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霞 刘道清 李彦章 马文军
·论著·
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大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孙红霞 刘道清 李彦章 马文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大血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其骨密度(BMD)值,根据有无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n=64例)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n=32例),比较2组BMD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并发症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绝经时间、SBP水平均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大血管并发症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值的变化,可能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
绝经妇女;糖尿病,2型;骨密度;大血管并发症
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其中,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易引起各种急性并发症发生,同时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脂代谢紊乱,易引起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如外周血管病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并发症骨折后不仅对患者生活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入组标准[1]: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高血糖特征,经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代谢性骨病者;意识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n=64例)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n=32例),对其一般资料及骨密度情况进行分析。
1.2方法对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绝经时间等,入院后空腹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钙(Ca2+)、血磷(P3+),同时定期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检测由同一人操作。选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骨密度测量仪,对腰椎(L2~4)、大转子、股骨颈区域的骨密度(BMD)进行测量。
1.3判断指标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推荐诊断标准[2],如有1个及以上部位的BMD值低于正常同性别峰值2.5个标准差,则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大血管并发症的判断标准[3]:(1)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有缺血型ST-T改变,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反常运动或心内膜运动幅度低于5 mm,符合上述标准即可确诊为冠心病;(2)经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有梗死病灶,有脑梗死病史;(3)有外周血管病变,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管壁增厚,颈动脉狭窄,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血栓形成。
2.1一般资料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绝经时间、HbA1c、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性别比、BMI、TC、TG、LDL、HDL、Ca2+、P3+、DB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分析
2.2 骨密度分析 大血管并发症组腰椎L2、L3、L4 的BMD值均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且大血管并发症组大转子、股骨颈BMD值均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见表2。
表2 2组BMD值比较
2.3 骨质疏松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SBP、骨质疏松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Kimura等[4]研究指出,约有70%~80%的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其病理特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稳定的斑块主要取决于斑块内无机钙盐的沉积。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以往临床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骨质疏松是两个独立的因素。但近年有研究表明,人体骨密度的变化与血管钙化存在一定关系,动脉钙化与骨基质钙化极为相似,随着体内基质小囊的形成及不断矿化,血管钙化大量形成,随后与骨发生相似的过程,如含有骨髓岛、骨小梁、骨腔隙等,而动脉周粥样化的形成也含有骨钙素、骨形态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桥蛋白等骨调节因子[5]。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沉积与骨密度变化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或属于同一分泌过程,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还需作进一步分析研究。有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激素水平及及体内酸性环境失衡等状态下,会引起渗透性利尿,使体内Ca2+、P3+排泄增加,体内出现骨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6]。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常伴有蛋白质及脂代谢紊乱[7]。目前临床关于糖代谢对骨代谢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关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变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年龄、绝经时间、糖尿病病程、SBP均高于无合并大血管并发组组(P<0.05),与赵岚等[8]的报道结果相似。众所周知,随着年龄增加,绝经时间越长,女性患者骨疏松的概率明显增加。更年期后,一般男性的骨密度下降速度较女性缓慢。而对于绝经后女性患者而言,除年龄增加外,体内雌激素的缺乏,会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量丢失明显,这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9]。有研究表明,长期的血脂异常,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10]。高脂血症的发生,使患者体内破骨细胞明显增强,骨髓中的脂蛋白不断氧化并形成LDL,可抑制前成骨细胞MCSTS-E1的分化,同时能促进动脉壁上成骨样细胞的分化,导致血管壁钙化,从而引起大血管病变。现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可抑制破骨细胞吸收功能,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11]。本研究发现,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在血脂分化、Ca2+、P3+、DB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与选取的样本例数、基础疾病及糖尿病确诊后开始积极进行调脂治疗有关。此外,本研究也发现,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上述原因可能是HbA1c仅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时间段内的血糖控制情况,而关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尚存在较大争议。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BMD值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发现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腰椎、大转子及股骨颈区域的BMD值均低于无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差异明显,与赵丽岩等[12]的报道结果相似。近年,李小凤等[13]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BMD值与BMI指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SBP、HbA1c呈负相关。孙琴等[14]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其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BMI成呈正相关,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HbA1c、血碱性磷酸酶(ALP)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FBG)无关,高龄、消瘦、糖尿病肾病及血ALP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上述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故本文通过对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SBP、骨质疏松是影响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骨质疏松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环境刺激等动脉硬化致病因素刺激下,体内钙平衡遭到破坏,在体液因子作用下,钙从骨中大量释放,并从血液循环沉积于心瓣膜及血管壁等处,导致血液内Ca2+增多,而这些Ca2+主要来源于骨。大量Ca2+沉积于动脉膜中,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当体内Ca2+失衡时,会随着血液循环大量沉积于血管壁,引起内皮细胞损害,导致动脉壁不断钙化,从而发生大血管病变[15]。
综上所述,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BMD值明显下降,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质疏松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不断研究,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患者,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如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适量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等,提高患者骨密度,可缓解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对于合并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药效类似于他汀类调脂药物,可能有助于缓解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此外,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可防止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本研究样本例数有限,关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与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还需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1 施良,张浩,李林,等.血清趋化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44-147.
2 石学庆,姜娜娜.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122-124.
3 张莹,刘晓民.骨保护素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8195-8197.
4 Kimura S,Sasase T,Ohta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bone turnover,bone mass and bone strength in Spontaneously Diabetic Torii-Lepr fa rats.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2,30:312-320.
5 代宁,燕鹏,张忱忱,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6,13:69-71,84.
6 阚全娥,杨慧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206-1208.
7 Kimura S,Sasase T,Ohta T,et al.Effects of Ovariectomy on Bone Metabolism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Spontaneously Diabetic Torii-Lepr(fa) Rats.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2011,73:1025-1029.
8 赵岚,殷运收,陶磊,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30.
9 丁建红,于莹,王淑红,等.鲑鱼降钙素对社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222-4223.
10 郁静嘉,赵点点,王筱婧,等.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306-310.
11 Kim JY,Lee SK,Jo KJ,et al.Exendin-4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ype 2 diabetic OLETF rats potentially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SOST/sclerostin in osteocytes.Life sciences,2013,92:533-540.
12 赵丽岩,曹亚薇,王亚莉,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改变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425-3425.
13 李小凤,施秉银,庞雅玲,等.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197-199.
14 孙琴,冯玉兰,邢学农,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34-36.
15 Takagi S,Miura T,Yamashita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Osteopenia in KK-Ay Diabetic Mice.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2,35:438-443.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8.025
839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R 587.1
A
1002-7386(2017)18-2814-03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