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干部徐振理的新四军情结

2017-09-12 11:02周鹏飞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王飞烈士新四军

□ 本刊记者 周鹏飞

2016年4月,徐振理(左一)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向实验小学学生讲述革命先烈故事。

这是一位用实际行动告慰英灵、激励后人的基层干部。他30多年来坚持传播抗战文化,热心新四军历史研究,替46位烈士寻亲,给69位烈士修墓,为121户烈军残复修建住房。他用不懈的坚韧和执着,在传承红色基因之路上努力前行。

“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脱下橄榄绿,挥泪别军营。1983年3月,徐振理退伍,回到家乡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在镇民政办工作。他清楚地记得,上班后承担的第一项工作,是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换发、补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徐振理在大量的寻访考证工作中,被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所震撼。 “正是这项工作,使我对滨海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滨海作为盐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牺牲了很多八路军、新四军官兵和群众。许多烈士的忠骨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家乡是何处。我有责任为抗战英烈做些事!”

徐振理在烈士证换发、补发工作中既严格执行规定,又灵活掌握政策。潘冈村民兵中队长潘其龙,1943年被伪军抓捕并打伤,回到家中不久离世。在潘其龙算不算烈士的认定上,有了不同观点。徐振理通过调查当年与潘其龙一起被捕的亲历者,得出了潘其龙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没有出卖同志、导致其死亡的原因是受敌人毒打且伤情严重。徐振理据此向上级建议,为潘其龙补发了烈士证明书。在徐振理的力主下,先后有9名类似情况的牺牲者亲人领到《革命烈士证明书》。

徐振理对记者说:“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告慰逝去的英灵。”

“只要与天场籍烈士有关的事我都管”

2012年春,徐振理根据国家对革命烈士部分老年子女给予生活补助的政策,联系天场籍烈士张国庆的子女张太玉、张太明姐弟俩发放生活补助金。然而,张家姐弟因水利建设早已搬迁至外地,联系不上。徐振理驱车来到张家姐弟原来居住的村子,找到几位知情人寻踪觅迹,最终在阜宁县郭墅镇和羊寨镇找到了张家姐弟。徐振理陪同张太玉、张太明来到滨海县民政局,帮助两人办理了转移外县的报批手续。张太玉拉着徐振理的手说“你为我们烈士子女提供的服务太周到了。”

天场镇徐丹村的新四军老战士徐思安,复员回乡后终身未娶,由于战争年代患上疾病,被收治在百里之外的一家医院。1997年,年已七旬的徐思安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虽然他有十几位亲属,但他却把支取定期补助的小本子交给徐振理管理。每年的重要节日,徐振理都与镇人武部长、民政助理一道带着慰问品、慰问金看望徐思安。每逢节日来临之际,徐思安都盼望着徐振理的到来。2004年秋,徐思安患了一场大病,徐振理和村干部一起来到医院,和医务人员商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使徐思安转危为安。

有3位天场籍烈士的老年子女,按规定在外县领取生活补助费。因为发生了漏发生活补助费现象,徐振理便主动帮助这些烈士子女争取补发。外县一位民政干部质问徐振理:“你是滨海县的一个乡镇民政干部,你管你镇的民政工作,竟然管到我们县,你也管得太宽了!”徐振理回答:“只要是天场籍烈士子女的事,我都管!”

天场镇绿杨村烈属袁沈氏,原来住的是泥草房,徐振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他得知袁沈氏的远房侄子准备建房时,建议由镇政府提供一部分建筑材料,在她远房侄子建房时为袁沈氏加建一间住房,这样不但解决了袁沈氏的住房问题,而且也有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袁沈氏后来病故,徐振理和镇民政助理一起将她送到了县殡仪馆,陪了老人最后一程。

“看到他们团聚的场面我很欣慰”

今年87岁的王飞吼老人,抗战期间曾担任区儿童团团长。当年只有13岁的他,有一次在滨海唐庄村书写抗日标语时被日军发现。就在鬼子的刺刀已经戳到王飞吼胸前的危急时刻,一位年轻的孕妇挺身而出,用身体撞开敌人的刺刀,勇敢地救下了王飞吼。此后王飞吼听说那位生下孩子的孕妇因他而亡,多年来便一直苦苦寻找救命恩人的后代。

2014年12月,新四军三师八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夫人柏曼卿(中)、八旅二十四团老兵周东葵(左二)向徐振理(右一)赠送题词。

