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谷+顾婷婷
我(目光正向观众):让我们欢迎塑料界的各位元老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掌声响起),我先来介绍一下莅临现场的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硝化纤维、酚醛树脂、聚乙烯、聚亚酰胺和聚乳酸。
我(目光转向嘉宾):各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对你们十分好奇,首先我想请你们介绍一下各自的诞生过程。
(几位嘉宾相互看了看,对其中比较年长的硝化纤维做出了“您先请”的手势。)
那我就不谦虚了。可以说,塑料的历史就是从我开始的。当时,人们发现我可以和酒精等其他物质合成为一种可塑的、在受热时可流动的材料,于是乎就将我命名为“塑料”。
塑料加工车间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刚才硝化纤维老哥只说了一半,那是从天然材料中制得的塑料,要说人工合成塑料的历史嘛,还得看我。我诞生于1909年,那时候人们用甲醛和苯酚合成出了我。从那以后,各种各样的合成塑料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
我:原来塑料还是材料界的后起之秀啊!那你们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后来者居上呢?
(一问到这,几位嘉宾顿时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我的优点那可多了,最大的优点就是密度低:相同体积下,我比其他材料轻多了,让人们省了很多力气。此外,我还绝缘、抗腐蚀、易加工。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们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脆弱、易破損,其实我的强度远远高于水泥混凝土,接近甚至超过了某些钢材,我可是不折不扣的“轻质高强”。
我:原来是这样。除了你们的诞生过程和优点,观众朋友们特别想知道,市场上的各种塑料制品,都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一般来说,塑料产品的制造过程由物料配制、成型、二次加工等步骤组成。首先是物料配制,就是把产品的原料——也就是我们和其他添加剂混合成均匀。接下来是成型,配制好的物料受热融化形成特定形状后冷却定型,就形成了我们需要的制品。成型之后的制品有的还要再经过雕刻、修饰、装配等二次加工处理。
我:有观众在网上提问:好像大家看到的塑料产品,几乎都是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请问你们当中有没有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
(早就按捺不住了)当然有了,我不就是嘛。我的最大特点就是耐热、耐腐蚀、抗压,同时还轻便。因而,在飞机、火箭上都有我的身影。你想想,那些个大家伙要飞上天,不轻便点怎么行?我还有一哥们,名叫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也叫凯夫拉,也是轻便且抗冲击能力特别强。人们都拿它来制造头盔和防弹衣,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时候都靠它们来保护身体呢。可以这么说,不论是日常生活领域,还是尖端科技领域,我们塑料都能派得上用场。(说到这里,其他几位嘉宾都纷纷点头认同。)
(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很多人都把污染环境的矛头直指塑料,并称之为“白色污染”。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它们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我:想必各位也都听说了,现在社会各界针对你们的批评很多。请问,“白色污染”真的是你们造成的吗?
唉,别提了,我们早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切还得从我们的结构说起——我们塑料本质上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而成。和其他材料相比,我们塑料的分子链特别长而且特别牢固,所以,当我们“寿终正寝”时,我们很难分解,也不易被大自然吸收。
人们指责我们是白色污染,其实他们自己也有责任啊!在塑料工业界,废弃的塑料产品大多是要重新回收、分解、再加工的。要是人们都严格按照规定,而不是随意丢弃废弃塑料,又哪来的污染呢?
是啊,现在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天然材料”,可我们最早不也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嘛。
我:看来塑料其实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啊!
(这时候,观众开始踊跃举手提问。)
观众甲:难道塑料污染问题只能通过循环再利用来解决?
当然不是。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是一种从淀粉中提取制得,可以完全自然降解的塑料。我降解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能直接被土壤吸收。其实塑料家族里能自然降解的还不止我一个。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以前不能降解的塑料经过物理化学改性后,也可以降解。
观众乙:这么说来,塑料降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些塑料既然可降解,就意味着我们的分子链不够牢固,从而影响正常的使用性能。人们要思考如何实现高性能和可降解之间的平衡。
我:看来这还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许多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觉得我们只在破坏环境。其实我们也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我有两个远房亲戚,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醇,它们可以用来淡化海水。此外,我们当中也有很多成员可用于净化污水。我们的思想觉悟可一点也不比别人低!
我:看来塑料产品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相反,它们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还需多方努力。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和观众朋友们参与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