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表达独特的方式是“不说”
又是一年父亲节,每年的这天,我都会发短信:“爸爸,我好爱你。”父亲是那样沉默又羞涩的人,小心翼翼地在对话前面冠上“你妈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你妈说想你了”“你妈问你钱够不够”——爱的正面是柔软的呵护,爱的背面是“不说”。你不说,于是我也沉默。可“我好爱你”这句话,他多想每天都听到。
前不久看一档综艺节目,节目的结尾很煽情,每个嘉宾都收到亲人的一封信和一道菜。主持人引导每个明星,讲一讲成长路上和亲人之间最深情的往事。每个人都特别动情地回忆了过去艰难的跋涉和美好的时光。我也一度眼泛泪光。
但是节目录到最后,我发现,在众多的亲人中,很少有人提起自己的父亲,即使有一位明星讲起他的父亲,也是用惯常的严厉、沉默、忍辱负重等词来描述。主持人进一步挖掘还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可以分享,那位明星一脸茫然地说,父亲很辛苦,为这个家四处奔波。大家都附和着,大多还是那些雷同的说辞。
有那么一刻莫名有一丝失落,作为父亲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我发现“父亲”这个称谓,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遥远,那么亲切却又那么模糊。
父亲是亲人中最亲近的陌生人,是温情中最沉默的见证者。他们常常忙碌到忽略了儿女的成长,以粗犷的名义不屑于表达,以刚强和高大忽略了细腻和传递,于是,父亲们亲手把自己铸造成一座冰冷的大山、寂静的港湾和远去的背影。
那晚我想起我的父亲,也想到我作为父亲的缺失。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他一直体弱多病,家里一有困难,就会去找别人商量。父亲有一些才华,能讲很多故事,也算心气比较高的人。他有一些创新和独特的想法,在那个比较封闭的地方,算是有文化的人。他也幽默风趣,会分析问题,调解矛盾,始终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等。当然,这些表现仅限于在外面,回家后的父亲是沉默的,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老实说,小时候的我不太爱和父亲单独相处,那个在外面清高有才华的男人,在他的子女面前特别无趣和沉闷。他教育我们的时候,多半是用邻居家的优秀小孩来贬损我们,他也从来不当面表扬我们。他严格遵守“父不夸子”的古训,这让我特别有挫败感。
好在我很小就以读书的名义离开了父亲。在没有父亲的日子,我是一个莽撞的少年,自由散漫,活在自己的世界,很少去关注别人的感受。以至于我在外面遇到多么艰难的处境或者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也从来不和家人分享,更不会和父亲多说。
有一次父亲偶遇我以前的一位老师,大概那老师讲起我以前的很多表现,他才知道,我体育成绩超级好,但是也曾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那次父亲回家,一进门就急切地说:“今天见到某某啦,说了你的很多事。”尽管他也没有过分表扬我,但我看出他的眼神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惊喜和欣慰。
一直以为父亲是懦弱的,但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训练受伤,很严重,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通知家里来人商量。最初以为父亲依然会唯唯诺诺,想不到,父亲看到我的伤情,眼里含着泪水,他第一次像妈妈一样细心地敷着我的伤口,心疼地定定地看着我出神。他打算把草场卖了,让我去普通学校读书,他甚至劝我不要遭这个罪啦,全世界当牧民的人多得是,不行回去放羊也好。
与此同时,父亲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掷地有声地斥责了队里的领队和我的教练。后来听我教练讲起父亲的表现,教练说:“你父亲是见过世面的人,懂大道理的人,不像牧区出来的。”
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但他像中国大多数的父亲一样,以威严的形式展示他的父爱,生生地把我们隔在陌生的两岸。
年老的父亲更像母亲,话多,对每一个子女的生活都要强行干涉。我懂,他是想通过这样的参与证明他的存在和价值,特别是母亲去世后的这几年,父亲努力想把这个家经营成妈妈还在的样子。
他偷偷给每一个儿女买一壶胡麻油送来,尽管我们发现他被骗了,他买回来的是地沟油,我们也装成欢喜的样子接纳。他听信江湖骗子算命说我今年不顺,偷偷为我赎过,连续多天祈福磕头忌口。他听到姐夫去世,哭着说:“老天爷,你眼瞎了吗?让我这老的不死,怎么夺走了那么年轻的人啊!”他听到二哥度过低谷也会欣慰地说:“老天有眼,没有难为我的儿女……”
我原以为父亲不知道我会写歌,以为他一个牧区的老人,对这些流行音乐也不太感兴趣,也从来没有和他说过。想不到,有一次我回去,不知他从哪里弄到我的专辑,给小区里的一群邻居炫耀我,让每个人听一小段,还不住地问人家好不好听。
父亲努力要把家维护成妈妈还在的样子,养着妈妈喜欢的花草,种着妈妈喜欢的蜜瓜。但是,妈妈还在的时候,每次回家,如果妈妈不在家,我们会下意识地开口问:“爸,我妈去哪儿了?”妈妈过世之后,我们回去更是待不了几天,在家的日子不仅冷清,而且冗长。和父亲待着的时候,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知道父亲喜欢国家大事,就道听途说地分析一下政治风向,除此之外,依然是沉默。
那时候沉默的父亲一定无比失落,可我们终究找不出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那天回去,看见父亲站在风里不语的样子,我莫名感觉,这不就是我未来的样子吗?
