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似乎难以知道文学的读者在哪里,但我们大致知道文学的写作者在哪里——在文学刊物的投稿邮箱里。粗略统计,《福建文学》每月平均收到稿件4000多篇(首),投稿作者2000余人,当然很多稿件属于邮件群发。《福建文学》每期刊发作品人数30人左右,其中约稿占三分之一。这几个比例悬殊的数字,带给我们各种感慨。
自发来稿采用率低,主要原因是稿件质量问题,并不是传言中所说的“编辑基本不看自发来稿”“编辑只发关系稿”。我们编辑依然勤恳地看着自发来稿,生怕漏掉一位“大师苗子”。一位编辑同行说得在理:杂志发烂作品活不下去,编辑发烂作品混不下去。大多数稿件无法刊发是没有达到刊物的刊发水准——有担当的文学期刊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纯粹的文学标准。文学期刊标准,恐怕也是文学在各类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最有态度、最负责任,也最寂寞的标准了。我们一度被发行量、点击率、数字传播弄得失去阵脚,慢慢才发现,泡沫之下的静水深流仍是文学的价值所在,那种“阅读吸引力强大,表达精致准确,对深刻人性充满同情理解的”文学标准仍是值得永远去追求的。
当前,福建正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本期我们邀请著名散文家萧春雷撰写反映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特稿”《造林理水 修山补海——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侧记》,优美的文笔、独特的文化视角,让福建的生态文明散发出别样的风采来。“重点推介”推出福建年轻小说家郑鑫的网络历史小说《美人谋》,写得如此现代、如此好读、如此有深意的历史小说实属少见,郑鑫是我们的“小说新星”。孙绍振教授带来两则《同窗忆旧》,为我们的“名家专稿”增色不少,虽说是“忆同窗”,实则是对一个时代旧影的回味。巧合的是,“闽派学者散文”里郭丹教授的文章《访学纪游》也是忆旧的,回忆跟随导师访学的见闻,读来让人感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