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2017-09-13 16:43杨华陈玉星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护区建设项目物种

杨华++陈玉星

摘要: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评价结果为:拟建的水电站工程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同时针对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影响评价;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4-0032-05

Impact Assessment of Xinjianxi Hydropower Station Project on Biodiversity

of Xingd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bei Province

Yang Hua(1)Chen Yuxin(2)

(1.Pengchang Stateowned Forest Form in JingmenJingmen448269;

2.Hubei Province Forestry Prospecting and Design InstitueWuhan430079)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Xinjianxi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Xingd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bei Provinc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biodiversity status has been made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d the effects assessment on landscape/ecosystem, biomes, species/ population, the main protection objects, biosafety and social factors. Evaluation conclud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proposed station project on biodiversity in protected areas considered as “minor impact”,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reduce ecolotical risk.

Key words:biodiversity; Xinjianxi hydropower station project; impact assessment; Xingd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bei Province

1基本概况

1.1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恩施市和咸丰县三县(市)境内,总面积683 39 hm2,分为东西2片。东部星斗山片面积425 71 hm2,地理位置为北纬29°57′~30°10′,东经108°57′~109°27′;西部小河片面积257 68 hm2,地理位置北纬30°04′~30°14′,东经108°31′~108°48′。保护区以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杉原生种群、秃杉等珍稀孑遗植物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

1.2新建溪水电站工程概况

拟建溪水電站为五等小(Ⅱ)型工程,装机总容量2MW。通过实地调查,该项目处于保护区实验区内,拟使用土地总面积为0441 0 hm2,其中林地面积0185 3 hm2,耕地面积0255 7 hm2。建设项目为线型构筑物,全长2 98280 m。

1.3影响评价区范围

拟建工程位于保护区西片区的南部,工程对保护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两侧一定距离的范围,影响评价区范围:以拟建项目沿线两侧为边界,分别向两侧延伸1 000 m,形成带状区域,总面积为8325 5 km2,其中实验区6737 9 km2,缓冲区1587 6 km2。

2生物多样性现状

2.1保护区

(1)景观资源。保护区植被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特征典型,垂直带谱明显,森林景观资源为主导;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有暗河、奇石、瀑布等自然景观;区内有佛宝山水库、天湖、毛坝河、马鹿河、清江和郁江等水域景观;保护区内有世界唯一的羌式吊脚楼山寨——女儿寨等人文景观。

(2)生态系统。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保护区植物区系,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植物区系。水杉群落在鄂西南植物区系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保存了该区植物群落的特有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其特点和性质分明。

(3)物种。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灌草丛、沼泽和水生9个植被型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0科843属2 033种;野生动物1 746种;昆虫22目170科1 368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36种,其中Ⅰ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即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钟萼木、莼菜、珙桐、光叶珙桐,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8种,即蓖子三尖杉、大果青杄、金钱松、黄杉、秃杉等;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其中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即云豹、豹、金雕、林麝,Ⅱ级保护野生动物46种,即猕猴、穿山甲、豺、黑熊等。endprint

据统计,保护区内现有水杉母树5 366株,主要集中分布于緩冲区,其中距农舍20 m范围内的有2 870株,5 m范围内的有605株,2 m范围内的有183株,被农舍包围在民房中间的有4株。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

第4期杨 华,等: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2.2影响评价区

(1)景观多样性。影响评价区内主要为农田景观和森林景观,也有少量的灌丛及水域景观。

(2)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评价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7个植被型(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灌草丛),12个群系(柳杉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松杉栎、青冈枫香林、毛竹林、穗序鹅掌柴灌丛、异叶梁王茶灌丛、盐肤木、日本蛇根草草丛、五节芒草丛、白茅草丛)。

(3)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评价区有维管植物107科260属435种(含重要栽培种),占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科数的5350%、总属数的3084%、总种数的2140%。其中,蕨类植物13科18属24种,种子植物94科242属411种。

根据文献记载和访问调查,在影响评价区共有鱼类12种,隶属于4目5科;两栖动物有1目4科7种;爬行动物共有1目5科14种;有鸟类9目22科54种;哺乳类有7目12科20种。

根据野外调查成果并结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影响评价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水杉,共119株,为水杉母树。基本分布于线性拟建项目北边靠近缓冲区区域,分布特点为零星分布或三五成群,最多有十几株,常分布于农舍、水田及道路附近,树龄40~175 a,胸径70~150 cm。动土区内无水杉分布,距动土区无坝取水口最近直线距离290 m,距动土区压力钢管最近直线距离305 m,距动土区电站厂房最近直线距离377 m。

