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巍
【摘要】:达州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了坚决惩治,使其蔓延势头得到了有力遏制,但是禁而不绝、纠而复生的现象依然存在。达州在大力治标的同时,创新机制制度,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关键词】:机制制度;群众利益;
中央将“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此,达州以抓好这项工作的“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格局”,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形势与任务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深入,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从严治党进入新境界。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铿锵有力的宣示、步步为营的举措,表明了“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地党委、纪委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力度,都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监督执纪面临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要求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建立标本同治机制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规范监督执纪问责行为。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反腐败还停留在单体性工作上,系统科学预防腐败工作抓得还不紧。日常监管不细致,责任落实不具体,责任追究不到位;一些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预警、纠错、监督等系统链条尚未闭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的效能和质量还有提升空间等等,导致侵害群众利益的“潜规则”在基层屡禁不止,迫切需要更加有效惩治和預防腐败制度和手段。
(三)群众期盼提出新要求。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涉及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更加敏感、更加关注。人民网近几年多次调查人民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方向,结果显示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仍居高位,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机制制度建设迎来新机遇。随着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力度,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健全,预算公开大力推进,形成了许多反腐倡廉创新成果。同时,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群众观念进一步牢固,帮助解决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不论是制度基础还是社会环境,都表明启动标本同治制度机制建设时機相对成熟,已正式进入破题阶段。
二、探索与实践
达州坚持“标准试点、复制推广、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问题导向、自主选题、报告开题、探索实施、总结提炼、验收评估、复制推广”的工作流程,着力推进作风建设标本同治制度建设的课题探索与实践。
(一)在理念上,坚持目标指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达州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防治同类问题反复发生”为目标,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标本同治制度建设”的工作方向。从建设情况看,一些自上而下要求建立的机制制度基本建立,从运行和效力看,各县(市、区)对反腐倡廉机制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落实和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满意度有所上升。但也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比如以制约人权、财权、物权、事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章基本健全,但以民主、监督、规范、改革、公开、追责为主要内容的权力制约体系尚未形成等。为此,达州决定重点围绕整顿机关作风、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机制制度创新。
(二)在内容上,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防治相结合。在权力运行监控方面,确定《村(社区)廉政监督工作机制》、《聚焦群众身边问题着力打造“阳光村务”》等课题,推动权力风险内控、权力阳光运行和权力运行监督等制度建设;在群众诉求表达方面,确定《百姓问廉》、《民情大调查》等课题,推动群众诉求平台、便民为民服务网络和联系群众等制度建设;在正风肃纪方面,确定半年抽查、年终普查和重点检查的“三查模式”、《作风巡查机制》、《乡镇廉政食堂》等课题,推动作风效能督查、行风投诉查纠和专项治理长效监管等制度建设;在基层腐败惩处方面,确定《乡镇办案组织协调工作机制》、《重大项目消极作为问责办法》等课题,推动腐败案件有效查办、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和查办案件监督保障等制度建设。
(三)在程序上,坚持重点实施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在工作整体设计、总体框架、主要流程、路径模式上,对全市“标本同治”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鼓励各县(市、区)大胆发挥原创精神,因地制宜,创造新经验,打造新亮点。市级对各县(市、区)机制制度创新试点项目的运行情况、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验收评估,选择经实践检验在可行性、有效性上得到论证的成功经验转化上升为机制制度,制定实施推广方案,并根据实际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形成全市共同参与惩防体系建设、筑牢反腐倡廉制度防线的工作氛围。
(四)在落实上,坚持知行合一和跟踪问效相结合。市县两级着力构建起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纪检监察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作抓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体系。市级层面,市纪委建立机制制度运行动态监督和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创新试点及制度执行情况的汇报,并通过检查台账、调查走访、随机检查等方式,早挖死角,根除漏洞,消除隐患。县级层面,各县(市、区)对机制制度执行进行反馈和总结,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创新,使“制度网”更加牢固、更加严密。此外,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通过大众媒体、网络论坛等方式公开制度,并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投诉举报电话、开辟网络论坛等方式,畅通机制制度运行反映渠道,接受公众监督。
三、成效与价值
(一)问题顽疾有效解决。启动标本同治制度建设工作以来,有效遏制了基层干部滥用职权、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万源通过打造“阳光村务”,进一步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源头上避免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宣汉通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约束了干部行为,有效杜绝了白条发票、自制凭证等不规范入账现象;渠县通过建立乡镇廉政食堂,从根本上解决了餐桌上的苗头性腐败问题;开江通过建立“阳光保障”监管机制,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服务群众承诺办理时限提速。市级各部门“三公”经费和全市涉及农村基层干部信访量持续下降。
(二)制度防治稳步推进。达州已初步形成基层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基层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基层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基层腐败惩处问责机制四大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机制体系。四项机制下又编制出40大项,113小项的“制度网”,同类制度相互照应、不同类制度相互补充,实现了标本同治制度建设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结合和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达州特色的惩防体系制度建设路子。
(三)异体监督渐进积累。通过积极搭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参与、群众监督的平台,最大范围地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川区“廉勤委”主动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干部身边,让“眼睛雪亮”的群众便于监督、参与到利益相关的点点滴滴;万源积极调动群众全程参与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公开实施,提升群众参与度;大竹“百姓问廉”工作机制有效前移干部监督关口,激发了广大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參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渠县“民情大调查”作为收集群众举报、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有力抓手;开江运用“1236”群众问题解决机制收集群众反映涉及民生保障的问题。
(四)基层党建得以巩固。通过标本同治机制制度建设,切实扭转了各种歪风邪气。宣汉通过加强对村级账务的管理,有效盘活了村级资金,用于支持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服务了乡村经济发展;万源以点带面推动村(社区)把村务搬上网,完善了村民自治体系,增强了基层民主自治能力;大竹通过建立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机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全省排名同比上升51个名次;渠县将“瘦身”的接待经费用于解决群众难题,投入基础建设、民生工程,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进民生福祉。达州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综合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经验与启示
达州通过课题式标本同治制度建设,各县(市、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初步成效,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必须突出对症下药制度化。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制度规范是保障。要前移关口、主动预防,把标本同治惩防体系制度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将基层监督制度化。要把紧关口、筑牢防线,把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纳入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深入推进机制制度改革创新,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坚决破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二)必须突出机制制度实用化。在反腐倡廉机制制度建设過程中必须把实用化摆在突出位置,遵循具体、管用、易操作、重落实的原则,切实提高机制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实施,紧紧围绕破解源头防治腐败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措施,建立起要素协调、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百姓对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有更多切身感受。
(三)必须突出监督制约刚性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查处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案件都表明,当前对基层监督软弱发力,是反腐倡廉工作的“软肋”。因此,必须着眼监督制约的刚性化,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监督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轨道。
(四)必须突出惩防衔接常态化。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任务艰巨,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标本同治。机制制度在设计上要体现预防性和惩处性、实体性和程序性相结合的要求,在制定上要体现审慎性和严密性、阳光性和民主性的要求,整体推进,科学发展,系统治理,发挥整体效能,做到惩治和预防的有效对接。要遵循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原则,一方面着眼于正本清源,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着眼于固本培元,建章立制,惩防并举,着力解决“教育失之于软、监督失之于疏、挽救失之于晚”的问题,用制度为教育和监督提供保证,实现教育、制度、监督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建立起三者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
总之,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延展和深化,也是凝聚民心的务实之举,更是夯实执政基础的政治使命。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同治,着力制度创建与执行,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大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