父亲身上有着无数中国式父亲的缩影,不善表达,忽略自己,内心柔软,却永远沉默。每次和父亲相处,我总会比照自己做父亲的资格。我一次次发誓不要活成父亲那般模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依然以忙碌和养家的借口成了一个奔波和威严的父亲吗?
这段时间,陪儿子集训,没事的时候找一些话题和儿子交流。儿子第一次知道我在体育方面那么专业,第一次知道我是一个不错的网络写手,也第一次知道我的很多经历,儿子一定以为我就是他妈妈眼里那个深夜归来的酒鬼和冲动豪放的莽汉。
在儿子的心里,我开始有了威望,他甚至偷偷和他妈商量想用他的压岁钱给我买一条裤子。他也会在下晚自习的时候给我打电话叮嘱我少喝点酒。我第一次被一个小人儿柔软地牵挂,突然觉得忙不是借口,有爱就大声说出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当然我女儿还不太懂父亲陪伴她成长的重要性,她依然会用她妈妈的口气训斥我:“臭死啦,洗脚去行不行?”但是她看见我站在校门口接她时,依然会兴奋地跳着向每一个同学炫耀:“那是我爸!”
有人说,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孩子渴望母爱,当然也一样渴望父爱。那天看到一段采访成龙之子的视频,他说他的成长记忆里连父亲的背影都没有。我莫名惊出一身冷汗,我怕自己成了父亲一样的父亲,以忙碌的名义成为最沉默的亲人,最陌生的见证者!
我不想让儿女成为过去的自己,也不想让自己成为未来的父亲!我暗暗发誓,做一个有温度的父亲,善于表达的男人。因为,我不想站在风里沉默啊。(文/喇嘛哥)
2016年的暑假,我回到故乡,父亲透析已经五年,平日里的生活是家中、医院,两点一线。由于疾病所扰,他骨瘦如柴,且又经常夜不能眠,身上伴有神经性皮肤炎症,耐不住抓痒。我让弟弟帮他换了智能手机,可以看新闻,下载电影,也顺便帮他下载了微信,便于联系亲朋好友。我教他如何发送语音、视频,以及朋友圈一些简易的功能。他戴着老花镜,学得很快,我们父女俩在一个房间里语音通话了很久,直到他已熟练操作微信。
我没能看过父亲朋友圈的通讯录,暑假结束之后就返回了工作地。在后来的日子里,听母亲说父亲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年轻时的诸多朋友,吃饭睡眠都有好一些。
父亲曾频繁发一些网络信息给我,大抵是一些社会新闻,警示我如何照顾好孩子,防盗防骗之类……父亲发我的信息我并未一一阅览,但是看标题也揣摩出大概,我发送语音给他,希望他每天能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闻,收获快乐,听歌解闷,看些喜剧也是好的。到后来,父亲不再向我转发那些杂乱的信息。
他开始更新他的朋友圈,关注我的公众号,评价我偶尔发出的某条信息。某一天,父亲的朋友圈里发了一张鱼塘的照片,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他约了一位年轻时的朋友,本想带着朋友去吃鱼,他看到鱼在鱼塘里想起年轻时在东湖打鱼的场面就不想吃鱼了。因为鱼还在坚强地活着,就像他也在坚强地活着一样。所以那天父亲就不想带朋友吃鱼了……
我想起多年以前父亲彷徨无措的时候,那些年他不止一次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身为子女的我们明白他只是不想为我们增添负担罢了,亲友的劝解,孩子的鼓励,我们的勤奋和努力让他选择了坚强地活着。
或许是因为父亲在看着,我们总是比往年生活得更加努力些,父亲乐于关注我的生活点滴,抑或是我笔下那些零零散散的文字记录。
平日里家中一切由弟弟料理周全,寒暑两季回到家中,母亲煮饭料理家务,弟弟会提醒他每日所需的药品,出门前帮他打扫鞋底的灰尘,穿衣戴帽之类烦琐的小事。
我陪伴他往返医院病房,看到他能和医生、护士,病友相处愉快,时不时开些玩笑,说些有趣的事倒也欣慰。或许是因为父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所以在他有限的生命中,能够产生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念。我敬佩这样的父亲,坚强、乐观、勇敢。
父亲,就是这样。我牵挂着他,他又何尝不曾牵挂于我?他会时不时发个信息给我,问候我的生活。千里之外,他会告诉我家中的大事小情,让我内心安然,无多挂念。每年生日那天,他会第一个向我发来信息:今天是我女儿的生日,祝女儿生日快乐。
知道我丢失了重要的戒指,父亲留下的评论是:身外之物,丢之无畏,有心在即好。看见我更新一篇文章,提及实现了最初的一个梦想,父亲留下的信息是:我为女儿实现儿时的梦想而骄傲。
我写下的文章,他会评论,我走过的路,他会欣赏。我的计划,他会支持,我小有成绩,他也会因我而自豪。即便我已成家立业,他还是那个默默在身后支持我的人。
在我心中,农民出身的父亲其实更像是个文人,他用半生的智慧教育我如何成为一个乐观、坚强、努力生活的人。(文/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