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
现在学生课外补习很多,惟独体育锻炼太少,这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去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35亿,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那么,放眼海外,各国如何保障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呢?
提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样的标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人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群体当中,繁重的课业负担、升学的压力,使得很多学校无法保障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
2017年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外体育锻炼、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校体育教学科研水平、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评价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还明确学校不得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中小学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
那么,放眼海外,各国如何保障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呢?
德国:不做家庭作业
据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说,德国在促进和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方面,有两大主要支点。
一是大量的课余时间。德国的中小学都是非全日制的,只有半天(最多是大半天)的上课时间,尤其是小学阶段,中午就放学回家了,而且通常不布置家庭作业。即便有作业,也非常少,使得孩子们有大量课余时间在户外活动;
二是充足的场地设施。德国有着非常完善的体育设施,每个居民区都有专门供儿童玩耍的场地。每个城镇无论大小都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场,有大片的公园绿地供人们锻炼用。
同时,还有五花八门的体育运动俱乐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会费往往也都是象征性交一点。比如足球,作为德国国家级的体育项目,都是从娃娃抓起的。小孩子如果喜欢踢球,可以直接到当地俱乐部参加少年队。每周跟着教练进行两次专业训练,会费每月不过才几欧。德国不少足球名将就是从这样一些群众级小球队里,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德国足球强大的背后是更加广阔的运动土壤。
德国对运动的重视,包括时间及资金的投入,使得德国民众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非常高,并且注重对孩子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培养。不一定要成为体育明星,起码可以强身健体、扩大交际。正是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和后备力量,才让德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相比之下,德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是比较低的。
澳大利亚:成熟的社区运动俱乐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运动的机会
澳大利亚人天性喜欢运动,很多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参加大量运动。在学生阶段,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大体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块,澳大利亚中小学对于孩子的体育课程时间都很有保障,通常学校除了正式的体育课之外,还会有活动课,一般一周会有半天时间专门用来活动。活动课和体育课的不同在于,体育课教学较为正式,活动课往往会由学校把学生带到校外,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参加不同的活动,比如球类活动、水上运动甚至某些学校允许高年级学生加入轻量的极限运动。
另外,学校还会开设各种不同的运动队,比如橄榄球队、板球队、足球队等。澳大利亚很多校园球队关注的是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所以并不是只有运动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参加,大部分学校对于希望加入球队的学生都敞开大门。
在校外,学生的体育运动同样丰富,除了家长带孩子参与之外,社区俱乐部是另一种孩子广泛参与的事务。澳大利亚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运动俱乐部,面向当地居民开放。除了成人俱乐部之外,还会有专门的青少年队,很多孩子周末会参加社区俱乐部的集训,并且参与不同俱乐部之间的对抗比赛。由于社区俱乐部的参与度很高,所以不失为澳大利亚青少年在课堂体育运动之外的另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英国:教考分离
在体育课程中注重游戏和运动是英国体育课的一大特色,教育体操、舞蹈基础体力、游戏竞技的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则实行“教考分離”。
注重游戏和运动是英国体育课的一大特色。具体做法就是力图把教育体操、舞蹈基础体力和游戏竞技统一起来,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则实行教考分离,平时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各占50%。
1988年之后,英国制定了标准的体育课程,有多种项目可供学生选择,包括田径、舞蹈、游戏、体操、野外活动和游泳等六个领域,也会按照年龄阶段确定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此外,很多英国学校也展开了体育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发展个性与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草坪以及多功能体育馆的配备非常到位,为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充分条件。从具体体育课程和课时数来讲,学校大都自主分配,强调学生根据自身运动能力和需求来选择课程。小学阶段会以基本动作为目标,中学则掌握各种運动项目特征。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一到两项运动进行学习。英国还专门成立部门,对国家课程进行监测、评估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