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芳
摘要:高考改革对政治学科素养有更新的要求。本文重点阐述二者的相互关系,认为:夯实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的前提。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是夯实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保障;同时,还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关键词:高考;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政治学科基礎素养学科素养,这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都重视学科素养,都把“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 确定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分析2017年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政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后,发现有的要点,没有书本上的语言。据些,有部分教师认为:强调政治学科素养,就可以弱化学科的基础知识。究竟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与基础素养有什么的关系?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做初略的浅析。
一、扎实的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所说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符号、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不仅要让学生搞清楚知识本身,还应清楚该知识是怎样形成的,该知识能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哪些问题。2017年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政治主观题的评分标准中,每一题的每一个要点,我们都能找到书本中的相应的2-3个基础知识(详见附件1),正是基于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在高考中,才能分析材料,生成答案,体现较强的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否则的话,学生“题题都会做,题题都做错”,好一点的话,“题题没全做,题题都有错”,能得一半的分数已是不错了。
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那就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掌握并运用。
二、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是夯实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保障
什么是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就是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尽量传授给学生呈概括化、结构化的概念和规则,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呈概括化、结构化的整套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真正指导学生将新掌握的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纳入到学生原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接着加强变式练习,而不是将学生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例如38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有关“供需关系、企业经营成功因素、商品属性、经济结构”等知识,来分析“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体现了考查学生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的能力。又如40(2)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等知识,来分析“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后应强化相关练习的训练,以求达到深化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在考试中,从头脑中提取相应的基础知识达到“准快狠”,与材料有机结合,这也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学科基础素养。
什么是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就是要求不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是可变的、暂时的、易逝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稳定的、持久的,一经形成,就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稳定性、不变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将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身边的事例、联系发生的时政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而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进而深化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39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有关“人大性质、人大常委会性质、人大职权、国家主权、公民政治义务”等知识,来分析“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其实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又如40(3),要求学生“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其实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是否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后要加强相关练习的训练,以帮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人文素养,深化了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
什么是提高学生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的高考,重视考查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后三种能力的基础。例如40(1)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有关“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媒、文化自信”等知识,来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其实本题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以后要加强相关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从已知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以达到深化了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正确对待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在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政治学科基础素养上,应辩证的看待。既反对强调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否认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培养的思想。又要反对强调政治学科素养培养,否定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错误倾向,必须给以克服。
一旦强调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否认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培养。就会出现学生背了很多,成绩仍然一败涂地,屡战屡败,最终丧失信心。毕竟现在的高考不是上世纪80、90年代高考,“背多分”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而对学生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真正体现学生高分高能高素养。
一旦强调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培养,否认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就会使素养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在主观题的答题中,不是出现就材料而材料,就是一大堆的“白话文”,没有专门的学科术语。全部是走江湖的套路,毫无深度可言。因此,对待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政治学科基础素养,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这是两只脚走路,而不是一只脚走路,一只脚走路肯定走不远的。明确这是一件事同时进行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进行的两件事。
总之,应当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重视政治课堂的效率,想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基础知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灵活运用本学科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基础素养。(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3626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