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播空间的正义与伦理研究

2017-09-10 09:11孔文越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设计正义

【摘要】:城市空间是人类建构的一种符合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空间样态,城市传播空间的发展也与设计、正义和伦理等要素息息相关。但在城市空间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会出现诸多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城市正义、城市伦理和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传播空间进行分析,探究人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良性和谐之道。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设计;正义;伦理

一、城市空间的正义诉求

“空间正义就是一种符合伦理精神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关系,也就是不同社会主体能够相对平等、动态地享有空间,相对自由地进行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理想状态。”①空间正义就是一种空间的形态和一种空间的关系。在人们建构出来的城市基本样态之下,城市的发展是环绕着“人”的。城市是属于人的城市,城市化也是属于人的城市化。城市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以城市的属性为依托,并展示城市自身具有的特色,城市空间的基本空间伦理诉求可以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属人性、平等性以及多样性三个方面。

1.属人性

属人性是城市空间最为基本的诉求,是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的人文取向。在大卫·哈维看来,“空间是‘关系和意义的集合”,城市空间之中不仅包括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内容,以及意识形态和话语机制。大卫哈维的“关系和意义的集合”的解释中指出,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人们生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地方,它也反映了一套人们某种生活方式的社会关系,映射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不是“汽车城市”,城市空间是“人”的空间,而不是“笼子”,良好的城市空间始终折射着人文关怀,体现着“人第一”的人文价值。在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里,个人们的权益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人价值能得到充分的彰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物欲横流蚕食着人们的人性,唤醒着人们深层的物质欲望。科技的进步大大拓展了城市空间,但现代建筑的高科技的便利实质却是人类的危机,人们失去了空间,城市似乎走向一种“奴隶空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空间的不断变化是人类社会向前的一种表现,人类的发展成为“社会空间”的一种“单向”形式③。城市空间被标准化、模式化、人性也被异化了,人们生存的空间的将会被“牢笼”取而代之。

2.平等性

平等是城市空间的第一要求。城市空间的平等可以总括为空间权利的平等和空间机会的平等。城市空间应保障城市中每个居民基本的基本的空间权利。公民有权占用空间,包括在交通、环境、居住等相关资源的利用。每个人在城市空间中都是平等的,这是罗尔斯正义原则中的第一要务。所以,空间权利平等就是在享有基本空间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基本利益,这样能在空间中更好地享有空间权利。空间机会平等,也就是说,城市空间为城市中每个主体提供了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展机会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娱乐、消费、工作、出行等个人基本的生活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更注重个人价值机会的均等。

3.多样性

简.雅各布斯说,城市如何能多样化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多样性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归根结底,城市的多样化是由人的需求多样化造成的。

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城市空间需要的多样性,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当然城市的多样性也是这两方面。一是城市结构的多样性,包括城市的建筑风格是显著多样化的;另外,多样性是城市的内在结构,涵盖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处于城市的多样性之中,我们需要“场所感”的概念。“场所感”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身使用空间的经验。“场所感”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城市中的一致性,更是赋予了我特殊的意味。我们生活在一个地方,周围的建筑和楼群能给我们熟悉和归属的感觉,周围的一切好像充满了感情。一个城市应该具备本身的个性特色,营造一种给人特有的归属感和依附感。

二、城市空间的正义缺失现象

城市的发展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便会出现所谓的集聚效应、组织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人类集聚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交通拥挤。正义现象缺失的严重性妨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正如吴敬琏所说,城市应该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扩大规模摊大饼。④

1.城市空间贫困

住宅是公民基本的物质诉求,也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基本形态。然而,在许多人看来,拥有房子的梦想已成为无法承受的生活负担。城市的贫困群体—“蚁族”、“北漂族”、“房奴”,“蜗居”成为他们生活中真实的写照。恩格斯介绍,100多年前,在西部城市的住房过程中,城市中缺少住宅的现象也大量出现。许多农民和农民工在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中只能窝在别人出租的小空间,这种空间贫困现象的后果就是人性尊严的逐渐丧失和公民意识的缺失。从个体生存的角度来看,“所有生命的原始本能是寻找一个避难所”⑤。因此,西方建筑师柯布西耶说:“今天的社会革命,关键是房子的问题:建筑或革命!”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市民社会的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场”,“场”植根于城市空间的主体,而不是处于流动状态中。

