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称,高空无人侦察机可以帮助中国主宰“临近空间”——这是现代太空竞赛的一个核心区域。“临近空间”的高度大约从海拔20000米开始。此前,临近空间一直被视为无人机的“死亡区”——这个高度空气稀薄,很难产生推力,而极低的温度意味着像电池这样的部件容易发生故障。
近日,中国的研究机构在距地球表面25公里的临近空间成功测试一种无人机。两架大小与蝙蝠相仿的无人机在放飞前被超压气球带到不同高度,然后被电磁脉冲发射出去,其时速能在一个臂长的距离内从零加速至100公里每小时。“就像射出一颗子弹。”来自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杨燕初说。相较于飞行高度仍局限在约10公里且每架造价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美国MQ-9“死神”和中国“彩虹5”系列无人机,杨燕初的团队研发的这些临近空间无人机的造价将低至区区数百元人民币。它们携带的传感器包括地形测绘设备和用于定位军事部署或活动的电磁信号探测器。
随着美国寻求获得一种可渗透防空系统并深入敌后搜集敏感情報的新武器,近年来美国海军和美国宇航局已开展类似试飞。中国曾是临近空间竞赛的后来者,但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技术进展已超过其他大多数国家。杨燕初说,“我们希望在2020年获得某些重大突破,它们将成为通往大规模应用的跳板。”
本次飞行的超压气球球体体积约7000立方米,设计升限25公里,载重能力约150公斤。球体构型采用“南北型”带加强筋的设计方案,相比传统零压气球能够承受更高压差并实现更长时间的飞行。总飞行时间8小时,平飞高度約25公里。试验验证了球体设计与加工技术、超压气球能源、飞控、长距离测控技术、超压气球发放回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取得了超压气球球体及吊舱从日出到日中天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压差、温度数据,为后续球体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气球整个飞行过程中高度波动在数十米范围之内,体现了超压气球耐压能力强、高度波动小的特点。气球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吊舱及球体均成功回收。
本次超压气球飞行还搭载了四类五种载荷,成功完成了高空无人机投放、高空吊舱环境热控、高空农业育种、高空太阳能电池标定和高空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等试验,取得了大量有效的试验数据,其中多项试验均属国内首次。飞行试验完成了全部预定目标。超压气球飞行试验的成功,验证了超压气球设计的可靠性及其性能的优越性,属国内首次,标志着光电院在长航时超压气球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对光电院牵头的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科学试验系统”提供了有效支撑,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9月,超压气球在内蒙古首飞,平飞高度约25公里,成功完成了高空无人机投放、高空吊舱环境热控等试验,其中多项试验均属国内首次。外媒称,两架大小与蝙蝠相仿的无人机在放飞前被超压气球带到不同高度,然后就像射出子弹一般,在一个臂长的距离内从零加速至100公里每小时。有网站称,目前服役的飞行高度最高的无人机是美国的RQ-4全球鹰,高度在19公里。
临近空间,也被称为“近空间”、“亚轨道”或“空天过渡区”,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