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爽
【摘 要】科恩兄弟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实他们并不算被国内大众熟知的导演。从他们的黑色电影代表作《血迷宫》开始,他们的片子便以强烈的魔幻色彩和黑色风格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片子以其独有的荒诞性,在世界电影上占有一席之地。主题基本上都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慢慢从对人性的思考走向对社会的思考。片子的整体的结构框架和一些部分的表现上是具有“传奇”特质的,当然这一特质是科恩兄弟的电影独有的。在摄影方面,对于镜头的理解,兄弟两人总能总结出他们独特的视听语言技巧。
【关键词】科恩兄弟;黑色电影;传奇特性;摄影手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31-01
一、《血迷宫》的喜剧特点与黑色电影痕迹
《血迷宫》从电影的内容上来看,是对一起凶杀案的解析,故事线并不复杂,沿用经典的叙事模式,通过出色的摄影技术与场景调度,使影片从众多同类电影中脱颖而出。在这里,需要谈及的是作为新派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片中的喜剧元素是独特的,从人物设置本身衍生的喜剧性在现代电影史的发展中被经常沿用,但在这里科恩兄弟从广泛的受众基础出发,将故事设置在司徒平常的现代生活之中,这是能够使电影受众和电影本身连接到一起的关键因素。喜剧本身所具备的元素在影片中被缩小,道具、情节、对白以及人物本身中比比皆是。影片中最突出的喜剧特点在于以黑色建立的喜剧风格所形成的以对白为主、情节为辅的特点。
二、《巴顿·芬克》的传奇性与蓄而勃发
发行于1991年的《巴顿·芬克》是科恩兄弟的另一代表作。是电影史上最难理解的作品,科恩兄弟用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压抑感伤甚至还有些惊悚的故事。“隐喻普遍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依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都是隐喻的。”从《血迷宫》到《巴顿·芬克》的历程来看是一种蓄而勃发。而从《巴顿·芬克》这部电影本身来看,对比中国香港导演林岭东的电影风格,两者在电影整个架构上是螺旋式的上升,但前者的不同在于隐晦的精神上的积累,以及群体偶然性的爆发。此处所论及的群体是在电影中缩小的一类人,这一类人一些与巴顿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与之截然不同的。查理在片中代表的群像,他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梅修,那个嗜酒的作家,所代表的是群像的未来,巴顿所处于的是当下的。因此片中人物是时空的一部分,都是这一类群体,他代表的是一类人,这是一种隐喻,以此存在。所以,片中所有不合逻辑思维的情节在影片中可以被理解为解构的元素,是合理的。
三、《血迷宫》与《巴顿芬克》的“传奇”特质
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和《巴顿·芬克》这两部电影在内容上,以及导演技巧上与唐代传奇小说的风格极为相似。唐代传奇小说的特质,从人物特性上来看,一部分是一些神话人物的雏形,一部分是侠士的奇门异术。看似同科恩兄弟毫無关联。但是以《血迷宫》来看,导演在剧情的设置上,将时间压缩极短,通过一定量的时间来表现更多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内容上,巧合性也是古典文学、古典戏剧所关注的问题,而这样的巧合性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同“传奇”小说有很大的相似。
以《血迷宫》来看,剧中人物台词,同传奇小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故事本身的选择上虽然贴近的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但是科恩兄弟更多关注的是这一类群体在面对选择时候自己的选择,以及他们在面向自我时的拷问。这一点同传奇小说是不同的。但总的来看,整体的结构框架和一些部分表现是具有“传奇”特质的,当然这一特质同中国唐传奇小说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
到了《巴顿·芬克》之后,科恩兄弟直接将一部分东西解构,表现得更贴近于某种神话特质。当然若是用这微乎其微的一点来将其与之联系起来,那么就略显牵强。再来看电影本身,《巴顿·芬克》之中的隐喻是偏向略显晦涩的存在主义。芬克和查理的每一场对白戏,芬克房间内墙上的墙纸都会脱落。查理这一人物是服务于主体本身的,即芬克。查理代表的是芬克内心中原始的欲望实现,这一实现本身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正契合巴顿所要做的工作。
四、科恩兄弟电影的摄影手法
科恩兄弟这样的独立电影和新黑色电影领航者,他们的电影多打破思维常规,还原地域特色,同时充满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所以不难怪科恩兄弟和御用摄影罗杰·迪金斯在影片中频繁使用各种主观镜头。主观镜头的优点在于通过角色的视角来呈现影片的具体故事情节和发生地点,使得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能够和角色感同身受。主观镜头的特点可以说与科恩兄弟的电影风格简直融合得天衣无缝。在《血迷宫》中人物开着车,开车的人看着前面的路,不同的路,同样的主观镜头,都是极其符合影片的主题:戏剧式的黑色幽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