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明
【摘 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小说《红王妃》中呈现了一个在荒谬冷漠的社会中求生存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命运的存在主义思考。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在荒谬冷酷无情的社会中的挣扎、周围人的存在对他们的威胁以及面对困境的自由选择,从而揭示德拉布尔的存在主义观。
【关键字】红王妃; 存在主义;生存困境;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270-02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她于2003年写成的《红王妃》自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这部作品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女性生存困境和困惑,表达了作家对女性乃至人类的存在主义思考。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分析《红王妃》中人物的存在主义困境和面对困境做出的自由选择,从而揭示作者的存在主义观。
一、世界的荒诞与生存的危机
德拉布尔在作品中竭力反映女性生存境况,传达女性真实心声的自觉和勇气,反映当代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生活际遇。社会的压抑和冷漠, 让许多人时常充满恐慌、孤独、忧虑。萨特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偶然的。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便会觉得世界充满了虚无与荒诞。在这样的荒谬世界里,人的行为难免会时时受到限制和阻碍,人会感觉到焦虑、烦恼、压抑和恐惧。(杜小真,13)
《红王妃》中的红王妃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荒谬的环境中。朝廷忠臣孙女的身份剥脱了她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致使她的童年一直在焦虑、紧张和恐惧的阴影之下度过。自她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把她作为王室新娘初选的候选者呈报朝廷那一刻起,她注定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身在皇宫,她无依无靠,如履薄冰地生活着。正如萨特所言,红王妃周围的一切都是荒诞的,不可理喻的。作为公公的英祖国王居然对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儿媳妇亲自启蒙,“永远不要在白内裤上留下红色的印记,要让你的裤子保持洁净。男人不喜欢看到红色印记。你保持洁净的方法也不要让男人看出来”。(德拉布尔,15)。此外,公公还以父权制家长的身份告诫她各种不可逾越的条条框框。可悲的是,她不仅要面对男人对自己的压迫,还要承受女性同胞对自己的压迫。她的母亲俨然不顾一个未真正成年的女儿对交合的恐惧,只是教她如何去默默承受,去履行做妻子的职责,把女人完全当成性和传宗接代的工具。更为荒谬的是,还只是一个孩子的她居然遭到同性的性侮辱,“我的寝宫总管用手探查了我的下身,她说这样探查之后,到时才会比较通畅。她是个性虐待狂,一个变态……”(22)。生活在至高无上的皇家之中,却得面对各种落后和腐朽的政治斗争。周围的一切都笼罩着黑暗、令人窒息的色彩。
二、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是存在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实质就是存在与存在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异化的内在危险。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在进行克服匮乏满足需要的活动时,他实际已经成为了异于己也异于他人的异在。也就是说,每个人对其他人来说,都是非人的人”(杜小真,173)。每个人的存在都对他人构成威胁,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可能是他人的地狱。
首先,红王妃的父亲是她的地狱。从一开始,红王妃就不是作为自己而存在。“父亲说,在我出生的前一天,他梦到了一条黑色的龙。父亲说,那条龙就盘在母亲卧室的架上。”(德拉布尔,08)。这个梦让她从小就失去作为自己而存在的资格。父亲在众多儿女中对她疼爱有加也是由于这个梦。在她父亲眼里,她不是他的宝贝女儿,而是他讨好朝廷、争权夺利的工具。在思悼王储之死事件上,红王妃的亡灵也提到了她不能排除父亲是促使国王下决心除掉思悼的罪魁祸首这种可能。“这么多年来他目睹了思悼的衣物狂躁症和暴力行为所产成的可怕后果,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他的女儿,还有他的外孙崇玉,我们是亲骨肉,是他前程的支柱…”(100)。事实上,她父亲唆使国王处死自己的女婿不是考虑自己的女儿,而是考虑自己的前程。她父亲不是她的依靠和保护伞,而是她的地狱。
其次,英祖国王的存在是王储思悼的地狱。思悼也是从一出生就处于一种异化的家庭关系中。“没准打从思悼一出生,国王就视其为竞争对手,一个潜在的弑父凶手。但为了王朝大业又不能不生子…”(15)。童年时期的王储在国王父亲那里所学的全部课程归纳为两个字:惩罚。他被迫接受各种填鸭式的教育,学一些名曰正统实则陈旧僵化的东西,一出错就会招致责骂。他父亲对他没有丝毫的宽容。正如红王妃所回忆道, “他父亲总是像用一根狗绳一样把思悼拴得牢牢的,以便于他密切监视”(69)。
在这样荒谬的家庭关系中,父亲不是慈爱的、宽容的父亲,而是粗暴冷漠的监管者;儿子不再是儿子,而是父亲的敌人,是父亲需要看管的狗。思悼是那么地渴望自由,那么渴望围墙之外新鲜的空气。可以他没法忠于自己的本性,没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依旧得违心地按照父亲的意愿活着。最后,国王父亲以一种非常残暴的方式,夺取了思悼的生命。神话故事和史实记载中,弑父、弑母、杀婴的实例确实存在,可是有谁见过年老父亲的杀死自己正值盛年的儿子,而且是在自己非常清醒而冷静的情况下谋杀了自己的亲儿子的?
三、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的精髓是自由选择。面对一个荒谬和异化的世界,人们该采取何种选择,该采取何种行动? 这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萨特认为,一个人在事物面前倘若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那么他就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人应当自己造就自己,自由选择赋予了人生存的全部意义。面对存在的这种荒谬性,人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行动和自由选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红王妃》中,面对同样荒诞的世界,思悼和红王妃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因此他们的结局也大相径庭。首先,面对困境,思悼尽管受过严格儒家理性教育,他选择了相信迷信。 他害怕打雷,认为那是雷公索命。实际上,他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选择了逃避,导致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重,他最后居然通过杀人殺动物来发泄闷在心里的火气。红王妃和崇夫人好不容易为他争取到出宫去温泉疗养的好机会,他本可以借此机会修身养性,放松自己,以崭新的面目回到宫中,可是他疗养回来之后还是和之前一样放任自己,胡作非为,最终被父亲处死。面对荒谬的世界,作为一个男人,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而是听之任之,甚至是肆意妄为。因此是他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红王妃是面对困境能采取积极行动从而赋予生命意义的坚强女性。她从小就得独自面对宫中的各种猜忌、阴谋和黑暗。思悼发疯、狂躁甚至杀人,她作为妻子也痛苦不堪。思悼出去疗养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又能自由呼吸了,晚上孩子们围绕在自己身边,那感觉简直犹如死刑得到了缓刑”。丈夫的存在对她来说是地狱,但她选择了直面困难。她忍辱负重、费尽心机,一切只是为了维护丈夫。“壬午事件”给她带来的恐惧、悲伤和绝望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垮掉。但她为了保护孩子,她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在这种环境中艰难挣扎生存。她最终成功地生存了下来,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整个家族。毋庸置疑,她是荒谬世界中自由选择的勇者。面对纷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境遇, 她勇敢地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起了责任,坚持自我的自由选择,最终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红王妃》反映了萨特存在主义中人面对压抑无奈的境地和他人所造成的地狱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倾注了作者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对人类困境的存在主义思考:面对困境,消极无为听之任之会造成更大的痛苦和不良后果;而勇于直面困境做出积极的自由选择则可以在逆境在走出一条路来。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著.杨荣鑫,译.红王妃[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2]杜小真.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Singh, Alka. Margaret Drabbles Novels: The Narrativeof Identity [M].Delhi, India: Academic Excellence,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