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摘 要】 《中国正在说》是东南卫视于2016年11月4日推出的一档全新栏目,它有机融合了新闻言论、脱口秀、电视公开课、电视报告等多种形式,内容聚焦中国崛起、民生、货币、“一带一路”、文化自信、长征精神等议题,凸显党媒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一经推出便犹如一匹黑马闯入了人们的视线,社会反响极好,业内评价极高。
【关键词】中国正在说;电视文艺;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J9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37-01
在各省卫视综艺节目扎堆的周五黄金9点档,东南卫视反其道而行之,2016年11月4日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节目——《中国正在说》。该栏目一经推出便犹如一匹黑马闯入了人们的视线,社会反响极好,业内评价极高。
《中国正在说》自2016年11月4日播出至今,先后推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文化自信:筑起中国精神新长城》、《不忘初心继续长征》、《人民币“入篮”与维护货币主权》、《超越西方模式·挑战主流经济学》6期节目。每期节目都紧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或大政方针,主题极其鲜明有力,每期节目的主讲嘉宾都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诠释主题。
当今社会不缺乏奇人异事,不缺少娱乐爆点,这是经济高速发展,各路文化大量融入所带来的改变,青年人的耳目整日充斥着细碎的信息。青年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社会阅历不足,极易轻信,极易被煽动。在青年人群体中,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相关信息比较少被关注,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对主流文化不客观不真实的攻击与诋毁,这些信息的来源与目的并不明朗,而青年人群体往往对这些信息缺乏一定的常识与分辨能力。这些不良信息长期渗透极易造成他们信仰的缺失,进而对国家政策、道路、制度、甚至文化产生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会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良性发展,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正在说》这档栏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为青年人了解国家认识国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栏目聚焦中国崛起、民生、货币、“一带一路”、文化自信、长征精神等议题,这些选题既突出宏阔主题又注重接地气,既是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模式的深度探讨,也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以第一期节目《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为例,张维为院长以大量的数据,真实的经历、案例,浅显易懂还不失幽默的语言,独特的人格魅力传播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这一核心内容,为大家带来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最动人的篇章,感人、动人,极具说服力。这样的故事,人人能听懂,人人都爱听,尤其对于青年群体来说有非凡的意义:不仅仅能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更重要是信仰的确立、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令笔者惊喜的是,《中国正在说》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中加入了现场问答环节,嘉宾和观众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提问,现场就可以得到专家学者的解答,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针对国家、社会、民生的问题,有时较为辛辣、尖锐,但节目并没有回避问题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针对一个个老百姓所关心的尖锐辛辣的问题,以事实、数据为依托,进行详细、全面的解答。“尺度”大,有深度,针砭时弊,以正视听。
《中国正在说》有机融合了新闻言论、脱口秀、电视公开课、电视报告等多种节目形式,在节目形式上突破创新。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吸引不同社会阶层、年龄层的观众,尤其能够吸引青年群体收看。节目严肃中不失活泼、灵动,极好地平衡了不同节目形式的特点,将不同节目形式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节目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充分说明这类主旋律的学术和理论类节目有很大的市场,也说明广大群众有浓厚朴素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之所以以往的节目没有能够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关键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形式来承载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何去激發观众的兴趣,是每个电视人都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呼吁主旋律节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还是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电视工作者应相信群众的鉴赏力和鉴别力,以富有创意的形式提供优秀的内容。
最后,根据当今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笔者想冒昧向栏目组提出一点建议:在节目中可尝试开放性互动,利用手机直播让不能去到现场的观众也能直接参与节目的录制,可在互动环节让手机用户提问或与主讲嘉宾、现场嘉宾进行其他互动,这样可以极大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使得节目更加接地气;或者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交平台在节目录制当天开通场外互动,在录制时,可挑选网民的问题,对主讲嘉宾或现场嘉宾提问,使节目更具看点。
《中国正在说》既坚持正面发声又注重“时效性”,凸显党媒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节目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理论热点、廓清模糊认识、引领舆论走向,发挥了党媒在思想舆论领域的“定海神针”作用。这档节目使主流声音更加响亮、主流价值广为传扬,是综艺和猎奇盛行的电视界的一股清流,节目摒弃媚外的思想,彰显中国价值观,对青年人成长教育、思想引导、信心树立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舒忠.地方电视台文艺栏目发展现状及对应措施[J].中国报业,2014,(16):62-63.
[2]常江.初创期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形态探析[J].中国出版,2014,(20):34-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