今年5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日军刺刀下被救74年苦寻恩人,恩人已离世老人寻找恩人子女”为题,报道了王飞吼在志愿者帮助下寻找当年救过自己的妇女“刘嫂子”的子女的经过。报道中提到的帮助王飞吼老人完成寻人心愿的志愿者,就是徐振理。

徐振理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亲眼目睹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或他们的子女团聚。

2014年冬,9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王博夫带着一张有几十人合影的抗战老照片,经过徐振理的帮助登上央视《等着我》栏目,寻找过去的战友。当徐振理看到当年赠送照片的朱子龙的子女与王博夫相拥而泣时,自己也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徐振理告诉记者,节目播出后,照片中的新四军将士或后人陆续从新加坡、法国、荷兰和全国多地专程赶到滨海县天场镇,在他的引导下怀念难忘的抗战岁月,寻找前辈在苏北的抗战足迹。

当年过九旬的王博夫在徐振理的搀扶下,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看见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名字时,抚碑痛哭。

看到那些生活在天南地北的新四军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人通过自己牵线搭桥相聚在一起,徐振理格外开心:“看到他们团聚的场面我很欣慰。”

“要想方设法为烈士后代寻根寻亲圆梦”

几十年来,徐振理为了给烈士寻亲,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烈士后人圆了寻根寻亲的梦。

1940年冬,中共阜宁县八滩区委代理书记戴秉义和12位战友在射阳县被反动武装杀害。1976年,滨海县在烈士的家乡天场镇修建了戴秉义烈士纪念碑。烈士的生前战友、后人以及无偿管护纪念碑的徐振理都有一个疑问——戴秉义牺牲的具体地点究竟在射阳什么地方?

后来,徐振理和戴秉义烈士的侄子戴克美了解到,戴秉义的殉难地在黄海之滨的射阳县大喇叭口一带。

2013年12月,徐振理陪着戴秉义烈士的儿子、73岁的戴克庄一家五人,从滨海前往射阳。他们按照导航一路行驶,汽车最终停在了一处称作大喇叭口的地方。

在走访中,几位老人告诉远道而来的徐振理一行,当年牺牲的13位共产党干部,是被顾二胡子带领的地主武装扔进大喇叭入海口淹死的。

徐振理搀扶着戴克庄,沿着海堤向东走到了大喇叭形状的入海口。此时的戴克庄老人已经泣不成声,他面向大海跪倒在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喊出了 “爸爸!爸爸!”

2010年7月,新四军三师干部郝济民的外甥仝建军从河北省廊坊市致电江苏省阜宁县烈士陵园管理所,请求帮助查找郝济民的下落。仝建军说,舅舅当年在盐阜抗日根据地的东坎镇先后寄给家里四封信,此后再无消息。

徐振理得知此事后,与阜宁县烈士陵园的李长旭、蔡立荣一起,连续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了数十名健在的八路军老战士,终于确认了郝济民的下落:1946年8月,时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八十二团副团长的郝济民,牺牲于扬州江都的邵伯保卫战。

2014年4月,徐振理接到河北省正定县民政局电话,郝济民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5年5月,寻找新四军三师足迹活动在南京启动。图为徐振理(左一)和黄克诚长女黄楠、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李雪三长子李永平、刘必富烈士之子刘继业等合影。

2015年3月, 仝建军等郝济民烈士的亲属来到苏北,在徐振理等人引导下探寻烈士生前战斗足迹。当年9月,徐振理和烈士的亲属出席了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郝济民家书捐赠仪式。

徐振理说:“郝济民烈士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我作为一名民政干部,就应该想方设法为烈士后代寻根寻亲圆梦。”

“让红色历史永远相传”

徐振理潜心研究新四军苏北抗战历史,成果颇丰。他撰写的《一部家史揭开日军滨海烧村暴行》《新四军新24团创建在天赐场》《血战黄海》《血染阜东》《将军情定盐阜区》《儒将李雪三抗战在盐阜》《新四军中姐妹花》等史料,填补了地方抗日历史的空白。

徐振理收集的抗战文物先后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江苏省档案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解放军某部军史馆等多家单位收藏、陈列。

2014年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徐振理在收集整理10多万字抗战史料和近千张珍贵图片的基础上亲自筹建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抗战纪念馆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谈起自己的新四军情结,徐振理对记者说:“铭记历史,就要用实际行动怀念英雄、告慰烈士,就要让红色历史永远相传。”◀

(本文图片由栾茂成提供)

猜你喜欢
王飞烈士新四军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一周交易居前营业部的买入股(9月16日~9月20日)
市场观察(1)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