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影
【摘要】: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音韵学学科建立起,研究它的学者有很多。本文以高本汉为例,系统论述了其《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音韵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期给研究音韵学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主要内容;影响;不足
引言
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大内容的自成体系的学科。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标音工具的引进,使音韵学研究发生了许多变革。一批新起的学者,在古音学、切韵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这些新起的学者中,尤其以高本汉为代表,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受到了很大热捧,无论从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为后来学者研究音韵学留下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1《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除了“原序”、“绪论”和附说“所调查方言地图”之外,共分为四卷:第一卷是古代汉语;第二卷是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第三卷是历史上的研究;第四卷是方言字汇。第一卷包括“关于古音知识的书本上材料”、“古代汉语音系”、“古音字类表”三章内容。第二卷介绍了这部书所研究的方言,使用的实验仪器,介绍了普通语言学概念,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节律和定性语音学几方面内容。第三卷重点研究了32个声母,讨论了声调,对古代韵母进行了拟测。第四卷讨论了摄的问题。
在研究材料上,高本汉研究中国音韵学所运用的材料主要有:韵书和韵图,汉语方言,外语借词。
在研究方法上,高本汉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语言学原理,使用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利用现代汉语方言、日语吴音、日语汉音、高丽译音和安南译音来拟测汉语中古音,开阔了中国语言学家的眼界。
罗常培在《介绍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中高度评价高本汉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这部书不但在外国人研究中国音韵学的论著里是一部集大成的工作,就是在我们自己所做的音韵学通论中也算是一部空前的伟著……照比较语言学的眼光来看,这种构拟的价值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们对于高本汉所得的结果,一方面要认清他是用可靠的科学方法构拟出来的,同时也得承认这种构拟的读音,对于研究中国语史学有很大的帮助”
2《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影响
2.1开启了中国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纪元。
赵荫棠先生说:“等韵图的编制,至劳乃宣已走到穷途;宋元等韵的解释,至黄季刚亦陷入绝境。设若没有新的血液灌输进来,恐怕我们中国的音韵学永永远远停留在株守和妄作的阶段里。幸而我们借着创制注音符号与国语罗马宇的机会,激起来新的趣味,于是近代语音学的知识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以及国际音标的好工具,都从西欧介绍到我们中国。这种介绍,自然对于中国音韵全体都有大的帮助,而等韵学的研究亦因此而开辟新的纪元。”
赵荫棠的这段话不仅揭示了二十世纪初高本汉学说引入中国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而且说明了高本汉学说为中国学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为中国学者研究音韵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方向。
2.2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语言学家。
高本汉在《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赠序中写道:“中国新兴的一班学者,他们的才力学识既比得上清代的大师,如顾炎武、段玉裁、王念孙、俞越、孙诒让、吴大瀓,同时又能充分运用近代文史语言学的新工具。”这批新兴的学者,如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王力等,都受到了高本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他们把中国传统的语言学和西方现代的语言学原理结合起来,在中国音韵研究的理论建设和材料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使中国的语言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3出版了很多有关音韵学研究的书籍和文章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受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启发,出版了很多书籍,如董同酥《汉语音韵学》、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邵荣芬《切韵研究》、李方桂《上古音研究》等。有的结合当地方言与高本汉所研究的方言字汇进行分析,比如研究广州音、厦门音、福州音、呼和浩特音等等,梳理了当地方言的发展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郑玉香的《析高本漢<中国音韵学研究>之福州音》、黄晓丹的《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厦门音》、罗伟豪的《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广州音》。
2.4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10月,创建了会刊《音韵学研究》。截至2014年11月,已举办了十八届学术讨论会。三十年多来,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逐步发展壮大,已成为一个拥有会员500余人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历届学术讨论会上,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上古音系,上古音构拟,切韵的性质,等韵的价值,音韵学与现代方言语音的关系等。
3《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不足
3.1在研究材料上,忽视或误用材料
关于古音知识的书本上材料,高本汉把它分成了三类,一是梵汉对音材料;二是韵书反切材料;三是等韵图。他在研究中古语音史时很少使用第一类材料,认为“各民族要迁就自己的语言读音习惯,对于外来的借字都有曲改读音的倾向,甚至改的都认不出来了,所以有时连相近的音值都不一定找得到了”。高本汉很重视第二类和第三类材料,但是他没有见到《韵镜》、《七音略》等韵书,误以为《康熙字典》前面所附《等韵切音指南》就是刘鉴的《切韵指南》,引用《广韵》反切也往往是从《康熙字典》转抄来的,这就造成了研究结果存在很多错误。陆志韦、李荣、邵荣芬等学者对这些错誤都一一进行了订正。
此外,他构拟音值使用的方言材料重视北方方言而轻于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都没有使用。对于文白异读的现象也未加以收集、整理,重视文读而忽视白读,在《方言字汇》里很多收集的是文读音,这使他拟测音值的可信度受到影响。
3.2 在研究方法上,忽视方言之间的影响
在构拟中古音时,高本汉采用了反切系联法、审音法和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高本汉研究、拟测汉语中古音的根本方法,他的历史比较法与印欧语经典历史比较法有很大的不同,实则是“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互相結合,其文献考证的部分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高本汉的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陷是忽视方言之间的影响,特别是通语对方言的影响,认为所研究的《切韵》音系是同质系统,对传统音韵学的研究缺乏必要的考证、分辨。
3.3 汉语方言记音不够准确
由于高本汉所处时代的各种限制,他所研究的方言记音存在很多不准确之处。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先生在翻译高本汉著作时,曾多次指出高氏方言记音的错误。张文轩先生归纳了高氏所记兰州方言例字的声韵系统,指出了今兰州音与高氏所记音的音位性差异有15点之多,其原因可能是“记音人考虑古音差异而强生分别造成的”,也有记音的错误。罗伟豪先生也指出了高氏所记的广州音多处有误。
4结语
高本汉为语言学研究,尤其汉语研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对我国音韵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我国现代音韵学研究的新纪元。虽然这部著作在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有所缺陷,但不可否认它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缺陷。他利用西方先進语言学理论,采用内部拟测法和历史比较法,确立了中古音系。他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学者所借鉴,成就了一大批语言学家,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
[2]唐作藩,杨耐思.四十年来的汉语音韵学[J].语文建设,1989(5):2-10.
[3]乔全生,高国庆.高本汉对中国音韵学传播的重大影响[J].现代传播,2013(6):149-150.
[4]曹强.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9(4):60-64.
[5]李开,肇路.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10):86-92.
[6]张楚.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接受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7]宫辰.论高本汉的中古音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