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志菲
河北省平山县有一座灵山,山下公路一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这是一方百姓为一位离休干部树的纪念碑。这位干部是谁?为何会让乡亲们如此爱戴?
纪念碑上记述着这位干部的事迹,他就是河北省人民银行离休干部王杰平。
王杰平总是自称“老区的儿子”,工作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离休前,他的精力全部在工作上,退出工作岗位后,很想为家乡做点事。每当看到贫困的乡亲,他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1994年,刚刚离休的王杰平路经平山县城时,车子被县文化局驻川坊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拦下了。原来,他们是请王杰平帮忙解决村里的水利问题。
川坊村尽是沙土旱地,遇上干旱就颗粒无收。这里的村民们是几十年前为修建水库从富饶的滹沱河畔迁来的。王杰平心想:“当年百姓付出了巨大牺牲,现在他们有难,又专门找到我,我不能不管!”虽心知事情不好办,他还是想试一试。
王杰平带川坊村支书和工作队队长到市政府去找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几次无果。眼看农忙就要开始了,乡亲们面对干旱,只能干着急。
王杰平同样心急如焚,又带二人去机关找别的领导。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王杰平急了:“就这点事,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你们哪一个不是从农村出来的?你们不是为百姓办事的吗?对百姓就没有一点感情吗?还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
王杰平为民请命的焦急心情显然打动了这位领导,领导立即去了解了相关情况。没多久,村里便收到10万元的扶贫款。
王杰平是三汲乡访驾庄村人。访驾庄村距县城也就十几公里,矿产丰富,又有古都遗址,可因交通不畅,村民们只能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这一直是压在王杰平心上的一块石头。
1995年1月的一次聚会上,王杰平见到了省、市交通部门的负责人,寻机提起这件事。没想到,对方欣然答应帮忙。
王杰平喜出望外,马上联系平山县交通部门抓紧时间拿出修路请示,并三番两次去交通局追问下文。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冬季,50万元的修路专款批下来了,一条土面公路修成了。
看着眼前平整的路,王杰平心里有了一个更远的目标。他对乡亲们说:“路,先这么走着,我再想想办法,咱们争取修一条硬面公路。”
图片由作者提供
没有几百万,硬面公路修不起来。可如果真的把路修好,那可是惠及一方百姓的大好事。王杰平忘不了他离开时,乡亲们期盼的眼神。那段日子里,他脑子里每天想的就是修路,老伴清楚地记着他奔波的历程:为三汲乡跑专款50万元,共跑了50多趟省市交通局;为修硬面公路,又跑了40多趟;3年来光电话费就多支出了数千元。而他虽然为修路跑过不少单位,却从没进过乡政府的门,没在村里吃过一次饭,每次都是回亲戚家吃。
最终,300万元的路面硬化款批下来了,从灵山到县城有了一条像样的路,王杰平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几年来,王杰平先后为家乡联系、协调、督促解决各种资金5000多万元,帮助平山县兴建改造了多家县办企业。他看过冷脸,吃过闭门羹,走过冤枉路,还经常带病坚持工作……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感念王杰平,他们在灵山脚下竖起了功德碑。然而,对王杰平来说,这些都只是应该做的:“咱是老区人民的儿子,理应为老区人民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