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县的义务教育均衡之路

2017-09-11 04:20杨安华
云南教育·视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县学校发展

杨安华

“最高大耀眼、最宽敞明亮的是学校,最动听的是琅琅书声,最受人尊敬的是教师,最让庄稼人关心的是送子女读书成才。”走进凤庆,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人们都有着这样的感受。这是凤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真实写照。

凤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为彻底摆脱贫困,把人口大县变成人才大县、经济强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凤庆人认准了最根本的在于抓教育,而最核心的在于促均衡。围绕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工作要求,凤庆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督导、同考核,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人人接受良好教育”的原则,实施城乡一体化配置,确保教育资源的全县统筹、管理体制的全县统一、教育成果的全县共享,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2月,凤庆县被国务院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要脱贫,横下一条心抓教育

尽管凤庆自然资源优厚,是有名的“滇红”之乡、核桃之乡,是历史悠久有着46万人口的大县,尽管全县经济不断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却是个国家扶持的贫困县,截至2015年,全县尚有4万多的农民处于贫困线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人民的愿望,时代的呼唤,对县情的审视,化为凤庆县委、县政府的千钧重担,他们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高度,从为全县46万人民负责、为历史负责的高度,把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把凤庆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大决心、大气魄,横下一条心抓好教育。

凤庆县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教育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出台了《凤庆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凤庆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于2012年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创建工作,对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和措施,為全县义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教育均衡贵在真抓实干。县里建立起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的机制。领导班子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育第一线,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兴重教兴学之风,为学校划拨建设用地,化解债务,控辍保学,贫困生救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莫不尽职尽责。县各机关、部门把支教兴教作为义不容辞的大事,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满腔热忱为教育排忧解难办实事,通力合作奏响了“科教兴县”的主旋律。

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教育,还表现在切切实实做到“六个优先”:优先保证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优先配齐配强教育部门领导班子、优先预算教育经费、优先发放教师工资、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录用教师。凤庆地方财力十分薄弱,捉襟见肘,但是县领导们坚定一个信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哪怕勒紧裤带,也不能亏教育。县财政积极筹措经费,对教育投入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确保投入逐年增长,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确保教育经费不被挤占或挪用。

县政府还在县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每年硬挤出1 000万元作为教育建设资金;每年挤出100万元用于奖励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奖,每年硬挤出50万元用于全县校长的年度目标考核奖,每年教师节,县、乡(镇)都要召开表彰会,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全县“普六”“普九”期间教育欠债2 000多万元,县财政咬紧牙关,从2007年起紧缩其他开支,每年挤出200万元偿还教育欠债,10年间化解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所有债务,各学校得以全面“减负”。

“凤庆县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县上下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全县义务教育呈现出快速、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检查组对凤庆县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教育改革,激发了均衡发展的活力

改革,是动力的源泉。

2014年5月,凤庆县出台了《凤庆县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优先发展教育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激活了用人机制,推行了校长公选制,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有力地激发起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县、乡(镇)及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构建政府、教育两线,县、乡、校三级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县、乡两级督学责任区制度。县、乡两级督学积极履行职责,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办学水平、各乡镇履行教育职责、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督导检查。

迈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步伐。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投资的教育投入机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大教育投入,凤庆县第三中学、凤庆县西南小学率先采用招商引资建设。

创新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模式。凤庆县始终把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补齐教育短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2015年以来,凤庆县在优化校点布局的同时,探究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以学区制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全县教育学校点多面广的现实难题,促进了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

今年2月,占地68亩计划投资近8 000万元的凤城西南完全小学开工建设,这是继2015年投资1.8亿元建成的凤庆县第三中学新校启用后,凤庆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发展布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举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凤庆县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进均衡发展的基础,相继实施了校安工程项目、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改薄项目等一批教育民生工程。近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9所,新增校舍面积11.7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地3.9万平方米,排除了所有D级危房。截至2016年,全县有教育技术装备中小学理科实验仪器219套,中小学音体美实验仪器219套,中小学图书148.5万册,计算机5 739台,多媒体设备1 281套。全县所有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信息技术普及率达到90%。教育重点项目和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广大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让人处处感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气息,山沟沟里的学生娃也能像城市里的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endprint

咬住质量不放松:让学生“上好学”

在去年全省组织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选中,凤庆县大寺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校风、教风、学风示范学校,这是近年来凤庆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一个成果。近年来,凤庆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凤庆县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教师补充常态机制,拓宽吸收教师渠道,壮大教师队伍。政府每年在事业单位人才招考中安排不少于60%的教师岗位,每年争取不少于100名特岗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每年还引进10~20名本科、研究生教师。到2017年,全县教师实现了全编制在岗,全面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坚持“国培”“省培”“校培”相结合,近3年来培训教师17 951人次,培训覆盖率100%,全县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从“塑师德、铸师魂、强业务、树名师”的办学理念出发,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认真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对教师开展全方位的培训,至今,全县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1 309人。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着。

聚焦课堂,以课改促均衡,是凤庆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举措。该县建立健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常規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出强化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均衡、优质、共享、共进”为主题,着力在研训联动、师资互动上下功夫;以建立骨干教师引领、集体备课教研、科研培训联动等制度来促进教师素质均衡;以开展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管理资源等互通互学活动来促进内涵管理均衡;以深度合作、结对共建、联手共育等课题研究来促进教育研究均衡。

坚持用科学评价促校际均衡。着力引导各学校牢固树立规范办学、民主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理念,认真研究制定了《凤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凤庆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与岗位职责实绩挂钩的年度重点工作考评制度,充分激活个体创造力、团队合作力和目标导向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一品”特色办学催生满园春色。凤庆一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德育示范区,郭大寨中学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凤庆二中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足球示范学校。近5年来,在临沧市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凤庆县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同时,大寺中学、平河中心校等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跃居全县前列,城乡学校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全县教育“百花齐放”,边远山村娃在家门口“上好学”成为现实。

破解难点,保障教育公平

控辍保学一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为了破解难点,凤庆县切实推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凤庆县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七项制度》,全面压实乡镇、部门控辍保学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优惠政策,全力抓实控辍保学工作。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因贫困而失学辍学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控辍保学工作凝聚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血。每到假期,老师就开始做家访工作。到了开学,对不来报到的学生开出花名册,责任到人。村干部、老师逐村逐户动员。有的老农说“我不读书也过了一辈子”,有的辍学孩子扬言要放狗咬老师,有的见教师前门进他就从后门溜。但村干部和教师不灰心泄气,不嫌山高路远,不怕累坏腿,不怕磨破嘴,反复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细致做工作。对带着子女外出打工的人员,则采取打电话联系,要求家长让孩子就近入学,如果没有在外地就读,则让家长尽量动员来入学。对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此外,该县还制定制定了《凤庆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凤庆县留守儿童少年学生管理办法》,通过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等形式,全面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全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和留守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也积极到县特教学校入学。

滴水穿石。一个个家长被说服了,一个个贪玩的孩子又返回了教室,控辍保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巩固了义务教育。2017年,全县小学辍学率0.33%、初中辍学率1.74%,均未超过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我县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第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让城乡孩子同享优质教育,推动我县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的目标迈进!”这是在今年召开的凤庆县第十六届人代会上,县政府主要领导向全县人民做出的承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县,凤庆县再次吹响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号角。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县学校发展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