影响评价区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雀鹰、红隼、灰背隼、勺鸡、穿山甲,全部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即中华大蟾蜍、沼蛙、泽蛙、黑斑蛙、饰纹姬蛙、丽纹龙蜥、黑眉锦蛇、乌梢蛇、雀鹰、红隼、灰背隼、勺鸡、环颈雉、红胸田鸡、四声杜鹃、大杜鹃、华南兔、赤腹松鼠、中华竹鼠、猪獾等;CITES附录动物5种,其中附录Ⅱ有4种,附录Ⅲ有1种。此外,在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地方特有种。

3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3.1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1)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有程度。

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景观、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灌丛、水域、农田及居民点等,这些景观、生态系统不涉及保护区核心区景观,不是保护区保护的主要景观类型、生态系统,并非特有。

(2)景观类型面积。

由表1可知,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较小。

(3)景观片断化程度

由表2可知,斑块数量变化幅度较小。

(4)景观美学价值。建设项目通过保护区段主要是以地下引水系统为主的线形线路,地上部分为渠首无坝取水建筑物、发电厂及升压站等建筑物,且面积较小,对影响评价区各景观类型面积影响较小,对各景观斑块数量变化幅度较小。

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内未分布有美学价值较高的地文景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等。对原有森林景观、灌丛景观、水域湿地景观美学价值影响较小。

(5)土壤侵蚀及地质灾害。建设项目位于保护区的工程为引水系统隧道、取水口和电站厂房。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在评价区内进行砍伐、挖掘、填埋、爆破等活动,这些过程将导致土壤表面裸露、表层土壤松动,加剧土壤侵蚀。

根据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建设项目所在地段地表调查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陡坎所处山坡现状稳定。

(6)自然植被覆盖。项目建设拟使用乔木林面积0185 3 hm2。

由表3可知,自然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较小。

3.2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1)生物群落类型。影响评价区植被生物群落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2个群系。这些植物群落类型在恩施较为常见,不具特有性。

拟建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受影响的生物群落不属于保护区和湖北特有的生物群落,项目建设不存在对特有生物群落的影响。

(2)生物群落面积。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总面积0.441 0 hm2,其中乔木林面积0.185 3 hm2,耕地面积0255 7 hm2。相对影响评价区,对生物群落面积影响甚微。

(3)栖息地连通性。评价区为农林交错地带,所涉及的群落主要为人工林、天然次生群落,拟建项目周边人为活动频繁,非典型动物栖息地。拟建工程不截断河流,只适量取水,余水仍沿原河道流淌,不会对下游水生动物造成太大的影响。拟建项目对栖息地的连通性构成影响较小。

(4)生物群落重要种类受影响程度。评价区优势树种为主要为柳杉、马尾松、杉木、麻栎、枫香、毛竹等,建设项目对这些树种面积影响较小,不会造成这些物种的消失。另外,对分布其上的动物种,栖息地面积将会少量减少,但对其种群分布、数量负面影响有限。

(5)生物群落结构。受建设项目影响的生物群落大多为人工林,且植物群落与农田、道路交错,人为干扰较大,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

拟建项目呈带状布设,占用生物群落面积较为有限,不会因项目建设造成该群落结构的进一步简化;受影响的植被类型单一、常见,天然植被较少,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该类生物群落,项目建设对其范围、数量、演替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因此,从受影响的植被类型和受影响的面积来看,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结构完整性的影响较小。endprint

3.3对种群/物种的影响

(1)保护物种。影响评价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水杉,共119株,为水杉母树,由于在选址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避让,项目动土区没有水杉母树分布,离项目建设动土区域最近距离290 m。拟建项目的建设会对影响评价区内的水杉母树生存造成有限的负面影响,但在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情况下,水杉母树受建设项目影响基本可以避免。

(2)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的食物链结构。项目建设呈线状布设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周边多为农田,且拟建项目以地下输水隧洞为主,同时周边人口密集、人为干扰强,重要动物在该区域少有活动。而且动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特性,其活动区域和觅食范围较广,影响评价区内分布的物种均不是保护区动物的特有食物链环节,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内珍稀动物食物网(链)的影响较小。

(3)特有物种、保护物种的迁移、散布和繁衍。影响评价区除水杉母树外均为常见种,受频繁人为活动影响,评价区野生动物日常活动少见。同时,评价区不是保护区内特有珍稀动物的迁移通道,也不是珍稀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对动植物物种的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较小。

