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青+李燕
摘 要 以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为例,研究新时代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历史;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134-02
1 前言
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整合,是近几年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为历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改进了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的问题
多媒体使用不合理 多媒体的使用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目前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但是两者的结合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时候并没有将教学的内容理清,只是将内容简单地罗列,或者使用大量的图片表示教学内容,此种形式虽然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形式,但是并没有增强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在看完多媒体资料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并没有掌握实际的知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内容,却忽略了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以致这些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在不断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对多媒体过于依赖,从而忽略了板书,以此使学生对难点及重点内容没有合理区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多媒体的演示速度较快,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
学习指导能力不够 信息技术的线上学习在现在的社会教育中尤为普遍,但是在线上学习在学校中指的是教师对学生预先设置问题,之后由学生在多媒体机房中自己进行探究。但是部分教师在此过程中采用的是放任的形式,在为学生布置任务及问题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指导。并且线上学习还要有课下自主探究,指的是教师在安排学生课下任务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搜索,开展自主学习。但是部分教师忽略了为学生提供网络指导,导致有的学生在网络中的大量信息中出现迷失的现象。
与历史教学脱轨 教师受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灵活掌握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较少,并且出现与历史教学脱轨现象。
3 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GDP的多少,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历史认同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中历史课程包括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政治、军事及经济方面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开展多样化情境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资源,能够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
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大部分使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枯燥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教育的发展,学生不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信息技术的资源搜索及分享能力强大,通过信息技术,学生能够自主搜索历史相关的知识,以此凸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课时,由于此单元包括五项内容,教师可以分别制作五个不同的主体及组别,即戏剧组、小说组、诗歌组、笔墨丹青组及书法组,之后使每个小组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本组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将其整合及汇总,使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制作成为课件。在课堂中,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讲解。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网络搜索历史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和检索方便的优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数据和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有效增强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五个组,并且根据单元中的知识内容为五个组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如搜集古代农业、手工业、经济政策、商业等资料。首先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搜索,并且要求学生将搜索到的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记录到本子上。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安排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总结自己小组所收集到的资料,并且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探讨[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承载的信息与人们生活的时代有著遥远的距离,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历史知识,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从情感方面也引起不了学生的共鸣。但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情境模拟手段,能够将过去的历史呈现给学生,让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消除对历史的距离感,从而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没有直观的认知和体会的实际,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影音功能,为学生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短片或者视频,如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等,让学生了解当时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历史的情景再现,能够使学生对历史有崭新的认知和感受。endprint
扩大教学容量 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方式大多数是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罗列知识内容,或者通过口头叙述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将与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相关的内容完整地讲述出来,而使用信息技术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信息技术把历史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讲课的时候,根据教材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展示课件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使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中扩大了教学的容量,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省时省力,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每段历史中的知识点[3]。
开展情境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是提高学生视觉、听觉感知以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较为感性的认知,比教师在黑板上列举数字和使用口头语言描述历史相关内容效果好得多。
比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中的片段,其中北洋水师的炮弹因为兵工厂加工误差导致无法装填,水兵只能通过使用锉刀削磨之后再装填炮弹对日军进行还击,从国外订购的武器装备因为慈禧太后抽取军费修建颐和园而没有及时到达……这就导致在海战时炮弹用光之后,邓世昌下令要撞击日舰,从而牺牲殉国。学生在观看这段视频之后有许多的感受,对于当时国家的羸弱和政府的腐败有了深刻认识,从而对课本中讲述的洋务运动兴办的军工企业因为落后的管理制度使炮弹不合格,以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容理解更全面。如此,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述,学生就能够对其理解并且接受,也在自己的脑海中加深了印象,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4]。
同时,对历史课程中的时间节点、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文献,这些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归纳并演示,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5]。
提高课后复习效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提高学生课后复习的效率,巩固课上所学。比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建学科论坛或者微信公众号,学生只要注册,就能够参与到论坛或者微信中一起交流学习。下课后,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整理、提供关于历史课程内容知识的帖子或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复习,还能够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见解和看法,之后师生一起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复习效率,并且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 结语
新课标中明确表示,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式、多元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不只是限于教师传授或者课本,还能够通過网络自学来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图书馆,还可以是宿舍、校园等。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令人期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祥.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93.
[2]徐珊珊.高中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6X):48-49.
[3]韩丽美,刘向玲.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121-122.
[4]林志霞,钟永江,谢军.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53.
[5]刘波.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整合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2(1):76-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