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为什么喜欢发掘古代墓葬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经常会被人问:你们考古的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挖墓啊?最有趣的是2004年我带领几位考古人员去盱眙勘探泗州城遗址,村子里的人见到我们时说:“看,挖墓队来了”。村民们把“考古队”说成是“挖墓队”,如何和他们解释,他们还是半信半疑。可见,“考古人喜欢挖墓”似乎成为社会的共识。确实,细想起来,考古发掘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真的经常与发掘墓葬有关系。这些年我国考古成就中最热门的话题先后就有过大云山汉墓、曹操墓、海昏侯墓发掘等等。
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形成?
首先,过去中国的考古机构大多设在博物馆,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多为比较完整的历代文物,而完整的文物一般只能在古代墓葬中才有可能出现,尤其是精美文物更加多见于古代帝王及社会上层人士的墓葬中。为此,博物馆当然希望它的考古部门多挖墓葬,以期获得精美的完整文物。这种情况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省级考古机构多从博物馆中独立出来之后已经得到极大改观,但是老百姓的印象中还是认为考古人喜欢挖墓,这就牵涉到其他方面问题了。
其次,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历史城区的考古较难入手,那里要么是高楼林立,无处开挖;要么是开发商很强势,考古人斗不过。于是考古人的主战场就到了郊区或乡村,恰恰是古代城里人埋葬的地方。因此,即使是配合基建而开展的考古,往往也以墓葬发掘占主体。此外,相对于墓葬,遗址发掘难度大,耗时长,出土遗迹遗物观赏性差,工作成果短时间不容易见到,也让一部分考古人对遗址发掘有所避让。
第三,出现社会的误解还与媒体的宣传及考古人自己的倾向有关系。发现遗物丰富的大墓尤其是名人大墓至少在考古界算是重大热门话题,故而一旦发掘,自然会成为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加之社会人士对古墓类话题也极感兴趣,于是考古人喜欢挖墓的“刻板印象”就更显突出。同时,由于一般遗址出土遗物多为残破遗迹或标本,其科学性往往得不到考古人深入浅出的阐发报道,媒体以及百姓对科学话题也较为漠然,这就更加强了“考古人喜欢挖墓”的社会观感。
古代人的观念与今人不一样,古人视死如视生,十分重视死后“世界”的营建。如果考古人发掘到一座保存完好的贵族大墓,就像打开了一座古代的文化宝库,那些令人惊叹的各种随葬品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辉煌。如古埃及图坦卡蒙墓,中国的马王堆汉墓、南越王墓、西汉中山王墓、秦始皇兵马俑坑等,无不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每一座经过考古发掘的墓葬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单位,它们的时代、地点、文化结构等比较明确,具有充分的科学、历史、艺术、文化等价值。考古学家通过墓葬出土的各类文物,可以研究和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物质生产能力和生产体制、科学技术、思想风貌、丧葬制度、艺术水平、宗教及民俗、跨文明交流、阶级关系、饮食和疾病、建筑文化等。
有的时候,一座墓葬的考古就是一部未知历史的全新呈现,有的墓葬出土的简牍文献、墓志地券、印章封泥等可以颠覆已成定论的先人旧说,引领人们进入到一个个值得重新探索的学术领域。此外,正是因为墓葬出土的文物多为完整器,它们可以为一般生活遗址或生产制作地出土的残碎文物提供比较研究的标准器;可以澄清公私收藏品中饱受争议的传世文物的真伪;可以让历史之谜的真相大白天下;也可以用它们重构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历史、千年创造……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墓葬作为古人的归宿,它还有思想启迪的意义。考古学者都知道,当面对出土的不同时代、不同规模、不同死者身份的墓葬时,我们会想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人都不过是匆匆过客,无论他生前是贵为天子还是贱为贫民,在墓葬中,他们都真的不过是一抔黄土、一具枯骨。可以说,那些富丽堂皇的墓葬出土文物并不能证明它的主人成就如何,反而暴露出占有这些巨量财富的死者及其家族、阶级是多么地贪婪、愚蠢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