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川南形胜,兴文堪奇。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处,百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这里隆升成为陆地,造就了石海、天坑、地下溶洞三大喀斯特奇观,经历岁月的侵蚀与打磨,地表奇峰罗列,地下溶洞纵横,加上神秘的僰、苗民族文化风情,使兴文吸引了越来越多好奇、探索的目光。
兴文石海景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4平方公里,立体呈现了世界级规模的三大喀斯特绝世景观:地表石海、天坑和地下溶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兴文石海称为“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教科书式地质景观”,“兴文式”喀斯特已成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专业名词。
250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使这里的土地从浩瀚的海洋中隆起,大面积的石灰岩露出海面,形成了今天千姿百态的地表石海,东西绵亘二十余里,南北约八里,异峰竞秀,怪石争奇,《兴文县志》对地表石海的地貌曾有这样的记载:“千石岩,县南六十里,岩石林立,若屋宇,若虬龙,若虎豹,或起或伏,或群或散,千态万状,望之奇绝。”环视群峰,南面山峰兀立,从翠林中探出身姿;东面山峰怪石嶙峋,姿态万千;西北山坡上,石林时疏时密,茫茫苍苍,气宇磅礴,散落在山坡上的“群羊上山”,惟妙惟肖的“金龟戏狗熊”,风趣的“猴子潭”,亭亭玉立的“仙女峰”,如影随形的“夫妻峰”,寄托人们情感的“天涯望归人”,无不承载了万年时光。
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奇特地质现象,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兴文石海是全球天坑研究和命名地,也是中国较早发现和研究天坑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中英岩溶地质学家在洞穴探险联合科考活动中发现了四川兴文特大漏斗型天坑,这一发现丰富了中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学。
兴文天坑又称“天下第一大漏斗”,东西长650米、南北宽490米,距坑底208米,比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阿里西波漏斗的规模大两倍有余,当地人笑称这里是神仙遗落在世间的洗脸盆。鸟瞰天坑,深藏巨壑,气势雄伟;锥形绝壁中修有一条环绕漏斗的游览环线,乘坐观光电梯下到坑底,仰望四周,绝壁千仞,圆天遥遥,令人震撼。
天坑下面,是地質年代距今三百万年的天泉洞。兴文石海共有260多个地下溶洞,天泉洞以其空间规模和游览长度,被称为世界洞穴之首。天泉洞原名袁家洞,据传当年曾有一个袁姓大户在此避乱。抗战时期,这里曾经作为重庆二十兵工厂的分厂。1980年,天泉洞开发旅游,现已开放的主洞长约3公里,共分7个大厅,面积约8万平方米。
从天泉洞径直走入,有一条暗河,清澈见底,舟行其上,宛若穿行在时光隧道之中。水给天泉洞带来了十分梦幻的景象,周围经过千万年自然雕刻的石乳、石笋,或卷或翘,时而像仙阙楼台,瑶池胜景,时而又像村野山乡,一派田园牧歌。从码头下船,踏上铺满卵石的缓坡,走过石林,便来到天泉洞景观最为奇特的大厅。洞厅宏大明亮,顶部有一方天窗,阳光透过天窗射入,飞泉伴随着阳光从天窗倾泻下来,经阳光折射,色呈五彩,为天泉洞蒙上了幻美的色彩。
僰(bó)人,是一个被传奇色彩笼罩着的中国远古民族,从西周到明万历元年,历经2500余年沧桑。僰人长期生存于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曾是川南一带威震四方的强者,被认为是披荆斩棘的人,故在“人”上加“棘”字,称之为僰人。僰人立国很早,顾祖禹在《读史方舆记要·叙州府》中说,僰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将领被封为僰侯,建燹侯国。《通典》记载:“南溪,故僰侯国。”《史记》又说:“今益州南戎,北临大江,古僰国。”
