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超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利福平治疗婴幼儿恙虫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0例恙虫病患儿,确诊后给予利福平10 mg/kg晨顿服,疗程7 d,分析疗效。结果 30例婴幼儿恙虫病口服利福平治疗后,12~48 h体温退至正常,未再复升。出院后14 d内随访显示:30例患儿出院后,体温稳定,皮疹消退,无肝脾肿大,无不良反应,出院后30 d内随访,肝损害及心肌损害均恢复。结论 恙虫病为立克次体感染,治疗一线用药為四环素及氯霉素,但以上两种药物均禁用于8岁以下小儿。口服利福平治疗小儿恙虫病,起效快,效果明显,无失败病例,预后好,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利福平;婴幼儿;恙虫病
中图分类号:R7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108-02
恙虫病是一种是通过恙螨幼虫叮咬后导致恙虫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临床上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而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加之一般医院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氯霉素、四环素族药物及强力霉素对本病治疗效果佳。近几年本地区该病呈现小流行,儿科患者中多发于婴幼儿,上述特效药物均为禁用,本研究将恙虫病患儿应用利福平口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2016年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确诊恙虫病的住院患儿,病例全部来自农村,18例发病前均有接触草地史,12例无明显接触史。存在以下特点:①年龄3个月~8岁,其中3个月~3岁19例,4~6岁4例,6~8岁7例。男13例,女17例;②30例均有发热:发热伴寒战,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 ℃,呈持续热型、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能自诉症状者,有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③伴皮疹22例,较多见于第3~6 d,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全身,无痒感,多经3~5 d后逐渐消退,不脱屑,但有色素沉着;④查体有皮肤焦痂:18例皮肤有1枚焦痂,分别分布于颈部、腋窝、腹股沟、下腹壁、腰背部,尤以位于腋下者居多;⑤肝脾肿大:肝肿大15例,脾肿大14例,质软,表面平滑,无触压痛;⑥淋巴结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⑦伴随症状:伴随咳嗽症状6例,其中2例合并大叶性肺炎,1例合并胸腔积液;⑧谷丙转氨酶:正常10例,增高20例,增高者为48.3~234.3 U/L(正常值0~40 U/L);⑨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19例,增高11例,增高者为25.5~179 U/L(正常0~25 U/L);⑩外斐氏反应:OXk 凝集效价均增高,1:160~1:1280;○11血小板减少:3例,均>50×109。
1.2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2版的诊断标准:①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3w内是否到过流行地区,是否从事户外工作、露天宿营和胸腔积液者合并细菌感染,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②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焦痂或溃疡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③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OXk凝集效价≥1∶80有辅助诊断价值。
1.3方法
①一般治疗: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②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③药物剂量和用法:确诊后给予利福平治疗,如无并发症,仅口服利福平10 mg/(kg·d),晨顿服。口服7 d停药为1个疗程。存在肝功能损害的口服益肝灵保护肝功能。心肌损害口服辅酶Q10及大剂量维生素C静点。胸腔积液者合并细菌感染,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2结果
2.1疗效
30例患儿确诊后口服利福平治疗均有效,治愈率达100.00%。用药前患儿持续发热,口服利福平后热退时间6~48 h,平均退热时间(17±0.6)h。其中22例均在利福平开始治疗24 h内退热,30例患儿热退后均未复升,临床效果显著。
2.2药物的不良反应
服药后30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橘红色尿,治疗结束停药后很快尿色恢复正常。30例均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
2.3随访
20例谷丙转氨酶增高及11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的患儿出院1个月随访均恢复正常。胸腔积液者合并细菌感染,经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痊愈。
3讨论
恙虫病广泛分布于从半沙漠地区到高山草地,从热带森林到海滨的各种不同地带, 近年来逐渐向温带地区蔓延。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亿人有发病风险,约有100万病例发生[1]。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流行多见于夏秋季节,以6~10月份发病率最高,本病在未使用有效抗生素的情况下,病死率为9%~60%。近几年本地区呈现小流行,儿科患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其临床特征为急起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①发病地区与季节;②急起高热,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红丘疹,大小约0.3~1.0 cm。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其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有焦痂或溃疡,为本病特有现象,伴以局部淋巴结肿大,早期相对缓脉,脾大及晚期出现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低,血清外斐氏反应OXk凝集滴度增高。焦痂或溃疡为本疾病最具诊断价值特异性体征,因恙螨幼虫好侵袭人体较隐蔽的部位,多见于阴囊、肩背部、腹股沟、腹部、大腿等,检查不仔细容易被漏诊。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氯霉素和四环素有特效[2]。有临床资料显示利福平对恙虫病也有一定的疗效[3]。因氯霉素可对患儿造成骨髓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儿童和婴幼儿;多西环素可造成二重感染和骨及牙齿生长的影响,5~8岁以下小儿一般应禁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腹痛腹泻、头晕、肝功能异常;四环素类主要副作用为对骨和牙齿生长的影响,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因对软骨发育的影响,18岁以下儿童禁用[4]。我院儿科应用口服利福平10 mg/(kg·d),晨顿服,疗程7 d治疗恙虫病,退热时间6~48 h,平均退热时间(17±0.6) h,热退后患儿体温均未再复升。其中22例均在利福平开始治疗24 h内退热,临床效果显著。利福平发明于1965年,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该药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泰国学者证实利福平对恙虫病疗效比多西环素好,接受利福平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出现复发[5],但该治疗方法在国内无应用报道。我科依据以上观点,对30例恙虫病患儿进行口服利福平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得到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为儿科医师治疗小儿恙虫病提供一个新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毕振旺,赵仲堂.恙虫病诊断技术及其新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2):124-127.
[2]华美香,李志杰.阿奇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恙虫病6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01-302.
[3]徐翼,周淑如.恙虫病诊治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5(31):732-736.
[4]郭向东,扈维勇,曹丽,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利福平治疗7例8岁以下儿童急性期布氏杆菌病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4,44(6):95-96.
[5]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1:1039.编辑/李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