。若想以行动塑造内心,就必须用道德包容他人;若要使内心追求道德,就必须走出暗处进行实践。与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古代思想家不同,鬼谷子的特色就是尽早地意识到了利用、顺从并满足人的欲望来达到目的是有效的方式,并且强调要合理控制自我的欲望,因为欲望是利弊相权、善恶相生的。欲望根植于心,外显于行,或隐或现,易于探得。“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止”,从人们日常的爱好和欲望中可以推测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境况,而窥测一个人的言行,则可以掌握这个人的真实意图。在现代生活的各种利益博弈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适用的信条,而要做到知彼,就离不开捭阖之术的运用。
二.捭阖之术中的弗洛伊德心理学
触龙游说赵太后、赵氏孤儿、项刘争霸等案例印证了捭阖之术的工具性价值,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恰好可解捭阖之术中的诸多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通。
首先,弗洛伊德虽不讲阴阳的变换和平衡之道,但意识冰山理论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用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词语来描述人的意识特征。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以“力比多”为动力源。潜意识是非理性、无道德、反社会和不可知的,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但为法律和伦理所不容,是人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内驱力;前意识是潜意识中可被召回的部分,也是更接近意识的部分。前意识受道德法律的制约,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东西,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意识存在于心理表面,是同外界接触后的直接感知,具有不稳定性。冰山理论指出,人能够直接知晓的、有意识的心理现象是很少的,不过是七分之一的冰山一角。那些深藏不露、不为人知而占有支配地位的潜意识才是人们行动的真正动力。捭阖之道之所以凑效,全在于它通过张弛有度的开阖之术,激发深藏在人心中的潜意识,使之表露出来,让真实的自我展露无遗。再者,人的禀性天生有差,顺应个人的特点,则能实现驾驭他人。游说者可以通过语言的捭阖使人思想矛盾,通过行为的捭阖使人内心焦虑,而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在此时便会本能地启用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通过语言、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来缓解内心的挣扎。有些人可以借助自我防御机制获得心理健康,有些人却因过分依赖自我防御而变得逃避现实,胆怯懦弱。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的口误并非偶然,而是与人们的内在情结有关,是人们无意识地参与其中的一种活动。说话之所以出现失误,是因为此时在说话者的无意识之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思想,它常是说话者的意识所不接受、不承认或不知道的,只能在说话者正常意识控制的空隙中偷袭而出,是一种自我暴露。
其次,与意识层次划分相同,弗洛伊德将人格也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部分,就如婴儿一般不懂逻辑与道德,只会盲目地追求满足;自我是现实化的本我,是人格的外显面与逻辑面,负责与现实接触并受现实原则支配,充当着自身与外部的仲裁者,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它受理想原则的支配,是依照儿童时期生活中执掌赏罚大权的人物形象建立起的自我理想。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民主社会,含有大量原始性冲动和欲望的本我都会因为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法规相冲突而受到极大壓抑。生命延续的先决条件是健康,包含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鬼谷子之所以强调要合理控制自我欲望,不仅在于它是捭阖之道成功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不偏不倚的人格,这既有利于社会的道德教化,还有利于维护当前社会的安定。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牺牲一部分不合时宜的原始冲动,一定程度上放弃快乐支配原则,使自己趋于理性和道德,最终达成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协调均衡。
再者,弗洛伊德说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除了时势的作用,成就伟人的内在核心则是个人的性格品质,如坚定的信念、自信的态度、专注的意志等。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考虑周到,办事严密,像道一样微而不显,势必事半功倍。周到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始于专注,唯有对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细枝末节。弗洛伊德常用“精神涣散”、“眼光黯淡”来描述精神病人的状态,并在改进“烟囱扫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神集中法”,用于临床治疗后发现效果显著,充分证明了专注对于办事成功的重要性。延伸来看,周密贵微、见微知著是可以培养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投入精力去关注和挖掘。endprint
三.以捭阖之术培育健康心理
第一,正视自己,悦纳自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清楚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捭阖之术本意虽为驾驭他人,今日视之用以驾驭自我更为适宜。人人生而不同,无法将他人处事之道移于自身,只能根据自己的优劣特性,或捭或阖,或进或退,以求和谐统一。至于本我中的被无意识压抑的原始冲动和愿望,智者不以有色眼镜去歪曲或回避,反视之为天道,遂以理性的态度正视其自然存在,而后以个人和社会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地表达,使内心满足。悦纳不是过度自恋,而是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频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潜意识中形成积极印象,表现出满意过去,活好当下,憧憬未来的精神状态。
第二,以仁爱行事,撷奉献乐趣。儒家讲求天人合一,讲求修身齐家,讲求仁爱治国,并且强调爱要有层次和差异。弗洛伊德认为,人受性力驱动想要获得一己满足时会面临两种困境:一是陷入对所爱对象的依赖中而变得脆弱不堪;二是只顾满足自我,终被社会所不容和唾弃。为了避免陷入困境,只能转移性力和扩展爱意,即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并融入到集体之中。家和天下的存在造就了人世间最为珍贵的三种情感——亲情、爱情和友情,不可抗拒的死亡使其具有天然的保质期。鬼谷子用阴阳学说解释并统驭战国激烈的社会矛盾,以捭阖张弛之理平息混乱,是为一种兼济天下的大爱,以超我形象融入社会。古往今来的英雄伟人也大都如此,将支配自身的力比多建设性地转移到贡献社会和报效祖国中去。
第三,从名利场上抽身,变伪善为真善。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欲望中发现,人的性力能量极大,要把个体无意识中的心理能力投入到有意义的工作中才能分散和疏导这股力量,即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升华”。因此,人必须学会工作,学会做有价值的好事。马克思对人性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而很多人会游走于名利场,企图以伪善鱼目混珠。虚怀若谷、淡泊悠远是心有真善的人才能体认的情怀,因为他们做善事不是追名逐利,而是遵從内心,这既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也是快乐的获取途径。
参考文献
【1】《鬼谷子》,许富宏评注,中华书局出版(2013)
【2】《无处不在的弗洛伊德》,魏辉霞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10)
【3】《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弗洛伊德著,唐译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