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杰
内容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家。他的戏剧中所呈现的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和他对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的思考,使他的戏剧作品获得了成为经典的力量。《威尼斯商人》主人公夏洛克在莎士比亚笔下是带有悲剧色彩,被同情的对象,还是理应被批判的对象值得探讨。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莎士比亚为《威尼斯商人》所设定的故事发生时间,通过对当时威尼斯城市建筑与社会背景的还原,对犹太人在威尼斯的地位进行考证,对莎士比亚对待犹太人的态度进行剖析。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 犹太人 威尼斯城
一.《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时间新探
本文将根据多条线索对《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时间进行定位,以此来探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犹太人在此社会背景下的地位。在《威尼斯商人》原英文版本中,对于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的钱,例如三千元,写作“Three thousand ducats”,ducats是金币(旧时在欧洲各国发行的金币,尤指1284年最先在威尼斯发行的金币)的意思。“1284年威尼斯仿照佛罗林铸造了自己的金币杜加特或西钦。”根据这一点推断《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时间在1284年以后。而在第二幕里,原文写道“A coin that bears the figure of an angel stamped in gold,but thats insculpd upon”,梁实秋给出的注释为“爱德华四世所铸金币之一种,值六先令八便士至十先令,币面印有天使迈克尔降龙之像,故云。”这种金币是由爱德华四世在其在位期间——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所使用的。《威尼斯商人》写于1596年。所以可以判断《威尼斯商人》故事发生时间为1461-1596年。而犹太隔都在威尼斯产生于1516年。“犹太隔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516年,威尼斯共和国以专项法律在威尼斯的铸造枪炮工厂周围划出一个街区,强制威尼斯的全部犹太人居住其中。居住区四周筑以高墙,出入口派有基督教徒看守,每天夜间和宗教节日,必须定时锁门禁止出入,违者可处死刑。”犹太人杰西卡在夜晚换上男装和情人私奔,犹太人夏洛克去参加身为基督徒的安东尼奥举行的晚宴。这在1516年之后的威尼斯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判断《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时间在1461-1516年。
二.威尼斯城还原
在《威尼斯商人》文本中,能够发现人物出场多发生在威尼斯街道和威尼斯的广场。在第一幕第一场里,安东尼奥、萨拉里诺及萨莱尼奥,巴萨尼奥、罗兰佐及葛莱西安诺在威尼斯街道相遇,在这里他们谈谈笑笑。安东尼奥向朋友吐露自己对远航的商船的担忧,巴萨尼奥向朋友交待自己外强中干的体面下其实已经债务累累,生活紧缩的事实,并向安东尼奥透露自己追求贝尔蒙特富家嗣女鲍西亚的计划,请求再次借钱。在第一幕的第三场,在威尼斯的广场上,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钱,并拟定了还款期限和安东尼奥签立借据。在第二幕第四场,在威尼斯街道上,罗兰佐和葛莱西安诺、萨拉里诺及萨莱尼奥讨论假面跳舞舞会的相关事宜,罗兰佐说出自己即将和杰西卡私奔。威尼斯的广场及威尼斯街道在当时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朋友聚会场所是在大街上,而不是家中?为什么巴萨尼奥要在威尼斯的广场上和夏洛克借钱并立下字据?根据“安托尼奥·萨伯利科所写的诗集中的《祝威尼斯市诞生歌》和桑索维诺所写的《高贵卓越的威尼斯市》十四卷集,我們可以了解到十五世纪末,这个岛城是世界的珍宝箱。它是被同一个的萨伯利科这样描写的,这里有古代的圆顶屋、斜塔、镶嵌大理石的建筑物正面,和集中表现的繁华,最壮丽的装饰并没有妨碍每一块隙地的实际利用。他把我们带到了利亚尔图的圣吉亚科米多教堂面前拥挤着人群的广场上,那里进行着全世界的商业交易,但并不是在喧哗和混乱中,而是在压低的哼哼声中进行;在广场四周和附近街道的门廊里边坐着数以百计的兑换商和金匠,而在他们头上则是一排排一眼望不到头的店铺和批发栈。他描写了远在桥那边的德意志的货栈,货栈里边有他们的货物和住所,货栈前边有他们的船舶并排地停泊在运河内,再往上一点是载满了油酒的全部船队,和它平行着,在蜂拥着搬运夫的河岸上是商人们的圆顶房屋;而从利亚尔图到圣马可广场则有很多客栈和香料店。作者就带领读者一个市区一个市区地巡礼直至最后来到了属于公共福利机关的两座医院。”“与城市公共事务联系最紧密的建筑通常要比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更高更大。从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印刷品中可以看出,主要教堂的高大钟楼是这一城市的宗教中心。出于象征意义和现实的考虑,政府机构就建在附近。教堂和政府共同发挥功能,市民委员会监督城市主要教堂以及更明显的政府机构的建筑和装饰。”根据这些资料,还原出的威尼斯城大概面貌如下:威尼斯总督府位于威尼斯城一方的尽头,临近海。圣马可教堂坐落在威尼斯总督府旁边,它有着高大的钟楼。政府与圣马可教堂之间是公爵邸宅。