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 扬
中国果业发展兵分两路
——省力化和精致化
文/清 扬
【导读】 面对体量庞大、产销矛盾突出的产业现状,中国如何从水果生产大国走向水果生产强国?是学习欧美的“机械化”模式,还是照搬日本的“精致化”模式,或是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道路?对此,业界并无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与结论。不过,面对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日益分化的消费需求,“省力化”和“精致化”必将成为中国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方向。
如果把世界果业格局比喻成金庸小说中的江湖,欧美果业似“少林派”,刚健敏捷,“机械化”模式,练的是外家功夫;日本果业似“武当派”,以柔克刚,“精致化”模式,讲究内功修为。
那么,大家先想想,中国果业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会是哪个门派?
最近梨价又跌了,嘉兴市场6两(300 g)以上的翠冠梨从去年的3块多一斤(6元/kg)跌到今年的 2块多(4元/kg)。
跌价已经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了,要怪只能怪我们种得太多。2016年我国梨的栽培面积已达112万hm2,总产量达1 930万t。全世界每4个梨中我们就占了3个。
只要丰收,必跌无疑。
不光是梨,全世界每2个苹果中我们也独占了1个,而且还可以往另外1个苹果上咬上一口。
更离谱的是,友好的各国人民还把他们仅剩的那个已经残缺不全的苹果切上一块,不远万里地送到中国:新西兰的,美国的,智利的……
毫无疑问,中国是雄居世界第一的水果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就连中国果业的新秀——大樱桃,也已跃居世界第一,无论面积或产量。
折算下来,2015年全国人均水果占有量达127.2 kg,已经接近世界年人均水果消费量(65 kg)的两倍(见表 1)。
表1 2015年中国水果种植及人均占有情况
今年4月,陕西省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全国第一水果大省,陕西苹果产量占世界的1/7,猕猴桃产量占世界的1/3。
更可怕的是,目前陕西省的苹果投产面积只占其栽培面积的66.0%,猕猴桃投产面积只占总面积的60.9%。也就是说,即便在今后的5~10年内不种一株苹果,不种一棵猕猴桃,陕西省乃至整个中国的苹果和猕猴桃产量仍然会持续高速增长(见表2)。
表2 2016年陕西省主要水果生产情况
另外,外来的“狼”也越来越多:“佳沛”猕猴桃,“都乐”香蕉,“新奇士”橙……“洋水果”随处可见。
一句话,我们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越演越烈,“过剩”和“竞争”已经成为中国果业的新常态。
而纵观世界果业的先进生产模式,无论欧美的“机械化”模式,还是日本的“精致化”模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认为中国果业发展应当借鉴世界先进模式,兵分两路,走“省力化”和“精致化”道路。
去年波兰苹果的进口在业界引起不小的波动,倒不是因为波兰苹果品质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之低,完全超乎我们的意料。
2.50元一公斤的销售价格,靠的是全程的“机械化”:机械化修剪,机械化疏花疏果,机械化喷药,机械化采收,机械化分级包装……
陕西海升集团的“千阳模式”走的就是这条路——全盘西化:欧美的品种,欧美的机械,欧美的种植模式。
但是,我们似乎没有那么多集中的土地资源和那么高的机械化水平来支撑这种以 “机械替代人”的作业方式。
在中国的现阶段,我们是走不了欧美的“机械化”道路,我们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省力化”道路。简化技术,节约高技术等级的复杂劳动,减少作业量,通过节约工时来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树形的改进。以苹果和梨为例,中国传统的“疏散分层形”有主干、中心干、第一层主枝、第二层主枝,层间距多少,主枝夹角多少,每个主枝又要选留几个合适的侧枝,要求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还要处理好树体上部与下部、外部与内膛、生长与结果、主枝与侧枝之间的平衡。这种就是高技术等级的复杂劳动,没有十几年的磨炼,根本“伺候”不了这样的树形。而欧美现在流行的纺锤形(包括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就是在宽行密株和矮化砧的基础上,把传统的乔化、稀植、大冠转化成矮化、密植、小冠的种植模式。
这种树形不仅适合于“机械化”,同样适合于“省力化”。通过简化修剪技术,减少修剪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来达到“省力化”的目的。
除草和套袋是中国果园最费劳动力的两项工作。因此,变“清耕”为“生草”栽培,变“套袋”为“无袋”栽培,这是“省力化”的必由之路。
当然,“生草”栽培需要一种经济适用的割草机,“无袋”栽培需要一个适合的优良品种,这是机械师和育种家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对有一定规模的果园,还可以配置喷药机、翻耕机等中小型果园机械以及水肥一体化等配套设备。
总之,走“省力化”道路就是立足大众市场,通过节约劳动力成本来获得效益空间,提高产品竞争力。
果园树盘覆盖地布与行间生草栽培
这两年跑了不少果园,去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果园,看品种、看技术,看包装、看营销、看服务……探索“精致化”的发展道路。
走“精致化”道路,首先要使自己的产品从普通水果中脱颖而出。
所谓“好水果”,无非是“好看、好吃、安全”,核心是“好吃”。正如百果园掌门人余惠勇说的:“好吃是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
我总结过种出“好吃”水果的六大要诀:优良品种、多晒太阳、多施有机肥、可控产量、可控环境、完熟栽培。其中,最受重视的是“优良品种”,最被忽视的是“可控环境”。
在我尝过的 “极品水果”中,“红美人”(杂
柑)、“金霞油蟠”(桃) 和 “妮娜女皇”(葡萄)都是种在大棚这样的“可控环境”之中。有机栽培最多只能种出“小时候的味道”,但“可控环境”却能种出“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绝妙感觉。
上海天母果园160亩(10.67 hm2)桃园,配备1部打药机、2部割草机、1部旋耕机、1部升降机、1辆铲车,1辆履带式运输车,总投资30多万元,2年省下的人工成本足够弥补机械投资。
对“精致果园”来说,选择“好看+好吃”但必须在“可控环境”下才能种好的“极品品种”不失为明智之举。任何“好种”的品种,最终的结局往往都是“平庸”。
走“精致化”道路,还需要有营销和服务意识,并把两者放在比生产更重要的位置:你要知道你的消费群体在哪里?你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除了果品,你的消费群体还需要什么?
