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
摘要: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贯穿于其始终,想要将所有安全风险消除,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建筑企业应尽可能地控制安全风险,将施工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安全风险管理,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质量,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在高素质水平施工人员的幫助下更加安全顺利的进行工程建设,减少风险出现的几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风险管理
1、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势必会带来很多安全风险问题。通常而言,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造型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造成在建筑中频发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TZ:作人员需要长期在露天高空中施工,这无疑有着很高的危险性。同时,在施工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后期作业规划和工程实施中,很多时候都由自然条件所决定,因此,很难预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很难预测风险对于建筑工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不但会对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而且也会为整个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建筑工程特点,不管是工程监理工作者,还是具体施工工作人员,都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树立起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唯有施工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
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是指施工中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技术力量不足。由于技术能力不足以完成机器操作,机器操作不当的现象经常发生;②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施工中,不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建设中聊天,注意力不集中;对施工中的隐患不能作出准确的预警等;③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项目经理或班组人员不按规定进行入场前的安全教育和告知;④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建中的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提高了较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2物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中,“物”代表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机械、能源等方面。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倒塌事件,给施工增加了负担,也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机械的质量和规格不符合要求,设备的零部件缺失,会影响整个机器的运行能力,再加上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当,设备陈旧,都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能源燃料使用不当,造成人员烧伤,重者引发爆炸事故,伤害施工人员和附近的居民等。
2.3环境因素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无人清理,除尘设备缺失,地下环境潮湿、黑暗,工人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现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工人的饮食和生活卫生条件差等等,这些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3、加强建筑安全的风险管理方法
3.1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
新时期,若想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与市场占有力,开展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构建相配套的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借助该机制实现对项目施工中各项要素的管控,分配好安全管理的权责问题,进而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安全监管机制的具体要求表现如下:其一,施工方必须要构建安全管理团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针对性与目标性的管理,制定一定的规范与制度,打造安全管理体系,这是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安全管理团队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可对施工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违规操作等予以制止,且惩罚与批评施工人员,以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其二,构建完善的分包管理系统,从诸多优质的企业中选择资质高、技术先进、诚信度高的企业来开展合法的分包,且和分包方签订合同,要求的分包方要及时做好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以求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3.2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对于工地用电,要保证接地、绝缘良好,杜绝电线破损、裸露、老化、超负荷运行等现象,对不符合用电规定的要及时整改,严禁随意敷设;露天高温作业环境下,是安全事故发生率非常高的季节,要避免或减少高温条件下的作业,可以运用延长午休时间、小换班及增加工作休息次数等措施解决高温作业的问题,在通风阴凉处设置休息地点,同时应配备洗澡设备、风扇等,可以将空调安装于休息室内或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暑降温。另外,施工场地内使用合理的颜色,让施工人员的眼睛能够减少刺激,降低疲劳感;减少或降低噪音,做好防尘工作,合理安排施工作息时间等,通过这些举措让施工环境得到改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對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
用人企业应对现场施工工作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唯有达到了安全培训的一系列要求后,才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一些特殊岗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上岗,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发现有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实施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形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工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唯有从根本上找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原因,才能真正地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总之,安全生产的主体是施工企业,因此应积极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明确企业责任,避免出现安全风险事故,防止对人民群众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工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