圣马可广场到利亚尔图的圣吉亚科米教堂有一排排的店铺和批发栈。除了钟楼以外,威尼斯其他公民建筑的高度有一定限制,圣马可广场北边是高层市民的邸宅。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不只是进行宗教游行的地方,它还是银钱业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夏洛克在此进行放高利贷的商业行为。而威尼斯街道,“在意大利城市中间的平坦的道路上驱车而过是普遍的,而在欧洲其他地方,习惯上是步行或者骑马,并且无论如何也没有人以驱车为消遣。”威尼斯街道是威尼斯人消遣娱乐的地方,人们在平坦的道路上和朋友聚会聊天。这符合威尼斯安定和谐的政治氛围和欣欣向荣的商业环境。威尼斯是自由之邦,是那个时代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夏洛克能够在威尼斯从事商业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生活在威尼斯。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威尼斯仍有矛盾和冲突存在。夏洛克就是因自己的犹太血统和信仰而与基督徒产生矛盾的一个典型案例。威尼斯没有包容不同,而是消灭不同。
三.莎士比亚对待犹太人夏洛克的态度
从《威尼斯商人》的结局来看,莎士比亚安排夏洛克受到了惩罚。夏洛克手段残暴,没有一点慈悲心,他这种卑劣的人性使他非但没拿回借款,反而被没收了一半财产,还被要求改信基督教。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夏洛克的所作所为虽也是人性复归的一种表现,但它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这和莎士比亚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相冲突,不利于改变黑暗的现实。这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性弱点的深思。然而莎士比亚在剧中有意强调犹太人和基督徒种族身份的不同,并借夏洛克之口对犹太人在基督徒面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口诛笔伐,例如“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间离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文本中共出现基督徒这个词语22次,出现犹太人这个词语51次。(根据《莎士比亚全集》[英]威廉·莎士比亚,译者:朱生豪、方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北京第1版。)莎士比亚为何要一直强调这两个词,为何又在文本中让众人不称呼夏洛克的名字,而是经常称他为犹太人?在作品中,犹太人在基督徒看来是一种带有蔑视嘲讽色彩的称呼,代表着低人一等的地位,本身具有为非作歹的属性。不论是从文本中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谩骂侮辱,还是故事发生时间1461-1516年现实中的威尼斯,犹太人被歧视的现象确实存在。“1321年,法国麻风病流行,被病痛折磨的法国基督徒便传播一种谣言,说是犹太人将麻风病毒投于水井之中,由此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恐慌,掀起了公开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一轮狂潮。这以后,从1348年的欧洲鼠疫大流行到16、17世纪的各类传染病灾害,都将疫情的原因归结为犹太人的报复投毒,成为新的屠杀犹太人的最佳理由。”而《威尼斯商人》中让法庭判处夏洛克改信基督教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而在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从17世纪开始,这一类的暴行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这是由于一种迷信的泛滥。他们认为,外来的幸运将会降临到每一位强制犹太人(一个犹太人就行)施洗的人的身上。”莎士比亚虽然对于犹太人苦难的遭遇抱有同情之心,但是他却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信仰这种方式使犹太人和基督徒融合并和睦相处。在莎士比亚心中,他并未真正认可犹太教的存在。威尼斯商人中的两个犹太人杰西卡和夏洛克,一个主动选择改信基督教,一个由于法律的威严不得不被动改信基督教。由此看来,莎士比亚认为犹太人不论主动或被动,都应改信基督教,这是大环境下的一种不可违抗的潮流与趋势。
参考文献
[1][英]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译者:朱生豪、方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北京第1版。
[2][英]莎士比亚著.《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威尼斯商人》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7。
[3][英]塞西尔·罗斯著.《简明犹太民族史》.黄福武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3版。
[4]李杰著.《犹太人的文明》.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5][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马香雪校,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7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