一个观光采摘园,顾客自己驾车到你家果园,花了油钱;自己动手采摘,帮你省了工钱;还花比市场上贵得多的价格买你的水果。顾客图的啥?
图的是田园生活的体验,图的是宾至如归的服务。
就像上海市金山区的贺尔斯草莓学苑,上午采草莓、品草莓、喝草莓茶、品尝草莓糕点,中午吃小火锅,下午体验草莓糕点DIY,离开的时候可以带些精致包装的礼物……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以 75亩(5 hm2)的土地做出400余万元的年销售额。这是一个“精致果园”的典范。
总之,走“精致化”道路就是立足小众市场,通过极品品种、细致技术、精美包装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精准营销、体贴服务来赢得消费者,并以此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金霞油蟠
▲妮娜女皇
红美人▲
上海贺尔斯草莓学苑面积5 hm2,其中,草莓种植面积2 hm2。围绕吃(草莓及其衍生产品、餐饮)、玩(采摘、体验 DIY)、学(科普)三大主题做文章,从单一的产品向第三产业延伸,年营业额达400余万元。
无论走“省力化”道路,还是走“精致化”道路,最后,殊途同归,都要回到“品牌化”的道路之上。因为,品牌建设是果品实现溢价的最佳途径。
“褚橙”的成功使中国果业的品牌营销风生水起,讲故事,讲情怀,讲包装,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旋律。
可是,有几个人能有褚时健那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故事讲得再好,没有令以忘怀的品质,产品最终还是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车展上,谁会因为模特长得漂亮而选择这个品牌?美女很美,与车子无关,与水果同样无关。
先有品质,再有品牌。品牌,必须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之上。而且,稳定的品质比偶尔的高品质更重要!
我曾经问过余惠勇:百果园是如何做品控的?余惠勇以红富士苹果为例,以果皮颜色对其内在品质进行了分类,“招牌级”红富士苹果(东方红)是98%以上着色,A级是85%着色,B级是75%着色,而对应的果实含糖量分别为13.5%、13%和12.5%。
这种方法在科学试验的相关性中是成立的,但却不是绝对的。顾客就有可能买到一个果面100%着色、但含糖量只有12.5%的 “中看不中吃”的红苹果。
2016年,天天果园的“橙先生”获得亚洲果蔬展年度营销大奖。“橙先生”是天天果园推出的首个自有品牌,引进国际先进的水果无损伤分选设备,根据实测糖度,推出从11%到14%的四档冰糖橙产品,并围绕“包甜”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
7不够猕猴桃
这不正是中国果业“标准化”最好的切入点吗?!
有了“标准化”,“品牌化”才不会跛脚,路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开篇的问题:中国果业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会是哪个门派?
我的答案是“丐帮”。天下第一帮,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江湖上的地位并不高,没有多少话语权,比不得“少林派”和“武当派”。
而且中国果业还是一个没有帮主的“丐帮”。在现阶段的“产业化”到“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果业还面临一个重大瓶颈:“组织化”。
我们有合作社,有联社,有协会,但都是有形无实。我见过最好的协会也只是利用关系从财政中要些经费贴补会员单位:“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仅此而已!
我的期望,也许也是你的期望:一个“义薄云天”的帮主,带领众多的“丐帮”弟子打天下,把中国果业从一个世界果业大国变成世界果业强国。
责任编辑:张 放
王 涛,笔名“清扬”,男,浙江温岭人,农业创作人,2014年12月创办 “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E-mail:cnxdn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