3.4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1)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项目建设距离水杉母树较远,不砍伐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对作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个体数量无直接影响。故拟建项目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数量影响甚微。

(2)主要保护对象生境面积。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涉及乔木林面积0185 3 hm2,主要为栎类,且涉及林地覆盖度较低,不涉及主要保护对象生境。对主要保护对象生境面积基本没有影响。

3.5对生物安全的影响

(1)病虫害爆发。影响评价区范围内,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面积较小,对各生物群落影响较小,只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可基本杜绝病虫害发生。

(2)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入侵。影响评价区人为活动较多,人为干扰较大,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易带来入侵植物。

由于建设项目开挖的表土较少,涉及面积小且呈带状布局,因此,不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外来入侵物种侵袭。只要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监管与检疫,就可以将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生物安全也将得以保障。

(3)保护区重要遗传资源流失。项目建设区域较小,面积有限,项目建设只会造成部分植物物种个体的少量灭失,虽然这些个体所承载的遗传基因也会随之消失,但不会造成某个植物种类在评价区或保护区内消失。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区管理局参与监管,规范施工行为,一旦发现珍稀动植物,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降低重要遗传植物资源流失可能。

影响评价区内农田较多,人为干扰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较少,加之其辐射适应能力极强,只要加强管理,严禁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偷砍盗伐、偷猎行为,就不会造成遗传资源的明显流失。所以对遗传资源的影响极小。只要注意加强种苗检疫和种源把关,其危害可控。

(4)發生火灾、化学品泄露等突发事件。建设项目施工,人为活动的增加产生的生活垃圾、机械排放的油污对河流造成污染引起水质改变,同时有引起森林火灾的可能性。

虽然建设工程较小,但施工区域靠近林缘、水缘,因此施工过程中保护区必须严加监管,可有效杜绝火灾事故、化学品泄露等突发事件发生。

3.6对社会因素的影响

(1)当地政府支持程度。地方政府对建设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电力部门牵头的专班,以协助支持建设项目有关工作,为建设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当地社区群众支持程度。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当地新增清洁电源,同时可以解决当地电网丰枯矛盾,巩固水电开发和农村电气化成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与经济收入,当地社区群众对建设项目的热情和希望很高。

(3)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直接投入。项目建设单位应与保护区管理局签定相关的补偿协议书,建设单位对保护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用于保护区因工程建设影响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4)对改善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贡献。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处鄂西,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等原因,经济欠发达,属贫困地区,其中水电能源也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个方面。建设项目作为当地的能源设施,可以对周边社区社会的经济做出贡献。

(5)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危害程度。项目建设在建设阶段,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空气污染、水污染、声污染,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会不同程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由于新建溪不是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地,且项目建设不会截断河流,只是利用部分水量,故项目建设对附近居民的引水不会造成影响,可能水量的减少会对项目附近居民的生产灌溉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火灾常常是一个可怕的毁灭性的因素,项目建设使保护区内使用火的频率明显上升,增加了发生火灾的隐患,对于火的使用,一定要严加控制,若酿成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毁掉整个自然保护区,同时也会影响到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带来水土流失现象,同时引水系统隧道工程的弃渣废方处理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会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

4结论与建议

4.1评价结论

拟建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或威胁,突出影响表现在工程用地引发土壤侵蚀;造成评价区内非特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动物栖息地面积减少;增加了森林火灾、危化品泄漏等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机率;工程产生电磁、噪音等对动物的栖息、繁殖产生一定干扰等。以上这些负面影响通过采取积极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和避免工程对自然保护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基于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利川市电网丰枯矛盾对水库调节调峰容量需求,巩固水电开发和农村电气化成果,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拟建新建溪电站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是可接受的。

4.2建议

(1)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控制红线施工范围,尽量避免采取爆破等易惊吓野生动物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负面影响。

(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河道的管理,防止施工泥浆、废渣进入水体;同时严禁施工人员将生产生活废水及施工废渣、生活垃圾等直接倾倒入河流内。

(3)施工期及运营期严格管理可能引起林火的事项,加强防护,环境监理工作应把防火放在重要地位。

(4)强化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严禁滥砍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1]王娟,杨宇明.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142144.

[2]杨宇明,王娟.云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6468.

[3]曾志新,罗军,颜立红,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湖南林业科技,1999(2):2730.

[4]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892.

[5]王献溥,刘云凯.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3):104106.

[6]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26.

[7]洪德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2):117120.

[8]环境保护部.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夏剑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区建设项目物种
丽水发现新物种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湘江鲲鹏计算产业软硬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实现厂房交付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哪些建设项目需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