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霞
【摘要】目的:分析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卡维地洛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心率和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心率和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抑制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卡维地洛;慢性充血性心衰;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067-01
前言
作为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慢性充血性心衰以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等为主要表现[1]。本文将卡维地洛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两个组别。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8.7±3.1)岁;心功能分级III级10例,IV级3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0.2±10.3)岁;心功能分级III级13例,IV级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充血性心衰的诊断标准。排除存在严重并发症、精神障碍的患者。两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这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如以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1.2.2 卡维地洛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卡维地洛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流程如下:给予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口服卡维地洛片。给药频率为2.5mg/次,每日两次。若患者耐受良好,则按照2w/次的频率逐渐增加患者的给药量,直至卡维地洛的每日用量达到25mg,不再调整给药量。持续为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提供4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3种。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分项包含头晕、胃肠道不良反应2种。
1.4 疗效判定依据:
无效: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四肢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显效: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高于2级。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21.0软件对8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当P<0.05时,可判定两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
观察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95%,两组患者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2.2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67.3±8.3)次/min、舒张压(65.8±5.0)mmHg、收缩压(106.8±9.1)mmHg,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80.4±6.1)次/min、舒張压(74.6±5.7)mmHg、收缩压(120.3±8.7)mmHg。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生率、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头晕发生率14.29%,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发病诱因较多。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差。本文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卡维地洛治疗,结果表明:卡维地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P<0.05),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
医院可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卡维地洛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永生,楚立云,时春华.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190-191.
[2] 金美娟,厉伟民,李国洪.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03:346-3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