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刘阿涛
把孩子从 “王者荣耀”的虚拟世界里拉出来
陈 伟 刘阿涛
我在一所小学任教科学课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兴趣十足,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我如何改变教学方式,还是有部分同学仿如游魂,呆若木鸡,一扫以前情趣盎然的状态。还有几个学生萎靡不振,意识模糊,有的甚至趴在课桌上酣然入眠,好像昨晚一夜没睡的样子。我咨询了一下其他的科任老师,结果他们也都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不仅如此,孩子们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同学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起初我以为是学生进入青春期,而且又恰逢春季,性格变得比较浮躁,可是就连三四年级的孩子也躁动不安起来,彼此之间一言不合就动手开打,嘴里还念念有词:来啊!动手吧!我很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天早上,我到六年级上课。同学们还是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眼皮重重地垂下去,勉强眯条缝出来,示意自己还醒着。我想到微博上关于调查学生玩 “王者荣耀”的视频 (王者荣耀,一款腾讯公司开发的网络游戏),突然意识到:可能他们也在玩这款游戏,于是便假装好奇地问他们:“你们有谁在玩 ‘王者荣耀’吗?”话音刚落,刚才那几个即将沉睡下去的男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腾地一下坐直起来,高高地举着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老师,我玩!” “老师,班长也在玩!”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说玩过,还有人举报说有几个同学半夜时间还在玩呢!
我找来几个同学,问他们玩这款游戏的感受。他们说,一开始只是很好奇,而且也想放松一下心情,就点开随便玩玩,可是没有想到越玩越想玩,有时睡觉脑子里都是游戏的画面,一会儿不玩就难受。接着有学生也很无奈地说:“我们也知道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可是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看到他们悔恨而又憔悴的面容,我有些难过。
他们走了,我的思绪却未平息。儿童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好奇之心而去尝试新鲜刺激,结果禁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控制不住自己而上瘾成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孩子来说,这些游戏就像鸦片一样,成为精神毒药,身心均受到戕害,抛掷了时光,透支了体力,成为新一代的 “网络儿童”。小小年纪,本是人生学习、生活的大好时光,却网游成瘾难以自拔,不能不说这是很悲哀的事情!长此以往,他们怎能有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怎能健康快乐成长,又怎能形成应对新世纪挑战的综合素养?
其实不止在我们学校,还有非常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据某研究报道称,单 “王者荣耀”注册用户就有2亿人左右,而 “00后”用户占比超过25%,换言之,全国就有约5000万青少年沉迷于该游戏。从网络盛行到现在,新闻多次报道一些未成年人因沉迷网游而身患老年型疾病;或者学习不思进取、荒废学业;或者失去理智,行为暴戾、乱发脾气;或者为了买游戏装备而乱花父母的血汗钱等等。最近,一少年从楼上跳下,昏迷醒来后疑惑地说: “我怎么不会飞!”父母问其原因,他一会儿说随意的,一会儿说在梦游, “大脑一片空白”。此类悲剧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咂舌。家长、老师们普遍反映,沉迷网游的孩子们,身体垮了,注意力分散了,脾气暴躁了,学习游离了。沉迷网游,不仅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的健康发育;还迷惑了他们的心智,使他们分不清现实和虚幻,迷失自我;更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健康的消费理念的养成,社交能力的培养等等,危害诸多。
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现象,把孩子们从虚拟世界中拉出来。前不久,杭州某中学的一位教师发布了一篇名为 《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的文章,痛批该游戏迷惑青少年;人民网对 “王者荣耀”进行了深度报道,质问该游戏究竟是娱乐了大众还是 “陷害”了青少年的人生;新华社也批此游戏为 “亡者毒药”,荼毒青少年的身心。
迫于社会压力, “王者荣耀”开发商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1、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2、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家长可远程控制消费额度和游戏时长;3、强化实名认证游戏账号。但也有学者认为,预防青少年儿童沉迷网游,单靠游戏开发商可能效果不大,没有了 “王者荣耀”,还可能会有其他的 “荣耀”出现。就此而言,学校、家庭更要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方面,发现学生沉迷网游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让孩子意识到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现实生活而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例如,建议孩子们每天尽量缩短玩游戏的时间,如每天减少十分钟,再依次减少,慢慢控制玩游戏时间,逐渐降低玩游戏的兴致;建议孩子们做完作业后找附近的同学做一些实地游戏,如打篮球、郊游、跑步等,借以转移注意力;对于已经上瘾的孩子,可以建议由学校心理教师或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干预。
家庭方面,家长要采取有效措施,多重管理。首先,做好表率。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表示,家长要想孩子不玩网游,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仅自己不玩,还要减少手机的使用率,少刷微博、聊微信,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的引领作用,营造出 “无网瘾”的家庭环境。其次,关爱、陪伴孩子。据社会调查,现在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找不到年龄相仿的玩伴;家长平时上班忙,无暇关注孩子,以致孩子心里逐渐变得空虚,真实生活中得不到爱与归属感,便借虚拟世界来满足需求。因此家长无论再忙,也要多增加一些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进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比如经常和孩子一起聚餐、散步、讨论,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尊重、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聊聊学校发生的有趣事情,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结识了哪些知心朋友,对一些社会热门问题的看法等,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弄明白孩子的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家长还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孩子在现实中寻找新的生活乐趣,获得积极体验,填补内心的空虚,培养正常的社交能力,比如组织同一小区的同龄孩子们,开展一些球类竞技比赛、野炊旅行、社会现象探究调查或者到福利院帮扶困难人群等有意义的团体活动,以这些团体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团结合作,体验真实的成功感和团队荣誉感。再次,正确引导孩子。当发现孩子玩网游时,家长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暂时放松一下学习压力,并无大碍。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靠玩网游来放松,很可能是饮鸩止渴。家长要及时制止,引导孩子合理地缓解压力,比如通过运动、看书、找好友聊天等途径释放压力。当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时,家长宜疏不宜堵,不能暴力禁止,否则极易造成孩子产生叛逆情绪,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协商处理的办法,还可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改进,改进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或者惩罚,促进孩子健康上网。
童年、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及时让沉迷网游的孩子醒悟,把他们从虚拟世界中拉出来,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你我需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