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以及抗击对策研究综述

2017-09-10 08:11高强熊梅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耐药性

高强 熊梅

【摘要】: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抗菌类药物的耐受性,抗生素耐药性是环境微生物固有的,即所谓的内在抗性,但是人类大量使用抗生素带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和传播普遍存在,且已开始威胁到全球人群的健康。现概述了国内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以及临床中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讨论了抗击耐药性的策略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抗击耐药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人类“健康卫士”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中耐药病原菌的产生给人类公共卫生及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研究认为,细菌的耐药性主要为两种方式,即固有耐药(intrinsicresistance)和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两类。固有耐药又称天然耐药,是由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药性,不容易发生变异,世代相传;获得耐药则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直接接触后,本身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使自身不易被杀灭或抑制,获得耐药主要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转移的基因元件介导的耐药性,获得耐药也被认为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1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现状

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科研和医药界的普遍关注。大肠杆菌可以依靠外界获取耐药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 ARGs),加之前期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gene transfer, HGT)获得外界耐药基因变成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organisms, MDRO)。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均证实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并且耐药性能变异速度快,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大肠杆菌的耐药率也逐渐迅速上升,多重耐药菌株迅速增加,耐药谱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常用抗生素產生广谱耐药性,这无疑增加了大肠杆菌的危害。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临床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在细菌引起的疾病中居世界首位。李耘等报告了2011 一2012 年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报告显示,694 株大肠杆菌中对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唑啉、氨曲南、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9 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9.7%、68.4%、74.6%、46.7%、57.6%、73.3%、65.9%、56.9%、5%,李耘等还指出,本次监测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2015 年,张勋等对安徽省监测的31 家医院中共分离得到650 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耐药性结果显示其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8.1%,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曲松75.3%、头孢噻肟62.2%、头孢唑肟60.6%、头孢他啶40.6%、头孢西丁38.9%、头孢吡肟36.8%、头孢哌酮-舒巴坦1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5.4%、氨曲南为83.0%、亚胺培南为8.7%、美罗培南为5.9%、阿米卡星为8.9%、庆大霉素为77.7%、环丙沙星为70.8%、加替沙星为80.2%。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现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感染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其特点在于耐药性较强,且对多种药物均有耐药性。MRSA对几乎所有类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常规抗菌药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呈现多药耐药性,在临床上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已成为抗感染治疗的一大难题, 仇广翠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在90%左右,对红霉素耐药率超过60%,对苯唑西林耐药性超过3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两类药物无耐药性,利福平、呋喃妥因两类药物耐药性也维持在3%以下,耐药性较好。

庞伟斌等2016年对来自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61 株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丁、替加环素、利福平、呋喃妥因敏感率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98.36% 敏感,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91.80%敏感,对庆大霉素83.61%敏感,对复方新诺明75.41%敏感,对四环素73.77% 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24.57%,对苄青霉素4.91%敏感。临床分离菌株对苄青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敏感率较低。MRSA 菌株检出率为31.15%。61株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抗生素耐药的有60株,对1 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2株,占菌株的19.67%; 对2 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4 株,占菌株的6. 55%; 对3 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7 株,占菌株的27.87%; 对4 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5株,占菌株的24.59%;对5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0株,占菌株的16.39%; 对6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2株,占菌株3.27%。

3 抗击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国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发展多种策略来抗击耐药性。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大力挖掘和筛选新型抗生素及抗菌药物、研究新的作用靶点、研发抗生素佐剂等。

抗菌药物可分为天然结构的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20 世纪40—60 年代是微生物学家发现抗生素的“黄金时代”,经过多年的密集筛选,天然结构抗生素的发现进入瓶颈。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以及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发展,使得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從天然产物中发现新型抗生素。土壤中有约99%的微生物尚未能培养,这使得人们难以获得其产生的活性物质,而通过采用新兴的ichip培养技术,美国与德国科学家从土壤中未培养微生物中筛选出一种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该抗生素可通过与肽聚糖前体LipidII和磷壁酸的前体LipidIII结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杀死多种病原菌,并且细菌很难对该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综述国内临床上耐药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耐药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环境。耐药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危害,同时多重耐药菌株的高出现率也对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致使临床用药困难,我国的抗生素使用量更是占全球一半以上,人均使用量是西方国家的5~8 倍,此外还需要国家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的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耐药性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海涛,韩俊丽,关道明.大肠杆菌耐药现状的严峻性[J].生命科学:1-14.

[2] 赵明秋, 沈海燕, 潘文, 等.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 177-81.

[3] Casali N, Nikolayevskyy V, Balabanova Y, et al. Microevolution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Russia.. Genome Res, 2012, 22: 735-45.

猜你喜欢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检测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适应度代价对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