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一个爱唱戏的舞台

2017-09-12 13:04江子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抚州面具江西

江子

江西抚州市是一座让人看不透的城市,去过一两次的人很难从这座城市的霞光月影中看出它的脾性和体格。外表看起来,它实在太普通了,既没有因为与福建接壤就有铁观音之茶香氤氲,也没有早年阔过的贵族气。它仿佛就是一座旧城,没有过多的现代都市处处洋溢的时尚之感,反而有一种岁月老去之后的阴凉和安静。阳光照在它的身上,感觉它的影子要比其他的城市长一些。你甚至很难从来来往往的抚州人的脸上,看出这座城市的内心——抚州人往往有一张让自以为掌握了相面术的人都会无所适从、高古难测的面孔。就连穿城而过的抚河,也似乎要比江西境内的其他河流的流速慢一些。总之,抚州给人的感觉中规中矩,俨然散发出中老年的体味。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抚州并不是位于江西版图腹地的城市,却是最有江西土著气质的城市。抚州拥有的临川文化,与同属江西管辖的吉安的庐陵文化,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文化。

即使现在已经是21世纪,抚州的现代气质依然不够浓,甚至有些陈旧。即使在最繁华的赣东大道,午后的阳光里,都有几分仿佛来自前世的凉意。表面上它显得那么古旧,似乎有几分呆滞,可是,它拥有让人觉得无比华丽的历史。仿佛一幢老房子,却藏满了价值连城的古物,布满老年斑的手腕上,却有祖母绿的玉,有血沁的传奇……

走进抚州,如同走进了一个线装的奇迹,一个时光倒错的迷宫,一个信息驳杂的生命现场。

走进抚州,试着破译这座表面木讷的城市的多维密码。

响彻江右的宜黄戏

站在抚州街头,静听市井之声,只听得一片车水马龙,充满了尘世喧嚣的声响中,并无一丝清丽的丝弦之声。没有人知道,抚州,在历史上是一个水袖曼舞、唱声响彻的大戏台。

宜黄是抚州的一个县名,宜黄也是具有原产地意味的戏种。宜黄戏发源于宜黄县,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中心流传地区为抚州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早在明代,宜黄戏班就很出名,宜黄戏名角称为“宜伶”,宜黄戏班被称为“宜黄子弟”。

我该怎么向大家介绍宜黄戏?先从宜黄戏的源头说起。据说宜黄戏的源头是明朝的西秦腔。西秦腔的曲调包括以唢呐伴奏的“二犯”及以笛子伴奏的“吹腔”。宜黄戏发展了西秦腔的“二犯”,成了独树一帜的宜黄腔。乾隆初,宜伶又将原配奏乐器大筒胡琴改为主奏乐器,加重了宜黄腔的特质。清代戏曲家李调元在《雨村剧话》中曾写道胡琴腔起于江右(即江西),又名“二黄腔”。宜黄腔的影响是深远的,现赣剧、徽剧、祁剧中所唱的“二黄腔”(或称“南路”),就是直接由宜黄腔传去的。

宜黄戏的唱腔较原始,平直,拖腔少而短,老生老旦用本嗓,小生大小嗓结合而尾音常翻高八度,男女同腔同调。宜黄戏以二犯、凡字、西皮垛子等几种声腔旋律为骨,以当地民歌、地方小调为肉,念白采用“宜黄官话”上韵——宜黄戏以亲切的乡音,滋养着抚州人的精神。《清官册》《五雷阵》《闹沙河》《药茶记》《三官堂》《肉龙头》《松蓬会》《宝莲灯》《万里侯》下河东》《奇双配》《双救驾》《双贵图》《双钉案》《四国齐》《打金冠》《打登州》《雌雄鞭》《孟津会》《庆阳图》《双龙会》《上天台》《黄金塔》《定中原》《锁五龙》《老君堂》《五龙会》《紫金镖》《芦花河》《飞龙传》《下南唐》《五雄阵》《锦罗帐》《月明楼》《江东桥》《春秋配》……数十个剧目翻来覆去地唱,古老的抚州夜夜笙歌,响彻江右。

典礼盛大的孟戏

在抚州的另一个叫广昌的地方,却有一种叫做“孟戏”的古老剧种,被完整地延续了500余年。

孟戏起源于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据专家考证,其剧本《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是元代已失传的古南戏本,唱腔以古南曲为主。孟戏的起源真假莫辨,据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次子曾综后裔曾紫华为了躲避明朝战乱,背起双目失明的母亲逃到广昌赤溪曾家山,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卷起沙石击退了追兵,又闻山间锣鼓喧天,循声找去,竟在山崖间发现两只大木箱,内藏孟戏戏本及24只大小面具,其中3只大面具正像杀退追兵的三员神将,其母用手抚摸三员神将面具,眼睛复明。于是人们扛箱回村,组织村人筹建戏班,排练演出。每次唱戏前,人们都要从箱内取出大小24只面具祭拜。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孟戏假托于神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但真实的情况是,明代抚州人谭纶治兵于浙江,长期邀请浙江戏班到抚州传教海盐戏,此后海盐腔的变种——孟戏,就在广昌保留了下来。古老的孟戏官腔雅调,悠扬悦耳,让人迷醉。

孟戏演出是集宗族祭祀和喜剧祭祀为一体的盛大典礼,每年只在正月开演。演出习俗主要是“出帅”和“请神”,演出当天,用轿椅抬着清源祖师的木雕像和“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的面具游村,敲鑼打鼓,吹吹打打,队伍所过之处,家家门口摆放香案,燃放鞭炮迎送。整个现场硝烟缭绕,似有神灵出没。“请神”,是主事人手捧神本,逐一唱出全国名山大刹的神名和已故师傅姓名,请他们回来看戏。此后演出开始,凡六十余场,高腔演唱,一唱众合,令人震撼。这样的戏,已经超出了娱乐的范畴,有了信仰的意味。

宜黄戏和孟戏的流传不息,抚州戏台上的唱戏声响彻霄汉。明万历年间,有抚州人汤显祖受家乡戏剧传统影响,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汤显祖因此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抚州城有汤显祖大剧院,占地2.4公顷,总投资1.2亿元,是全省唯一的多功能大剧院,拥有1300多个座位,成为传承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戏剧之乡的一座辉煌的文化殿堂。精心保存了宜黄戏和孟戏这两种古老剧种的抚州,孕育过汤显祖的抚州,又开始了新的歌唱。endprint

猜你喜欢
抚州面具江西
Task 10
十九大后江西第三“虎”肖毅落马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漫画二则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南瓜面具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