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苗苗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曾说过"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童心,一個古今中外无数次被提及的词,却因各种因素渐渐被泯灭。
回忆古人,"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暮年放翁拄杖登山,享受自然之美;羹煮野菜,体味田园之趣,如此生活,怎不悠哉?惯性,自由,一颗童心使他心灵永驻。
现代生活中,自小爱捉蟋蟀,认植物的沈从文,是富有童真的,不然,怎会写出《边城》中水雾弥漫的湘西山城与那嫩绿的似乎会滴下水的青春?心中有一座梦幻城堡的杨红樱是童心未泯的,否则,又如何创造出性格鲜明,淘气活泼的马小跳与美妙清新的童话?童心,是如此的纯洁与美好,不染一丝纤尘。“天下之至文,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为文学创造奠定基础。
中国的文化瑰宝如此,外国亦是如此。文豪福楼拜写过:“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日出?想象那太阳缓缓上升,为河流,花草披上金光闪闪的薄沙,潮湿的土腥味与清脆的雀啼牽引着你的嗅觉与听觉,是多么富有童趣!
黎明,是一天中最清新、纯澈的时候,像玻璃般透明产童心一般,折射出五彩的光芒。然,这份童心却在渐渐被泯灭。恃宠而骄的孩子不敬长辈、不懂感恩;行色匆匆的成人满脸疲态、心灵麻木。教育至上的当代,父母总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成人化的思想感染着,日落而出,日落而不能息,孩子们像机器人一样重复着简单的程序,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奔波劳顿。慢慢的,童心不再,人们用硬化的心灵来代替破碎的童心。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成熟,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疲惫,孤单,烦恼。在我们孤独、疲惫的时候,我们何不也让自己能孩子一次,让自己的右手和自己的左手玩一次“石头剪刀布”。其实,做事情,全靠心情,当自己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做事情就会非常的投入,收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大人的工作、孩子的学习都是如此。所以想使心情愉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
如果世界是一幅水墨画,那么童心则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笔,这一笔染出了纯真心灵的轮廓。如果无法改变世界运行的轨迹,就守护心中的柔软与单纯,卸下心中的防御,感化黑暗,点亮童“星”。保护一颗童心,守护一方净土,即使车子喧嚣,也能聆听海浪!保持一颗未泯童心,回归于老子所提倡的“婴孩状态”,那世界将会更美好!由此可见,童心是不可泯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