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师道初心 谨守仁爱情怀

2017-09-11 08:08江治平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道德职业孩子

江治平

哲学大师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而愈加敬畏: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教师是一个教给学生知识、培育学生道德的职业。因此,教师也是一个受人敬仰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教师曾提出“四有”要求: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有人生摆渡风雨无悔的坚守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伟大的职业;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传播者,更是人格的感化者。回忆当我开始接一年级新生的时候,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期待与希望,伴随而来的就是6年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看着他们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也跟着激动和喜悦。可当我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的学生面对空落落的教室的时候,心中却是无尽的惆怅与失落。人生春秋,岁月悠悠,蓦然回首,数十年的风雨兼程,豆蔻年华已不在,在感伤韶华易逝的时候,却多了一份洗去铅华的沉稳和睿智。我们教师就像是孩子们人生路上的摆渡者,天地转、光阴迫,一个6年、一个6年又一个6年,我们引导、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走过人生路上一段又一段的历程。在这历程中,我们要有凝心静气、心无旁骛、忠于职守的坚持和责任心,数十年如一日,与孩子们风雨同舟、同经甘苦。

二、教师要有厚德载物仁爱宽容的气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这个“道”是指什么呢?古时候就是指“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今天又赋予新的含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人师表、以德育人,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给下一代,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做人的根本。这些年我所经历的学生中,家庭有经济条件富裕的,也有生活窘迫的;学生父母有职位高的,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有学习领悟快的,也有学习理解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仁爱与宽容之心,平等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材施教,用心教给学生社会道德和日常行为准则。爱而不迁就纵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会用仁义博爱宽容之心回报社会。

三、教师要有甘于清贫苦中作乐的情怀

当教师要有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的精神。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就为我们树立了教师的历史形象,成了我们生活的历史写照——那就是神圣与清贫,伟大与辛苦的并存。许多教师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特别是乡村学校的老教师们,他们不少都经历过油灯下伏案备课的日子,长期以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如今已是两鬓苍苍。虽然现在的教师工作条件和待遇比以前好多了,但如果说起职业的辛苦,乡村当老师真的是累。早上得比学生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到校,然后就是上课、批改作业、备课、备教研、处理班级事务、时刻照料着学生的安全等,只有放学后1小时后没有接到家長们的电话,这一天紧张的工作才算结束。虽然辛苦,但当我们看到一群阳光灿烂、天真无邪的学生们时,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我们始终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激情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艰辛与成功并存,努力与收获共行。面对荣辱兴衰、进退得失、灯红酒绿,不逐名、不逐利,谨守一颗敬业、乐业的心,不断培植“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心灵之树常青,才能苦中求乐。如果说教师的生活是神圣与清贫,伟大与辛苦并存,那么大家正是因为清贫而更加神圣,因为辛苦而更加伟大!

四、教师要有学无止境登堂入室的追求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碗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湖水。在如今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靠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终身学习应是教师的职业追求。首先,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识。通过“拜师学艺”、青蓝工程、教研课、观摩课等,向专家、同事学习,留心别人的知识讲解,留意别人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处理艺术,尽可能多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其次是广泛涉猎知识,积极参加培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应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既要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还要成为各学科的杂家多面手。因此,要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坚持抽空余时间、睡前半小时,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学习了解教育教学业务新理论新动态,提升人文素养和社科知识。在备课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这样上课时教师才能胸中有数、游刃有余。最后,要善于总结提升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学到的知识和教学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初步认知的层面,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不断总结经验、融会贯通,打造适合自己学生的特色。平时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通过总结失败、提炼成功、积极创新、寓教于乐,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教师要有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奉献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梯”“红烛”“ 春蚕”,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伟大和无私。“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重要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才能民族兴国家兴。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所以,教师从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升官发财、锦衣福贵”的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终生无悔。从事教师工作,需要有“学校、班级就是我的家”的思想。对低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得一点一点地教,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知识学习得一次又一次地讲解到每个孩子能理解,甚至一笔一画地示范。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既要做他们无话不聊的朋友,常常交心谈心,又要成为他们的“管家婆”,甚至比他们的爸爸妈妈们还管得多管得细。许多教师自己的辛劳付出还不算什么,工作起来常常为了学校、班级的家却忘了自己的家,常常为了学校、班级的孩子却忘了自己的孩子。从教这些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每天心里惦记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记挂学生的生活冷暖,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嘘寒问暖,对生病学生主动看望慰问,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帮助。正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所说:“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献上整个春天;如果孩子们渴求一滴海水,我愿倾其一片海洋;如果孩子们要撷取一片红叶,我愿给予整片枫林……”

教师是知识与道德的化身,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为人师,为世范,是师者的初心。选择了教师,就注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忘我、选择了无私。为了学生,应坚守这份初心,无怨,也无悔!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职业孩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我爱的职业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五花八门的职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