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丽+董万鹏
摘要:为了能够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时俱进,高校全学分制下组建教学团队培养复合型人才。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成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发散性思维,使得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迎合社会需求。
关键词:全学分制 教学团队 复合型人才 创新思维
高校全学分制下组建的教学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充满动力及具有年龄阶梯性、具有高调工作态度的团队。团队教师秉着“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培养卓越”的精神潜心治学;秉着教育回报社会的目标,以创新思维拓展教学科研工作,将科研内容深入到教学,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为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团队教师逐步地摒弃传统教学的“三中心论”—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积极努力地以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进行本年度授课,以此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使学生受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角色由“是主导、是关键、是权威”转变为“是辅助者、是合作者”;教学形式上由“教師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团队带头人不定期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的授课,并给予意见与指导,帮助新进教师成长。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及加快以现代教学理念授课的转变,团队每月组织教学讨论会。通过讨论,增强团队成员在教育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教学团队的最优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分工协作、知识技能互补的专业教学共同体,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综合效应。
除新进的教师外,团队成员平均每人带5-6名研究生。在指导过程中,导师不仅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而且与班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平均每位教师担任不同年级本科生的全程导师工作,全程指导他们的选课和学业,引导第二课堂及辅修专业修读,开展课外辅导及相关咨询。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人格引领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帮助低年级学生,引导高年级学生,密切各年级、各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团结和合作精神。特别对于新进新生,每月组织学生1次或2次有主题的讨论会,每次要求学生自愿做有关主题方面的PPT。通过此方式:首先让学生走出迷茫期,让学生定位自己,进行人生规划及如何发展自己;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通过不同专题的讨论,开拓学生视野。
二、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成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科研工作
团队注重科研反哺教学,站在学科前沿,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炼、升华转化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理念,将大量研究项目案例引入教学方案,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为了紧随本专业国际发展与团队教师个人的发展,团队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做专业前沿的报告,并派遣教师到海外交流。另外,团队积极参与国内本专业的报告。比如参加美国SFTC公司与交大申模联合举办的DEFORM年会并作报告。积极与各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相关企业进行学术探讨,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新技术的创新方法。研讨会汇聚了相关领域顶尖的科研专家和一流的生产企业,通过交流不仅提升团队教师专业素质,并与企业建立起良好人脉,为今后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平台奠定基础。
团队还利用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方促进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促成企业在学院设立社会奖学金,介绍企业走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促成学生去企业实习、就业等等。与此同时关注用人单位的反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及综合素质。
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得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融入教师团队,跟着老师,培养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三、教师以启迪与导航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发散性思维,开展第二课堂
上好第一课堂的教学,抓好第二课堂的实践,与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精神紧密相连,团队第二课堂教学硕果累累。如2016年度指导学生参加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教学竞赛。
团队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现共情—站在他人立场、真情—适时适度分享和尊重—信任与肯定。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思想,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地位。团队成员克服各种困难,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竞赛指导上,让学生收获了知识,取得了荣誉,锻炼了能力,在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多了一份优势和竞争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促进了就业,也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独特的渠道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玉萍,黄蕾,王琼芳.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6,(02).
[2]邢希娜,孙贻锋.地方高校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质量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7,(01).
[3]艾志红.独立学院教学团队成员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心理契约视角[J].高教学刊,2017,(05).
[4]张肃,王含.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育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1).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场》课程建设”(k201705001);201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践课程建设项目“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冷挤压模具设计”(p201705001)。作者简介:何建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材料高温成形断裂及其应用研究、塑性成形的宏微观演变机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