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琪
我从教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摸索模仿阶段,在不断反思中略有心得。
首先,以往的我只注重作文教学指导,一次的作文教学中,让我顿悟以前的自己实在误人子弟。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课中,我非常注重作文指导,在作文课前总是生怕学生不会写,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恨不得把所有自己想得到的统统提供给学生。在指导学生书写闽南小吃介绍时,我范写了《舌尖上的闽南——沙茶面》,从沙茶面的由来,制作过程,亲自品尝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其中我在亲自品尝时还一再强调要色香味俱全。接着学生的写作很顺利,收上来批改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几乎都写沙茶面,题目千篇一律《舌尖上的美食——沙茶面》,而仔细批改后更是让我惊叹:第一篇,沙茶面很是美味,仿佛就是品尝了一碗;第二篇,还是沙茶面,于是再吃了一碗;第三篇,配料还是那些,第四篇、第五篇、第六篇……就这样,我就像是一连吃了好几碗相同配料的沙茶面,直想犯恶心,一开始的开心荡然无存。老师的示范只不过是代表了自己的想法,孩子现在为什么没有指导的考试作文就不会写,无内容可写,很多时候是因为平时老师指导得太多,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变得不愿意自己尝试,写作内容空洞,不切合自身的实际。事后,我询问了几个孩子写自己多喜爱沙茶面的同学,发现他们最爱吃的闽南小吃并不是沙茶面,只不过是因为老师说了沙茶面,也提供了范例,于是他们跟着写。这件事反应出了作文写前过多指导的几个问题: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而委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去应付式地写作;老师太低估学生的水平,认为没有指导他们就不会,于是变成工厂流水车间生产出的产品,同样的题目,同样的内容;平时的练习,老师们注重语言文字的优美,孩子一味的玩文字游戏,开头结尾过于繁杂,而把真正出彩的中间内容淡化了,造成前后分量重,中间轻的作文结构,如哑铃一样。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通过自身反思,阅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系列书籍,听前辈们上的课,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一切豁然开朗。
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缺一不可,只是,现如今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作文讲评上。作文讲评,以学生的写作来确定教师教什么,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若还未把脉就把药给出了那岂不成了庸医?关于作文讲评课我有几点心得。
第一,给作文讲评多点空间,淡化作前指导。淡化作前指导,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自己完成。我们班现在有很多人一写命题作文就犯困,总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先猜老师要什么作文我写什么作文这样的思维定势,一旦让他们自己写作,却能侃侃而谈。淡化作前指导,其次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他们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有所创造,而创造力不正是每一篇作文需要的调味剂吗?淡化作前指导,最后我认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说,就把主题抛给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应该要有相应的方向指导就是列提纲的引导。孩子的思维活跃是好的,但是孩子的不稳定成熟个性往往会自己不知不觉就跑偏了主题。
第二,给作文讲评多点空间,关注学生作文而不是作业。写作文与写作业不同,作文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是真实的记录,是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写作业是机械的,统一的。关注学生的作文是关注学生的每个本体,并不是关注他们完成作文这项作业是否规范统一。这在讲评课的第一个环节欣赏佳作时,老师们就要摆正自己寻找最有价值语言的方向,找的不是你认为规范的,统一的,而是真实的,细微的,发自内心的语言。关注学生的作文,关注他写作文的感受,关注他的内心世界。
第三,给作文讲评多点空间,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讲评课前,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批改工作,量大其实是因为老师需要仔细研读学生的作文,找到他们拥有的,明白他们需要的,从学生实际作文出发,切实解决他们作文中一个个小问题。不着急,帮助他们各个击破,一次一个小进步,集腋成裘,不断地积累,那就是大进步。
第四,给作文讲评多点空间,将文字技巧训练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点。文字训练如果放在作前指导,那么学生将会出现许多所谓的好词好句好段,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比如,五年级时有单元的作文题目是童年趣事,且不说以童年趣事这四个字为题的不在少数,但是排比为文章开头,感叹童年逝去飞快为文章结尾的作文就有半个班以上。这样的排比不是他们真挚的感情,描写童年的快乐时光用,童年的糗事也用,童年做了现在后悔的事还用,文章开头变成万金油,万般内容皆可用。同样的,文章结尾的情感抒发与表达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文字技巧的训练并非全部摒弃,而是应该在学生写作后,老师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出需要训练的点,如此一来作文讲评起到了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修改作文再創作的不断练习中,便能一再进步。
作文讲评课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欣赏亮点;集中病例;对症下药。
欣赏亮点,一段话、三两句甚至一个句子都可以,只要有亮光不在金子的大小。从学生身边的同学找到可以作为榜样的范例,一来被当范例的同学有成就感,二来让其他的孩子觉得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甜果子,激发其他学生的写作兴趣。集中病例,病例集中不在于要在一节课内把每篇文章都批得面目全非,而在于一课两三得,把大家在写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整理出几个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如何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就是孩子自己从学到实践的过程。通过片段的练习,巩固学生的修改能力,从改别人的习作到改自己的习作。
对于讲评课,我都是跟着别人的脚步,接着应是寻藤摸瓜才能找到真谛,作文教学是件有趣的事情,希望且教且反思,且思且进步。(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36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