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臻媛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同学相处融洽,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促使他更加热爱学习这件事,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合作意识则是培养和谐同学关系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将来步入社会,合作意识更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品质.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革故鼎新,教学合一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总是教师一人独揽全课堂,教师讲公式,教师解例题.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很难在转换的数字之间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这让初入学堂的学生们很难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很多数学教师缺乏感性思维,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数学课堂毫无生机,展现给学生的是冰冷的数字.另外,小学生此时正值智力发育时期,很多生硬的课堂让他们无法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无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小学生更容易被形象的事物所吸引,数字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大的要求,如何将数学以生动形象的面貌展现给小学生值得我们去思考.在数学教材上,小学生的数学例题通常以一些小动物或者是身边常见的食物来举例,这样就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字上来.那么,离开教材,我们在举例时也能借鉴这种方式.多以动物、植物举例,让数学生活化.很多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而生活被隔离在学习之外,又或者学习被隔离在生活之外.我们常常忽视的是“生活即是学习”,有时候生活比学习广阔得多.一个人如何生活就是看他如何学习.同样,数学的学习也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更是生活必备.学习之广,生活之广,博大精深.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一点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明白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生活必备的技能.
二、合理分组,各尽其责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在内容上要多多思考,进行革新.在方法技巧上更是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加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我在践行之初,让座位相邻的同学为一组,五人一组.每当课堂需要进行小组学习时,五个人就能进行讨论.同时,这种讨论也能延伸到课下,课堂上有难点、疑点,组员可以反馈给组长,组长再统一在组内进行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则可以交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力争为每一名学生解决知识疑点,排除学习障碍物.这样的小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减轻不少负担.但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分组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很多小组组长反馈说有组员不配合的情况.在观察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真实存在,而且影响恶劣.有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被分到一个组,导致整个组内的学习兴趣低下,同时,由于对数学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在课堂或者课下谈论时积极性不高,很多时候就只是听其他小组成员讲解,而自己小组显得毫无生气.
发现问题后,我及时对这样的分组方式进行改革.让数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与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为一组.五个人中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成绩中等学生和两个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好成绩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有数学学习劣势的学生,能够整体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数学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慢慢学着加入小组谈论,会向组长反馈自己的知识盲点.
三、适当提醒,适时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能置身事外.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权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但毕竟他们还是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去做一个指路者,去引导他们懂得怎样讨论,讨论什么,小组内部矛盾如何适当解决.以我的数学课堂举例.在教学中,我一般会让学生们讨论一个公式如何得出,这是比较难的.很多人会被问得一头雾水.但我会鼓励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联系前后知识.很多学生对数字很难理解,在判断时通常都飘忽不定,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这时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勇敢地讲出自己的思路.他们往往就是在这种鼓励下才能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通常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小组谈论的.因为学生们的思考方式还不成熟,很多问题抛给他们,会陷入思维死穴,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正确,就容易钻牛角尖,对知识造成误解.同时,在很多问题上,独立思考更适合,小组讨论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让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辩证看待问题.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應了时代背景,符合新型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让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气,在数学课堂的研究上也小有成效.但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进一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