2.城市空间分区

首先,空間形态的“千城一面”。城市发展和跨越式单向的城市扩张模式,在城市空间中的许多城市,忽视了当下的历史语境,城市发展中只有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放弃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记忆,人类追求生态空间的足够控制力侵蚀了城市文明。二是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居住空间。富人的城市生活空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在这里,人们的生活空间中被贴上了“穷人”和“富人”的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性越来越强。“穷”与“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理念等等的不同,加剧了这种阶层的分化,彼此的隔阂、排斥甚至敵对与日俱增,最终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和不和谐。

3.城市空间异化

按照人的尺度和需求来看一个城市是否足够宜居。然而许多人在城市发展的逐渐异化中丧失了归属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房子、车子作为一种流通和变现的资本成为真个城市上空人们争相追逐利益品,在这种异化的影响下,个人很难保持自我,每个人脑袋中充斥的都是资本和权力。资本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人们疯狂的追逐,慢慢丧失自我。资本一旦侵入到人们最基本、最本质的生活层面,便会主宰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方向。它的主要表现是“我”和城市的隔离。人们不禁要问:“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一调查表达了一种文化失序和精神寄托的缺失。资本改变了人们的空间体验的同时也蚕食着人们的精神空间。

三、城市设计与传播的伦理思考

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要求是城市设计中的核心内涵,在真和美的基础上,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设计必须是真的,必须表达自己的内在想法,不能假大空,表达作品的真实,要在科学的理性分析里再进行自我的创作和表达,同时作品也要符合城市居民的需要。其次,设计必须是美的,美的社会环境是城市设计创作的主题,设计师们应该遵从时代精神和本土特色,用理论和原则来创造城市环境的美。最后,设计必须是善的。因为善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必备法则,要想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必须保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来表达作品的同时为普通民众发声,同时要主张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1、城市传播的价值理性

(1)提高民众参与度

城市空间的发展应该让人们的素质和人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让人们自由的发展并增长文化和经验。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和城市空间相处的目的,城市空间促进了人的自我表达和要完善。在发展当中,建立群众参与制度可以在空间发展的结果上让每个人都能更深程度的参加进来,避免权贵的权力性参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城市空间发展的结果应该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

(2)关注个体生活诉求

德尼·古莱认为城市发展要最大程度表达人的生存和自由,同时对于发展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要在发现当中不能仅仅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参考,也要考虑人的自我发展,生存的意义更在于不断的创造美好生活,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和谐,而不能因为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和人类发展中重要的问题,当然也要符合时代精神。

2.城市传播的公共伦理

城市的公共伦理是解读如何有效的帮助社会城市居民在更加舒适和美好的环境中生存,政府要考虑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空间。而公共伦理是来规范、管理公共主体的行为,保证公正性的同时,可以更加合理地发挥公众的主体性。在公共伦理当中,我们要确定城市主体和部分成员在利益问题上的分歧和不同意见,以期达成统一。

城市设计中的管理者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理性的公共选择。政府的职能部门和控制城市建设的管理人员代表了大众的利益,一切管理行为应以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管理者的潜意识应具备公正理性的公共选择。因此,为了保证一些公平和合理的管理,管理者应该要以正义为核心,公正管理,依法做事,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营造公正和谐的城市文化空间。

四、寻求和谐健康的城市設计

事物是普遍存在的,物质和物质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而物质当中的内部结构所构成的元素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城市设计中研究城市的构造和布局也是一门学门,因为要素之间的关联是要结合整体进行表达的,而且也要保证每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和谐和健康的。这是城市设计中要关注的基本点。

城市空间中有三方面的关系:环境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与环境的关系会对城市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物质空间环境层面上的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环境构建的目标是“美”的表达,审美原则是城市和谐设计的基本理念。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以环境与环境的关系为基本构造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人的行为和需要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环境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要服务于整个城市空间的表达。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个人的协同努力。政府应做出集体理性中的公共选择,制定符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发声的城市发展策略。优化城市空间资源共享的同时,开放个人表达的空间,政府与民众都应为城市空间的发展找出了一条琴瑟和谐的发展方式,寻求双方认识理念上的平衡点,让城市空間实现真正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7页。

[3]陈元:《浅析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及其障碍》,《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7页。

[5][6]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第3期,第12页。

作者简介:孔文越(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艺与文化传播学专业。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城市设计正义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