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钟:不带江南一寸绵

2017-09-13 18:26舒炜
廉政瞭望 2017年7期
关键词:赋税宣德苏州人

舒炜

朱 元璋一直不太喜欢苏州,因为苏州人当年选择支持自己的对手张士诚。在这个草莽出身的天子眼里,苏州人势必要为当年的立场付出代价。所以,朱元璋有个小心眼:苏州人不得担任帝国的户部尚书。

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1430年,宣德皇帝让况钟“便宜苏州知府”。绝无争议的是,况钟在后世苏州人心中,地位非常高。苏州一府七县曾经都建有况公祠,百姓家中均立况钟牌位祭祀。

苏州百姓终能喘息了

包拯、海瑞,似乎普天下的清官都有个执拗的坏脾气,况钟也不例外,甚至接近强悍。

况钟到苏州时,这里是有名的难治之府,最难的局面就是豪强污吏相互勾结利用,百姓赋税繁重。很多人都在看况钟的笑话,因为况钟没有功名,他的仕途是从小吏开始的,自然不在他们的圈子里。

刚开始,不少属下和群吏都站在他四周,看其如何理事。况钟假装不懂,只按群吏的欲望办事,大家放了心:新任知府是个糊涂蛋嘛!没想几天后,况大人把谁谁干的坏事都宣布了出来,当众处死了6个贪污不法的胥吏。随后又对属官进行全面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因此大震全府,上下都奉法职守。

况钟却很淡定,独自端起碗在府衙吃饭,仍不过是清汤寡水的一荤一素。因为他知道,自己快要揭不开苏州这口锅了。远的不说,苏州承担的赋税比旁边的浙江全省还多,此时苏州府拖欠赋税已有四年。

上任半月,况钟连上六道奏章,说的都是给苏州减赋的事儿。礼部兼户部尚书胡濙全部将其驳回,虽然况钟到苏州出任知府,正是来自他的大力推荐。

宣德皇帝有一次在退朝后,专门找到“阻挠改革”的胡濙:“今减租之令,务在必行。”胡濙说,国家财政窘迫,开支浩繁,皇帝及诸番王该用的地方一点也没减省,减免一开,财将安出。其实这些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外表装好人而已。

纵使如此,一直拖到况钟上任后的第三年,朝廷才终于下令,减免苏州赋税粮七十余万石,自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以来,苏州百姓终于能够喘息一下了。

胜作十年救时宰相

历史学家吴晗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也正由于封建时代的青天极少,所以历史上几个屈指可数的青天,也就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宋朝的包拯,明朝的况钟和海瑞,都是著名的例子。”中国“三大青天”的说法自此始。

况钟的前任是个不作为的懒官,数年间积累了一千多个案子拖着不审,以至于监狱里人满为患,冤者不得伸,很多囚犯都死在了狱中。

况钟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老百姓都说况钟是包龙图再生,还特别创作了昆曲《十五贯》。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有一回是《况太守断死孩儿》,称“况青天折狱似神”。

宣德六年,况钟的母亲去世,按照礼制,他必須回靖安原籍“丁忧”,须三年孝满才能起复。于是,苏州两千多百姓“请求夺情起复”,还编了首歌:“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朝廷下旨况钟缩短“守孝”期,重回苏州做官。况钟很感动,曾写到:“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况钟对付苏州的太监就很有一套。当时四海平定已久,皇帝派出太监到处搜刮奇珍异宝,宣德皇帝找人采办蟋蟀的事后来还被蒲松龄写进了《聊斋志异》。到苏州常驻的太监非常放肆,从来不甩地方官。

按官场劣习,苏州知府上任后必须拜见这些太监。况钟当时在馆驿对他们行礼,对方眼皮都没抬一下。况钟立即骑马离开,不怕得罪这些人。后来有个太监打了吴县主簿吴清的屁股,况钟亲自跑过去,抓住这个太监质询:你凭什么打我的官员,县里还要不要办事?自此,太监们再不敢随意鞭打训斥官员。

1436年,正统皇帝继位。大考察中,知苏州六年的况钟政绩在天下所有州县里名列第一,全国马上掀起向况钟学习的热潮。后来的海瑞还专门评价况钟“胜作十年救时宰相”。

正统六年,况钟任满十年,应当调迁,苏州两万百姓又上书挽留,要求留任。正统皇帝一看,既然大家这么支持,那就再留一任吧。但老不给况钟升官也说不过去啊,就让苏州府的级别也升一升吧,三品可以匹配况大人了。

自此,况钟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苏州,直到死于任上。他的灵柩运回江西故里时,苏州城河边站满了祭送的人,船中唯书籍而已。五百年后,况钟坟墓被人挖掘,令掘墓者难以置信,里面也没有一件陪葬品。

猜你喜欢
赋税宣德苏州人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张建霖
宣德炉为何是文房首器
宣德炉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