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日本的人,都能够体会到日本人大事小事、有事没事都鞠躬致谢的“烦琐”。身处这种环境中,不得不让人开始耐心观察、细致思考日本人“擅长”感恩的特质从何而来?
感恩教育从小开始
据记者了解,日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接受感恩教育。比如,日本的幼儿园会为每个孩子举办生日会。孩子生日前,老师会邀请他们的父母出席。在生日会当天,学校会把孩子从出生以来的照片全部悬挂起来展示。同时,孩子的父母也会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出生到学语,从学步到数数。
通过这样的生日会,孩子们逐渐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明白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期望,这样不仅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也让孩子懂得对待父母要心怀感恩之心。日本人认为,孩子从小知道感恩、尊重生命,长大后很少会做出越轨的事。
除此之外,日本的幼儿园还让孩子们轮流照料园内饲养的小鸡、小兔子等,照看植物园内的花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并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这种教育直至进入小学后仍会持续开展。
不仅如此,在日本出版的很多儿童读物都是“感恩教育读本”。经典的感恩教育丛书《谢谢传递给我生命的人》《谢谢妈妈》《谢谢大家》被列为日本小学生思想道德课教材,它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祭祖传统、生命诞生、生命延续、失去亲人、对他人心存感恩的内容,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联系和延续,也了解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感恩、珍惜生命。这些书即使成年人阅读,也会获益匪浅。
日本的感恩教育还从小事做起。有一次,记者接朋友的孩子放学,日本小学生的书包一点都不比国内的轻,本想帮孩子提书包,小朋友谢绝了。他说:“谢谢叔叔,老师和妈妈都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对别人最大的感谢。”记者听后很是惊讶。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朋友告诉我日本人的教育确实细致入微。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收衣服、晾衣服,还时常把爸爸妈妈的衣服也一起收了。老师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感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感恩教育身教重于言传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好像感恩已成为对孩子最基本的一项要求。这样的教育要求本没有错,但是任何教育的成果,身教都远远胜于言传。日本人深刻体会到,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能要求孩子呢?
众所周知,日本人每餐饭前都会双手合十说“我开动了”,我们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一个就餐前简单的示意,有两重深层的含义,一方面这是向做饭的人付出劳动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向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感恩,并且要一点不浪费地全部吃干净。因此,在日本的餐馆一定会看到,无论多大的孩子,在餐前都会效仿父母双手合十说一句“我开动了”。一个日本朋友曾告诉记者,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些深远的含义小朋友们当时还不会明白,但从一开始效仿大人的動作,慢慢就养成了习惯,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懂得其中的奥妙,到那时他们一定会充满虔诚地双手合十,感恩大自然所赐予的这一切。
感恩也要礼尚往来
接触过日本人的朋友都觉得日本人很客气,无论什么时候见面都会送点小礼物。日本人在这种礼尚往来间,送出的是自己的感恩与祝福,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日常间便有的感恩教育。
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礼仪,也包含着感恩的层面,一年有很多次送礼的日子。记者家刚搬来一个邻居,住进来没几天后就敲门说自己是新搬过来的,以后请多多关照,并送上了一份礼物。记者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便请教日本朋友,原来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还礼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记者随后便送了他一盒中国的茶叶。就是这么一件日常的事情,让人从中学到了如何感恩。
想教育孩子就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有可能孕育出感恩的种子。教育孩子并不是将知恩图报挂在嘴边,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日式”的感恩教育,是在关爱孩子的过程中慢慢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关爱中感知爱、学会爱,再懂得感恩、报恩。
(来源:《光明日报》 张冠楠/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