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摊开丰饶扇面

2017-09-10 09:16卫遥
科学之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寿山扇贝砂石

卫遥

当河流流出山谷时,能“摊”出一块块扇形的土地来。相对于三角洲而言,洪积扇的形状大都为扇形。这块块“扇贝”,在西北干旱区滋养出点点绿洲,在华北平原则影响着人们的种植方式。

天山下的“扇贝”

天山南北雄奇壮丽,巍峨的群峰一线排开,在西北大地构筑出一道荒漠和雪山相接的风景线。

天山有很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冰雪融水灌溉着美丽的高山草甸和郁郁葱葱的山地森林。在山脚,当山势渐缓时,各种植被也开始消失,石块、砂砾开始变成大地的主宰,地表变成了一片倾斜的砂石滩。冰川融水的涓涓细流渐渐四散开来,渗漏进沙土里,显示出干旱荒凉的景色。

然而继续再往下,胡杨、柽柳、芦苇等植物却又出乎寻常地冒了出来,就像一道花环一样围绕在大山脚下,形成了山脚砂石滩和山外大荒漠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这就是沙漠边缘的绿洲。

从空中往下看,天山山脚就像点缀着一排排大扇贝,“扇贝”小则有方圆百米,大则有数十平方千米。在每个有高山融水淌下的山谷口,就会形成这样的“扇贝”:由砂石构成,在扇形上还有一道道放射状的水流痕迹,就像贝壳上面的花纹一样。这就是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从山区进入开阔地区很容易形成洪积扇。水从高处流下,极易散向两侧,所携带的砂石堆积下来,河流向前流淌,两岸土地也逐渐变宽,便会在山前逐渐“摊”出一个扇形。

“摊”出好风光

我国的西北地区遍布冲积扇,无论是慕士塔格山下层次丰富的平原,还是天山下孕育着绿洲的河谷,又或者是天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完美“扇贝”。洪积扇带给人们多样的风景,也给干旱地区带来难能可贵的绿洲。

冲出来的绿洲

洪积扇尖顶,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宽广的扇形外缘,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当山区湍急的河流流出谷口,水流搬运能力下降,巨石率先停留下来。随着水流越来越远,越来越缓,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水中的砂石也逐渐沉降下来,先是石块,然后是粗砂,最后是黏土。所以洪积扇尖顶大多是粗颗粒的砂石,而到了外缘则演变成了细腻的沙粒黏土。

锅有缝隙和窟窿会漏水,土地也一样。洪积扇顶端的砾石、粗砂颗粒大,孔隙很多,就像筛子一样,会让水分渗漏到很深的地方,所以土地比较干燥。而到了扇形的外缘,土地由粉沙和黏土组成,渗水性很差,就像在田地之下铺了隔水防渗膜一样,能让水分充盈在土地表面,使扇缘土地湿润,甚至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喷涌的泉水。天山脚下的绿洲,就是在这样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

让我们去广阔的西北见识洪积扇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宽广的山脉下,各个山谷谷口的洪积扇互相连接形成山麓洪积平原。整个平原的扇缘因为地下水富集,会有连片的湿润地区,这在干旱地区最为宝贵,就成了村落与耕地集中的地方。新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等现代化城市,以及大片的瓜、果、棉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山前洪积扇绿洲上。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武威这些在戈壁荒漠间的历史名城,瓜果飘香、沟渠纵横,则是拜祁连山的洪积扇所赐。

洪积扇上的皇家风水

燕山在北京西北逶迤绵亘,于昌平区境内拔起一座高大的天寿山,一条窄窄的小河在大山里蜿蜒。小河向南冲出群山峻岭后,两边山势渐渐开阔,天寿山就像怀抱一样,在小河两岸围成了一个喇叭形谷口,山谷宽度逐渐从几十米增加到10千米。山谷内形成一个北、东、西三面有山的扇形小盆地。

气势磅礴的明十三陵就坐落在这扇形小盆地四周的山麓。当年的皇家风水师认为,盆地三面群山环抱,中间小河蜿蜒,南望视野开阔,乃藏龙聚气之地。选定陵区之后,明王朝在山谷外修建了几十千米长的围墙,把小盆地围了起来。

一些人相信龙脉风水之说,便竞相在围墙外尽量靠近皇陵之处购置墓地,这股风潮直到现在依然未止。事与愿违的是,这些坟墓常常出现墓穴进水、棺木被浸的情况。这难道是皇家的风水百姓享受不了?

天寿山十三陵地区,正是一个燕山山脉的洪积扇。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千米之隔的陵墓会有那么大的差别,皇帝们占据了天寿山洪积扇的中高处,紧邻山麓,土地干燥。而陵区围墙之外已经接近扇缘,正是地下水丰富的地方,自然不再适宜建造坟墓。

猜你喜欢
寿山扇贝砂石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整治环境下砂石运输前景分析
不灭的初心(节选)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梦想的力量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