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

2017-09-13 20:43刘诗颖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中央政府

刘诗颖

摘 要:自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后,凯恩斯主义就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开始登上了世界经济学历史的舞台。凯恩斯的著作不仅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更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对各国的宏观调控产生极大影响。但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内在的不足开始显现,并在其后十余年间遭到冷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凯恩斯学说自身的革新与完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出现,新凯恩斯主义经过不懈的努力重新又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在美国一路兴衰的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反思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以期通过这种对比找出其中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关键内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通胀;克林顿经济学;中央政府

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深受斯密——马歇尔传统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自出现之时就开始了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之间的争论。凯恩斯的学术活跃时代,正是英国经济长期慢性萧条时期,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居民消费不足,社会弥漫悲观情绪,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部分政治家致力于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对内造成持续的通货紧缩,对外造成英镑坚挺,大大损害了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29年,劳合乔治在大选中提出通过公共工程建设来增加就业、振兴经济的方案,凯恩斯立即与汉德森合写了一本小册子《劳合乔治能做到吗?》,对劳合乔治的方案表示支持。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凯恩斯主义正式诞生。

1948 年,年轻的萨缪尔森出版了《经济学》第一版,通过将马歇尔的微观分析与凯恩斯的宏观分析相结合,萨缪尔森建立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它标志着整个经济学的中心已从几百年来的英国转移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凯恩斯主义也将在这里展现它的辉煌和荣辱。

一、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兴衰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又有放缓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推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外援助来增加政府开支,但是美国财政赤字开始膨胀。为了防止经济萧条,美国国会通过就业法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从法律上为美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开启了方便之门。而萨缪尔森从理论上论证了凯恩斯主义的可行性,虽然显得机械,却也为当时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联合经济委员会的专家们提供了理论武器。因此,战后二十余年间,凯恩斯主义成为了美国显学。

凯恩斯主义在七十年代前,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理论方向,这期间最大的发展是萨缪尔森将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反比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了凯恩斯学派,并将其改造成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反比形式,从而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缺乏独立的通胀理论的遗憾;二是实践方向,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周期平衡预算论”,即在经济繁荣时减少财政赤字,萧条时增加财政赤字,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熨平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的这些新发展为当时的美国政府提供了干预经济的强大工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且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

凯恩斯主义使得美国在六十年代末的实际 GDP 约为战后初期的一倍多。伴随经济增长的是较低的通胀率,不仅社会经济相较于战前大大发展,普通百姓也的的确确得到了实惠。不仅如此,这段时期也风靡于西欧,除了西德因其独特的恶性通胀和纳粹对经济的管制而对凯恩斯主义有所保留之外,西欧各国政府均将凯恩斯主义奉为指导其调控经济的指南,除了五十年代几次持续时间不长的衰退之外,各国经济都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凯恩斯主义达到了其荣耀的顶峰。

令凯恩斯主义者们不安的是,尽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依据菲利普斯曲线而提出了所谓“相机抉择”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可以以一定的通胀率来治疗经济萧条,也可通过紧缩政策来降低通胀率,但不甚稳定的通胀的确影响了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信心。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人们发现,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不再存在,宏观经济居然出现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态势,对整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造成重大危机。更糟糕的是,任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开出的药方不但对挽救经济毫无作用,反而使经济越来越糟,这一切都说明,在经历二十余年的荣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失灵。

凯恩斯主义变得声名狼藉,但对于费尔普斯、曼昆和罗默等新生代凯恩斯主义的信奉者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凯恩斯在三十年代对宏观经济的描述依然有很大合理成分,对经济学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改造。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以曼昆等人为代表。新凯恩斯学派将研究重点转向对市场机制的研究,将垄断竞争理论引入宏观分析,为凯恩斯式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空间,挽回了凯恩斯主义的声誉。

克林顿上台之后,面对美国经济乏力、债务和贸易双赤字严重的现实,在一批新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的劝说之下,采用该学派的学说制定了自己的经济政策,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被摒弃十余年后重新回到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视线。克林顿的经济政策主要有:

(一)使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

克林顿政府推出了规模为 310 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分别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暑期青年就业、社会开发和税收减免等项目,以提升经济景气和创造就业岗位,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增加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以削减赤字

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公司所得税率(特别是大公司所得税率),并新增了能源税和社会保险收益税等税目。与此同时,减少了军事、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开支,并且大量裁减政府雇员,节约了大量开支。

(三)增加对新兴产业、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资

推出相关政策以鼓励美国国内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公共投资的重点转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等方向,以增强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行东亚色彩浓厚的产业与供给政策等

提出“公平的自由贸易”,高度重视贸易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成立了与公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平级的国家科技委员会,以指导和促进美国的科技发展;以优惠的信贷政策和相应的奖励为杠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作。

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是在新凯恩斯主义学说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其他学派有益成分和国外成功经验的产物,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成功恢复了凯恩斯主义作为经济政策指导理念的声誉,并使得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更趋精密化和多样化。

二、对凯恩斯主义兴衰的反思

凯恩斯的影响遍及其身后数十年,至今依然在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占据重要地位,哪怕是凯恩斯学说的反对者,依然在不自觉地使用着凯恩斯学说所提供的政策工具。里根政府对凯恩斯主义的全面拨乱反正,只是在供给学派学说的指导下,利用凯恩斯学派的政策工具,对凯恩斯主义的提倡的各项干预经济措施实行反向操作而已。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凯恩斯提供的思想和工具依然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时地发挥重大作用。

但作为一战后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及随后世界性大萧条的产物,凯恩斯的学说无疑是有着严重不足的。从本质上来说,凯恩斯的学说是“救时药方”,但正是这一性质决定了凯恩斯的学说执著于短期分析,对中长期的分析不足,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几乎付之阙如。经过数十年理论上的淬炼和实践上的总结,我们倾向于认为:凯恩斯学说首次指出了外生冲击可对经济体产生影响,并且试图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利用和控制,同时凯恩斯学说的精密化使得我们对市场结构和其对冲击的反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正是因为这种了解的不断加深,各种新的宏观调控工具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它们对于经济正反两面的影响也不断地被精密地评估,宏观调控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胡希寧.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五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4][美]布鲁斯·巴特利特.新美国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调控 [J].经济研究,2010(11):4-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下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军事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