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丘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

2017-09-11 18:44李月英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遗产

李月英

摘要: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目的、方向、任务方面都是一致的,处于同一个思想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文化遗产;发展

2015年12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明确了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传统工艺总量巨大、品种众多,覆盖面广,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个门类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两类。商丘市传统工艺保护工作起步于2009年3月。从数量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各地普遍存在,但差异性较大,各具特色,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带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目前传统技艺项目共有115个,代表性传承人136人。其中:省级项目6个,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项目22个,代表性传承人34人;县级项目87个,代表性传承人98人。传统美术类项目共有16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项目14个,代表性传承人18人,县级项目16个,代表性传承人20人。

商丘市在非遗工作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即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近年来,商丘市针对不同的非遗项目,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引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双轮驱动,促进传承人由非专业爱好者向专业化生产者转化。

目前,社会上有一批对于传统工艺强烈热爱的人。他们能够挖掘、研究和保护传统工艺。他们的灵感和见识,很可能发现新的市场,对工艺的发展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商丘民间剪纸就是一个好例子。商丘民间剪纸(夏邑胡明剪纸(又称“一剪成”)、虞城贾艳梅剪纸)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民间剪纸。夏邑胡明剪纸不仅继承了唐派(唐耐成)剪纸的风格,也在创新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独特风格,她创作时事先不在纸张上做任何构图与标记,凭着经验和灵性大胆创造。用简练的线条使画面重点突出、虚实相衬,做到比例大小匀称,勾勒出作品的完整形象。她的剪纸阴花和阳花能同时剪出,分别成为一幅独立完整的画面。而虞城贾艳梅剪纸的创作特点则是表现手法灵活,生活气息浓厚。在探索中,贾艳梅将以往民间剪纸的单层单色拓展为多层多色,使剪纸的表现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不但可以表现光感细腻,既具有写实色彩的眼中世界,而且还可以表现抽象的、具有写意色彩的心中世界。胡明、贾艳梅他们利用参加文化博览会、非遗进校园、公益培训等平台宣传、传承。一些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也加入到研究和学习的队伍中,使其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在步入商品化之路后,以剪纸为生业或副业,就需要集聚资源,依托与从剪刀到刻刀的技术革新,进而批量化生产。在最近两年,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在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下,经过历代传承和探索,借鉴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夏邑胡明剪纸、虞城县贾艳梅民间多层剪纸逐步走上了一条规划化,产业化道路,从最初的爱好,喜欢、副业逐渐发展为文化产业道路上代表商丘的主导产业。

二、抓住核心内核,围绕消费需求,在创新上做文章,做大做强非遗产业。

如何才能使传统技艺持久传承呢?关键就是让它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新和发展。在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上,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对传统技艺必须原汁原味的保留,似乎谈到创新和发展,一切就会面目全非。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所以今天仍具活力,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历经种种磨砺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技艺也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无论如何创新、发展,不能丢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核——核心技艺、核心价值及其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如果在传承过程中丢失了其内核,也就失去了传承的价值。

“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技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当代社会民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事实上,生产性在非遗保护类别中,特别是传统技艺类遗产保护中大都存在,但市场的需求是起决定作用的。没有需求、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生产就是徒劳的。生产与消费是紧密相连的,消费是生产的内因。“无论是大众消费的‘非遗项目,如年画、剪纸、风筝、玩具、编织、绢花等,还是小众消费的高端产品,如雕漆、云锦、玉雕、木雕、木作、花丝镶嵌等,无不通过市场而实现其价值。”因此,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应根据民众的消费需求来决定,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作适当的调整。

民权冷谷红葡萄酒(原名黄河故道窖藏葡萄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流传于黄河故道民权县区域的传统酿造技艺。它起源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当时,家住黄河故道南岸内黄集的胡金顶从西域经商回来,便在黄河故道上栽培了葡萄,办起来了酿酒作坊。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葡萄酒酿酒技艺。民权冷谷红葡萄酒问世以来,得到国内外葡萄酒行业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1979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并被评为中国18种名酒中唯一的葡萄酒,享誉海内外。

毛笔、酿酒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属于市场中大宗销售的商品,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由于时代变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濒危消失。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舆论宣传、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创意重构、产品创新等形式,实现持续发展。

此外,商丘市民间传统工艺在民间饮食项目上也多有体现。睢阳区大有丰酱菜、柘城三园斋味合酱菜、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就已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夏邑的汤,这种技艺不仅在配料上有讲究,而且还附有美丽的传说,这无疑增加了它的文化内涵。小吃更是不胜枚举,郭村烧鸡、麦仁驴肉、垛子羊肉、贡麻花、贾寨豆腐干等已被豫东民众所接受,成为体现豫东民俗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豫东群众口味以咸香为主,属北方菜系,也能从侧面显示出豫东人的性格,豪爽、大气、仁义、敢于担当等,这些项目虽说已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还能为群众所接受,另外农业、林业种植栽培也属传统技艺,如虞城县惠楼山药的种植技艺、宁陵县金顶谢花酥梨的栽培技艺。

因此,民间传统工艺具有地域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性的民间传统工艺,并将其发展为特色手工艺产业,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發展。非遗的传承实践不仅能让相关的人群体验到共同秉承的传统,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持续地感受到文化多样性仍在丰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仍在奔涌。

参考文献:

[1]饶会林.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Tough Nut to Crack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