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珍
·论著·
艾灸治疗仪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刘梅珍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仪对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艾灸治疗仪、传统艾灸法以及口服曲马多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伤口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止痛作用与对照组,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仪可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且能避免口服止痛药的不良反应,避免传统灸法明火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操作方便安全,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混合痔;手术治疗;镇痛;艾灸;仪器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症状,尽管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如微创术式、长期镇痛、口服止痛药等措施,但由于肛门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及生理特征,使得很多方法效果不佳,并且长期镇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1]。艾灸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对混合痔术后镇痛也有着良好的疗效[2],但由于传统艾灸明火的存在,又容易导致烧烫伤、引燃被褥衣服、艾条烟熏等情况发生。我们临床中采用电子艾灸治疗仪代替传统艾条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在4分以上120例混合痔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58±10.98)岁;病程21~120个月,平均(21.5±19.5)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17±11.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20.4±20.5)个月;药物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20±10.2)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19.2±22.2)个月。所有患者无既往手术史、无重大心脑疾病史。3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混合痔的评定标准,手术均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式,手术切口为1~4个,麻醉方式为骶麻或局麻。
1.2.2排除标准: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严重肝肾脏功能不全患者;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等肛门疾病的患者;有溃疡性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等炎性肠病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采用艾灸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术后自觉疼痛剧烈时(VAS评分≥4分),采用艾灸治疗仪,取长强穴、承山穴(双侧)、八髎穴,将灸头与隔热垫紧密结合,贴敷于所选穴位处,每次治疗20 min。
1.3.2对照组:采用传统艾条灸法。取长强穴、承山穴(双侧)、八髎穴,患者自觉疼痛剧烈时(VAS评分≥4分),予以艾轮流施灸所选穴位,共治疗20 min,注意灸条与皮肤保持2 cm以上距离,及时清除艾条顶端灰烬,避免发生烫伤,以患者自觉施灸部位针刺灼热感能忍为度。
1.3.3药物组: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北京萌蒂,H19980214,100 mg/片)。患者疼痛剧烈难忍时(VAS评分≥4分),可予以曲马多缓释片1片(50 mg)口服。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疼痛评分及疗效标准:治疗前后采用VAS进行评定,用数字0~10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以治疗后30 min疼痛评分≤3分的病例计算治愈率。
1.4.2安全性评价: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事件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评价(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治疗的相关性等)。所有病例未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的异常表现。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及药物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30 min、1 h、2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2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30 min、1 h、2 h疼痛评分比较 n=4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3组疗效评价结果 2组均经治疗后30 min大部分病例疼痛均有明显减轻,其中治疗组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者32例,治愈率为80%,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者34例,治愈率为85%,药物组VAS疼痛评分≤3分者34例,治愈率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愈率比较 n=40,例(%)
2.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出现艾灸局部皮肤发红伴刺痛不适,有轻度烫伤症状,予以烧伤药膏局部外敷后症状缓解,有2例治疗后局部出现小水泡,予以纱布包扎;药物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不适症状,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3]。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4]指出: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作为目前最常见、也是最成熟的混合痔治疗方式,最早由Miles提出,由Milligan和Morgan进行改良[5]。该术式优点是手术简单,直接针对内痔进行结扎治疗,对于静脉曲张性、炎性水肿性外痔进行剥离、切除,治疗较为彻底。但是手术创面较大,严重疼痛是该术式的常见并发症。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与肛门周围神经末梢丰富、疼痛反应敏感、术后创面容易受到刺激(如敷料摩擦、排便或活动导致伤口受到牵拉)等因素有关[6],混合痔术后疼痛已经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术后疼痛控制程度已成为衡量重度混合痔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7]。
中医认为肛门手术导致局部经伤络损、气滞血瘀,故出现局部“不通则痛”,治疗上通常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8]。艾灸疗法是集合热疗以及药物治疗于一体,通过刺激身体穴位,循经络走行传导,达到了通经络、活气血、散瘀痛的作用[9],因此,目前在临床上,艾灸治疗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应用较为广泛。
我们灸法治疗选取长强穴、承山穴、八髎穴。长强穴为督脉要穴,有“总督诸阳”的功能,古人云“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人体的气血运行不息,新陈代谢就在这气血循环之中完成,艾灸刺激长强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10]。《灵枢·经脉》有云:“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膀胱……。”“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太阳膀胱经经别别入于肛,故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自古被誉为“肛病四穴”之一。《肘后歌》记载:“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玉龙歌》:“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可见承山穴是治疗肛门疾病非常重要的穴位[11],刺激承山穴可以使经络疏通,以达到行气活血、止痛散结的目的。长强、承山两穴合用,使穴位近治及远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共奏行气止痛的功效[12]。八髎穴深层布有四对骶神经。刺激八髎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气血运行,缓解混合痔术后伤口疼痛[13]。同时,长强穴位于肛门周围,实施灸法治疗的同时,灸法所特有的温热效应可明显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肛门处伤口压力,进而促使肛门部位疼痛的缓解。诸穴同用共奏缓急止痛、镇静促愈之功效。
艾灸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传统艾灸疗法治疗过程中存在明火,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产生烧烫伤以及引燃被褥等情况,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全程观察,也增加临床工作量,鉴于此,我们采用了艾灸治疗仪。艾灸治疗仪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将传统艾灸疗法现代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此法是将艾绒组织做成艾灸片直接贴敷穴位,通过电磁加热艾灸片,在产生温热效应的同时,还能将药物渗透于皮肤[14]。有学者研究认为,艾灸治疗仪其发射频率引起人体血液肌肉组织共振,增强能量传递,具有比传统艾灸更快发挥治疗作用的物理学基础,热传导效果较传统艾灸更好[15]。
根据本临床研究观察,艾灸治疗仪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止痛疗效与传统艾灸疗法以及口服曲马多止痛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相当。但艾灸治疗仪避免了传统灸法因明火产生的烧烫伤等情况,也避免了口服止痛药出现的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更加方便、安全。
1 高晓玲,刘梅珍.耳穴埋豆缓解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的疗效.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4-155.
2 李晶,胡金华.雷火灸长强穴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观察.新中医,2013,45:116-118.
3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2.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461-463.
5 Milligan ETC,Morgan CN,Nanton LE,et al.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nal canal 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Lancet,1937,2:1119-1124.
6 孙静怡,陈长香.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及排尿功能的影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2:49-52.
7 王金存.中医护理对内外痔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32.
8 孙彦辉.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组织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246-247.
9 吴焕淦主编.中国灸法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6-87,227-229.
10 杜炳林.长强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中医药信息,2015,32:87-88.
11 赵婷婷,潘永清.针刺承山穴治疗急性痔疮验案1则.湖南中医杂志,2015,7:113.
12 农村广.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效果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8-79.
13 萧华文,沈卫东.电针八髎穴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15,33:159-161.
14 崔学伟主编.实用现代艾灸疗法.第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23.
15 李洪娟,崔学伟.DAJ-4多功能艾灸仪与传统艾灸热效应差异研究.中国针灸,2013,33:71-74.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8.021
项目来源:河北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编号:2015192)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
R 657.18
A
1002-7386(2017)18-2802-03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