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惠萍?张美莉?施月菊
[摘要] 目的 分析前瞻性護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置管堵塞发生率、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维护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置管堵塞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8.23±6.15)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23.16±6.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维护时间为(21.39±10.27)min/置管日,对照组为(32.04±13.68)min/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6.31±2.89)分,对照组为(91.5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率,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干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6-139-04
Influence of proa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of PICC catheter jam happened
YAN Huiping ZHANG Meili SHI Yueju
NICU, The Children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 Fujian,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proa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of PICC catheter jam happened. Methods 82 case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for prosp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jam, planned decannulation rat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and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insertion, parents to 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atheter blockag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4.8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19.5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7.3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26.8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28.23±6.15) d,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in control group was (23.16±6.92)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atheter maintenance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39±10.27) min/ catheter,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4±13.68) min/ cathet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1±2.89) 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91.55±8.1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rosp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blockage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PICC, so as to reduce the rat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time of catheter quality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 nursing work.endprint
[Keywords] Prosp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PICC; Catheter jam
PICC是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常被用于到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的输注过程中,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降低了外周静脉炎的发生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极大方便[1-3]。极低出生体重儿机体各个器官发育多不成熟,且脏器功能差,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往往需长期行静脉营养和接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4-6]。PICC的应用较好的为患儿的治疗提供了保障,但在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也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前瞻性护理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预防性的护理手段,有效的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7]。我们将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到行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有效的降低了置管堵塞的发生率,并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为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5min~7d,平均(2.89±0.96)d;胎龄27~31周,平均(29.29±0.61)周;出生时体重0.82~1.39kg,平均(1.08±0.43)kg;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3例,新生儿肺炎13例,颅内出血5例;穿刺部位:贵要静脉12,大隐静脉11,肘正中静脉9例,腋静脉6例,颞静脉3例;1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6例;新生儿出生时阿氏评分6~8分,平均(7.12±0.69)分。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0min~5d,平均(2.75±0.92)d;胎龄27~32周,平均(29.34±0.75)周;出生时体重0.85~1.35kg,平均(1.05±0.41)kg;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5例,新生儿肺炎12例,颅内出血4例;穿刺部位:大隐静脉13例,贵要静脉10例,肘正中静脉8例,腋静脉5例,颞静脉5例;1次穿刺成功36例,2次穿刺成功5例;新生儿出生时阿氏评分6 ~ 9分,平均(7.15±0.71)分。所有患儿均由具有新生儿PICC穿刺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均采用美国昊郎公司生产的安全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排除先天性畸形、21-三体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家长对本次分析均清楚知晓,并自愿加入本次分析,本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年龄、性别、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包括密切注意患儿生命体征,落实患儿的起居护理,安抚好家属情绪等,同时按常规做好PICC置管有关的护理,具体为:准备好专用的PICC置管包、10%聚維酮碘消毒液、生理盐水、监护设备等,将患儿放置于事先预热好的红外线辐射台上,取平卧位,手臂外展45°,穿刺点低于心脏水平线的位置,妥善固定患儿,连接监护仪器,确定穿刺部位后,准确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导管的长度,按常规进行消毒,采用适当力度捆扎止血带,按常规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若遇阻力时切忌不可强行插入,并保持适宜的速度送管。穿刺结束后采用3M无张力敷贴妥善进行固定,并定时查看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当敷贴遇潮湿、污染等情况时应立即进行更换。并注意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和时间,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8]:(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及应用等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增设相关负责人一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正确的掌握PICC应用、冲管手法及日常护理有关的知识。(2)心理干预。于PICC置管前10min,在操作室为患儿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音量以45分贝左右为宜,直至置管操作结束;在穿刺时给予患儿安抚奶嘴,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和增进其内心的满足感。(3)严密观察。患儿采用PICC治疗的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同时注意把握输液速度,以>2mL/h为宜,防止血液回流而引起导管堵塞;对于使用微量输液泵的患儿,应注意让输液泵保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定期做好其性能的检查,并定期进行查看,以在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处理;日常加强巡视,以在出现输液报警等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输液的连续性,及时更换液体,在更换液体时应按压快进键数秒并确定液体已匀速进入;定期查看管道,防止暖箱门卡住管道等情况导致的管道折叠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当出现炎症反应、疼痛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症状时,应立即拔出导管。(4)合理应用。穿刺成功后2h内先输注刺激性小的药物或晶体溶液;在输注不同药物前,应注意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管道进行冲洗,防止不同药物因配伍禁忌而产生沉积,引起导管堵塞的发生;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对管道进行冲洗,也可由护理人员按照管道冲洗要求正确进行管道冲洗,以减少导管相关性回血造成的堵塞;增加冲管次数,由原来的每12小时一次改为每8小时一次;用带有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以增加对输液微粒物质的截留作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置管并发症、置管使用情况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置管并发症包括置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置管使用情况包括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维护时间,其中置管维护时间为每个置管日护理人员维护导管通畅所耗费的总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家长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置管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置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都明显更低,见表1。