然而,这个存在了几千年、曾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民族,400年前却神秘地消失了。僰人灭亡大致是从明朝开始。僰人的势力日益强大,明王朝甚感震恐,改变了“以夷治夷”的政策,推行“改土归流”,派来汉族官员,强行废除酋长制度,限制僰人的利益。从明洪武到嘉靖的近两百年间,明王朝11次对僰人进行残酷的伐戮,这段历史,在兴文“九丝僰王城”的5块明代碑刻、僰王山的古城墙、大小寨门,以及石海的僰人悬棺得到了印证。
史料记载,北宋政和五年(1115),因不满汉人欺压,僰人在首领卜漏率领下起兵造反,宋王朝派梓州转运使赵遹兼泸南招讨使发兵征讨,用火猴计攻克僰王山。这个民族从此神秘消失。至今,山上还遗存有赵遹的碑刻,以及僰人所建大小寨门和古城墙等遗迹。
僰王山,又名博望山,古名纶缚大囤、石头大寨,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赐名僰王山,位于兴文县城以西20公里的僰王山镇北面,属喀斯特地形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古僰民族最重要的繁衍生息地之一。
僰王山景区为一座平地凸起的孤山,四面皆为悬崖峭壁,主峰黑帽顶海拔1180米。山上植被茂盛,有12万亩以楠竹为主的天然森林,环境优美,清幽静雅,立体气候明显,是天然氧吧;五条水量充沛的溪流终年不断,68道瀑布千姿百态,有声有色;志留纪喀斯特沉积岩(俗称“千层岩”)古老而密集层叠,形成峡谷、溶洞、奇峰、异石等景观。
僰人把曾经的辉煌与英勇留在了山崖上的悬棺之中,兴文石海地质景区内保留有僰人悬棺、墓群。悬棺又称“挂岩子”,是僰族的丧葬形式。僰人认为,祖先的遗体保存时间越长,越能庇佑子孙,僰人死后,将棺材置于绝壁之上,是吉祥的象征。兴文石海景区内的悬棺,据考证距今已有六百余年,曾有棺木四十余具,因年代久远,多数已经损毁,现存七具,按照北斗七星的图形排列。2003年,石海景区对僰寨进行恢复,展示僰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再现了数百年前僰人的生活场景。
兴文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苗族人口约4.8万人,占兴文县人口总数的11%。
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或端午节前后举行。节庆期间,世界各地的苗族同胞齐聚兴文石海踩花山,共度苗家情人节。花山节最核心的活动是“祭花杆”,其历史可追溯至苗族人的祭柱风俗。祭花杆时,由年高德勋的长者点上香烛,杀鸡敬酒,以求神灵庇佑、赐福,男人们围绕花杆,用芦笙吹奏欢快的曲子,随后人们在长者的带领下向花杆行礼,倾洒米酒。endprint
兴文一带的苗族还有在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二过高装节的习俗,这并非苗族特有的节日,而是要与汉族共度。清康熙年间,曾发生史称“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移,来自湖南、广东的抬阁艺术与川剧融合在一起,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形成了艺术形式别具一格的“大坝高装”:童男童女置身于数米高的铁桩之上,着戏服,化彩妆,手持道具,扮演戏剧中的核心人物;铁桩与底座平台相连,平台由杂木制成,用棉布围扎,装饰成戏台,这出戏码中的其余人物站在戏台上即可。节日巡游中,由8名或16名精壮汉子抬着戏台缓缓前行,远远看去,铁桩上的小演员飘飘欲飞。2008年,大坝高装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到达
兴文石海景区
位于兴文县石海镇,距离宜宾市约100公里,距离泸州市约118公里。
公共交通:
宜宾南客站有直达兴文石海的班车,每天17:30前滚动发车。
自驾车:
成都-自贡-泸州-兴文石海
重庆-江津-泸州-兴文石海
昆明-昭通-宜宾-兴文石海
贵阳-毕节-叙永-兴文石海
僰王山景区
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距离宜宾市约70公里,距离泸州市约100公里。
公共交通:
宜宾南客站有直达僰王山的班车,每天17:30前滚动发车。
自驾车:
成都-自贡-泸州-僰王山景区
重慶-江津-泸州-僰王山景区
昆明-昭通-宜宾-僰王山景区
贵阳-毕节-叙永-僰王山景区
猪儿粑
猪儿粑是兴文县传统的地方小吃,名传川滇黔一带。猪儿粑以糯米面为皮,馅料多样,如甜味、咸味、鲜肉、芝麻、苏麻等,加以当地新鲜的芽菜、野葱等食材,蒸熟后,晶莹剔透,皮如蝉翼,香气扑鼻,食之鲜美。
方笋乌鸡汤
在长桌宴、乌鸡宴、水八碗等苗家美食宴上,方笋乌鸡汤被视为最佳汤食。选用的食材均是兴文本地的名优土特产,方笋肉质丰厚、细嫩,乌鸡体质结实健壮,小火煲制,滑嫩鲜美,清爽解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