2.2 两组患儿置管使用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而置管维护时间则更短,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96.31±2.89)分,对照组得分(91.55±8.1)分。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t=3.5208,P<0.05)。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均在1.5kg以下,患儿往往伴随较多的并发症,给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9]。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均不完善,反射和协调能力都较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更差,不但不具备正常喂养的条件[10],且部分还需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故静脉输注应用较多。常规静脉通路不但需要多次、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同时长时间输注营养液或刺激性药物还会给血管及周围组织形成较大刺激,不利于患儿的正常生理发育[11]。PICC因对外周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广泛的被应用到临床中[12-13]。将PICC应用到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可以很好的避免常规静脉通路对患儿造成的损伤,满足其静脉输注的需要,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14]。
置管堵塞在使用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较为常见,一旦发生后不但会导致液体输注的中断,同时还会增加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而加重患儿的痛苦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且还会明显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探寻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通过对以往置管堵塞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堵塞的原因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护士操作不规范。正确的管道冲洗和封管方法是确保PICC管道保持通畅的关键。新护士若培训不到位,对置管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在冲洗管道和封管时未严格按照正规流程进行操作,均增加了置管堵塞的发生率。(2)临床护士巡视不到位。在PICC使用过程中,临床护士巡视不到位,在输液报警器响时未及时进行处理,液体输注结束后血液回流至导管,长时间凝结,增加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患儿在过度哭闹或活动时也易引起血液回流至导管,若未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也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的发生。(3)药物所致堵塞。长时间输注脂肪乳等粘稠度较高的药物或易结晶的药物容易在管腔内沉积,使管腔变窄或堵塞;两种相邻输注的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而未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而形成微小物质导致管道堵塞。(4)管道打折。导管被暖箱门卡住或患儿肢体活动时造成管道打折,输注的药物停滞不前,引起导管回血未及时发现而引起堵塞。
前瞻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问题发生之前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依据已经存在的科学理论、实践经验以及查证相关文献,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见性的提出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防止护理问题的发生[15-16]。本组资料中,一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前瞻性护理干预,经比较显示,行前瞻性护理干预的一组不但置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都明显更低(P<0.05),且导管使用时间也明显更长(P<0.05),护理人员置管操作耗时和每日导管维护所用时间都更短(P<0.05),同时患儿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也明显更高(P<0.05)。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的前瞻性护理干预将置管堵塞作为重点内容,以降低置管堵塞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主要目的,护理人员在对置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心理干预、严密观察、合理应用四项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既有助于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置管有关的知识,还能使其充分认识到置管堵塞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充分的树立起防范的意识;而心理干预则能有效的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对心率、血压及呼吸的影响,并使患儿情绪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以促进对置管操作的配合;严密观察和合理应用能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堵塞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造成堵塞的常见原因进行预防干预。四项干预措施的综合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率,使患儿出血量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都明显更少,有效的减轻了对患儿的伤害,同时还增进了患儿对置管的配合,使护理人员无论是在置管操作还是置管维护上所花的时间都更短,从而有效的减轻了工作量,加之护理过程中管道打折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的降低,故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因此,前瞻性护理干预是极具临床实用价值的一种护理方式,值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巧,周美秀,邹家柳,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19-121.
[2] 杨晓晴,刘谆谆,张兰凤.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预防护理的临床证据及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4):192-194.
[3] 马平平,许容芳,顾小丽,等.不同时间置入 PICC 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8): 984-985,986.
[4] 沈婷. 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5(32):77-78.
[5] 桑田,王颖,胡秀丽,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31(3):161-167.
[6] 杜放辉,范燕红,何少玲,等.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C):226-227.
[7] 黄慧.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尿潴留发生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22-125.
[8] 严培芳,余利娜.前瞻性护理对PICC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801-803.
[9] 谢帅华,马爱萍,张馨心,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减压效果与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1123-1124.
[10] 王琴,程晓英,何碧云,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术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8):1685-1687.
[11] 許珍华.PICC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25-126.
[12] 袁丽,陆勤美,王翠兰,等.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98-502.
[13] 张含凤,黄凤翔,江格非,等.不同部位PICC患者带管舒适度及护理工作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3-736.
[14] 赵凯怡,赵芸,潘静子,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极早早产儿随访检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24-28.
[15] 王燕.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防治ICU失禁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52-54.
[16] 金杨杨,李妍妍.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128-130.
(收稿日期:2017-0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